夏朝历史人物介绍(一)

大禹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 ,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出生地有争议(一说在汶山石纽地区 ;一说在石坳 。母亲是有辛氏(今山东曹县)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 。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 。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15-17] 。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 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 。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倒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 。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再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皇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即位  《孟子·万章上》载“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古本竹书纪年》载“禹居阳城” ,《世本·居篇》载“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史记·夏本记》则说“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从有关文献看,夏禹与阳城、平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 。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国号夏 。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说苑》记载大禹“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  逝世  禹在位的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后去世(竹书纪年载为四十五年 ),皇甫谧认为禹享年一百岁左右[31-32] 。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

夏启

夏代帝王,名启。姒姓,禹之子。传说禹在世时选定益为继承人。禹死后,益继位。启与益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结果启杀了益,并确立了传子制度,故有夏启建国之说。但有些学者在计算夏朝世系时,从禹算起。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里)。子继父位家天下 舜晚年的时候,禹完成了治水的大业,于是他带着妻子,到外地出游去了。他让禹在他走后接替他的职位。那时有个习惯,老首领让贤以后,为了让新首领行使权力,早日树立威信,使民众的心逐步转移到新首领身上,老首领要离开都城,去过普通人的日子。

帝舜虽然让位了,但人民因为他的政德,仍然惦念他。在他一百岁的时候,到南方巡游,突然患病,死在了苍梧山(今湖南宁远县南)噩耗传来,国中臣民无不悲哀。大禹听到此讯,也是悲痛欲绝,亲自率领众大臣,以隆重的礼仪,为舜建造了陵墓,并在苍梧山修庙祭祖,这就是至今犹存的零陵和舜庙 (今湖南宁远县)。大禹殡葬了虞舜,带娥皇、女英二妃返都。二妃痛不欲生,当船过湘水时,竟双双投江而死。

人们不忍说她们死了,而说她们变成了湘水神,因此称作湘妃。大禹品德高尚,治水有功,深得万民的拥护。舜去世后,大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这就是夏朝的开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大禹当上夏朝的国君后,没有忘记肩负的重任,没有忘记天下的长治久安,虽然身居高位,却不贪图享乐。为了治理天下,他还经常外出巡游,了解民情。

关龙逄

关龙逢,夏桀时大夫,一作豢龙逢,古代豢氏之后,为人正直,敢于直谏,为桀所忌恨。桀暴虐无道,奢侈无度,筑琼宫、修瑶台,累肉山,造脯林,为酒池,百姓皆怨。他直谏:“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无胜,民惟恐君之后亡矣。人心已去,天命不佑,盍少悛乎?”桀拒不纳谏,且加之罪,将其囚而杀戮。  【忠谏被杀】  关龙逢可以算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杀戮的忠臣,关于其忠谏被杀的说法很多。  【说法一】  据档案馆文献史料记载:关龙逄也称豢龙,是古代豢龙部族的后代。夏桀荒淫无道,不理朝政,筑倾宫,饰瑶台,远贤臣,亲小人,谏者皆杀之。夏桀终日与美女妹喜寻欢作乐,对妹喜言听计从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对于夏桀的暴行,作为夏朝的大夫、贤臣,关龙逄实在看不去。他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与国家,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经过长期思考之后,关龙逄决定以献黄图进谏。所谓黄图就是一种地图,关龙逄想借此说明形势危急,夏桀应多关心朝政。关龙逄献了黄图,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心里很不耐烦,就说:“你还有什么惑众的妖言要说?”关龙逄怒目而视。夏桀早就对这人絮絮叨叨、净说难听话的关龙逄厌恶极了,什么也不问便把黄图烧毁,接着喊来兵士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杀了。  【说法二】  夏桀时大臣,因忠谏而被桀所杀。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他恳请国王改变这种情况。说毕,立于朝廷不肯离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关龙逢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  【说法三】  夏王桀让关龙逄陪他在瑶台观看炮烙之刑。夏桀问:“观看这种刑罚快乐吗?”龙答:“快关龙逄乐!”桀反问:“观看酷刑为何不悲伤?”龙逄答:“天下人认为最苦的恰恰是君认为最乐的,我是君的臣,为何不高兴呢?”桀说:“现在我听你说,说得对我就改正,说得不对我就对你施加酷刑”。龙逄说:“我看君头上悬着危石,脚下踏着春冰,头顶危石无不被石覆压,脚踏春冰无不下陷。”桀笑道:“你是说国家灭亡,我要同国家一起灭亡。你只知我要灭亡,却不知你现在就要灭亡吗?”桀对龙逄施以炮烙之刑,关龙逄赴火而死,葬在今灵宝市孟村村西。  不管关龙逄被杀原因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夏桀杀了关龙逄后,更加肆无忌惮。而商民族日益兴盛起来,一举灭了夏朝,夏桀和妹喜一同逃奔到安徽南巢(今安徽巢湖)死于亭山。  【名留后世】  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龙城,在县东南二十里,相传夏臣关龙逢所居。”关龙逄虽遭受了“炮烙之刑”,但由于他敢为民请命,勇于犯上死谏,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拥戴。唐朝时,人们为关龙逄树碑,碑上刻:“夏直谏臣关公之墓。”清代诗人许鹏扶写诗赞颂:“肝胆空披死谏君,黄河曲里有孤坟,末绵夏祚终余恨,但殒微躯岂足云。吊古三杯田横酒,诔芳一部屈原文,慎无说坏天王圣,知是忠魂不忍闻。”民国诗人初元方亦写下《关龙逄墓》一首:“死谏开先第一人,千秋从此解批鳞,空言盛世能旌善,坯土何曾表直臣。”  后人十分怀念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杀戮的忠臣,亦将他和被纣王剖心而死得比干一同纪念。修建了“双忠祠”。到了明代中期,著名文学家,号称“十才子”的李梦阳,撰文写了碑文。李梦阳在碑文中对这两位以死谏君的忠臣表现了无限的哀思和深深的敬仰。因为李梦阳文章写得好,字又写得好,《双忠祠碑》堪称一绝;再加上两位忠臣品德高尚,故人们称此为长垣“三绝”,直到清代还有人赋诗赞颂,诗曰:“劲草堂前古柏垂,双忠遗留使人悲。欲知直节匡前代,更读中原三绝碑。”

上甲微

上甲微,子姓,名微(一名“昏微”),字上甲,王亥的儿子,王恒的侄子,商部族第九任首领。《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中有提到他,但没有详细记载其事迹。  上甲微:汉族(当时称华夏)人,子姓,名微,王亥之子、王恒之侄、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六世祖。他是商部族的杰出首领,其子报乙也是商部族的杰出首领。  他与夏帝泄是同一时代人,约在公元前19世纪初叶。从商开始  祖契到汤建立商朝前共14代,微是第8代,处在当中。他是商族历史上一位重要的领袖,据《山海经》记载,夏朝帝泄十二年,在华北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商族首领亥,赶着牛群去有易国(地当今河北易水流域),被有易国王绵臣杀死。  据《竹书纪年》记载: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帝泄十二年,即公元前1810年,王亥和弟弟王恒一起从商丘出发,载着货物,赶着牛羊,长途跋涉到了河北的有易氏(今河北易水一带)。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赶走了王亥的随行人员,夺走了货和牛羊。王亥的弟弟王恒日夜兼程逃回商丘。王亥之子上甲微非常悲愤,欲为王亥报仇。但由于诸多原因,当时未能立即出兵,4年以后,即帝泄十六年、公元前1806年,才借助河伯之师,灭了有易氏,杀了绵臣,为父王王亥报了仇。

契(xiè),一作卨,子姓,尊称阏伯。上古时代中国华夏族历史人物,五帝之一帝喾之子、帝尧的异母弟,生母为简狄,出生于上古时代的商。封为契玄王,尧称帝时作为司徒。相传为帝喾后妃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契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阏伯在公元前2400年,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曾筑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中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贡献。契在他的封地“商”(今商洛)做火正,呕心沥血,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中国民间尊他为“火神”。契死后葬于封地,建有阏伯台,由于契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来。  黄帝第五代孙,是上古五帝之一高辛氏帝喾。传说帝喾也象他的始祖黄帝一样,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氏族中挑选了四位美丽娴淑的姑娘为妻,生下了四个有出息的儿子。二妃是屈原在《楚辞》中所赞美的有娀氏美女简狄,生子名契,是商王族的始祖。三妃陈丰氏美女庆都,生帝尧放勋。四妃鲰訾氏美女常仪,生帝挚。帝喾的元配妻子是有邰氏的姜螈。

太康

太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详,启长子。  启病死后继位。实际上只在位两年(名义上在位29年),因不理民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为后羿夺取国政。病死,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太康,他自小跟着父亲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启还腐败,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有一次,他带着家属、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一去3个多月不回来,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东夷族有穷氏(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北)部落首领后羿乘机起兵,夺取了夏的都城安邑。太康带着猎物兴高采烈地回来,在走到洛水岸边时,见对岸有重兵把守,便慌忙派人过河探问,这才知道是后羿不让他回都,各部落首领都不满意太康的荒唐,又惧怕后羿的实力,谁也不来帮助。太康后悔不及,只好在阳夏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来。史称“太康失国”太康的五个弟弟见兄长不能回都,就陪着母亲来到洛水南岸苦苦盼候,始终没有能等到。五兄弟就作了一首歌来追念他们的祖父禹的功绩和品德,倾诉目下的凄凉悲哀之情。这首歌就是《尚书》中著名的《五子之歌》。  歌词的大意是:我们的祖先大禹曾经训导子孙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君主应当勤于政事,用心治理好天下,倘若贪酒色、好游猎,或者大兴土木,建造亭台宫室,那么,只要有其中的一件,就会失去民心,导致-。缅怀我们的祖先大禹大世时,他身为万邦之君,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使百姓安居乐业,他是一位多么贤明的君主啊!今天,太康不遵祖训,荒废政事,弄得百姓都仇视我们,使祖先创建的王朝被人颠覆,陷我们于凄苦的境地。太康啊,你铸下了大错,我们心中是多么痛苦啊!27年后,太康病死于阳夏。

仲康

仲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详,太康弟,后羿废黜太康后立其为王。在位13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后羿废黜太康后,立仲康为王。仲康名义上在位13年,实际上仍由后羿-。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夺回大权,曾派大司马胤侯去征伐后羿的党羽义和,试图削弱后羿的力量。终因实力薄弱,反被后羿软禁,无力恢复夏的天下。仲康因此忧闷成病而死。葬于安邑附近。在位起讫:前2048—前2030年。仲康 生卒年:前2089—前2030年。出生地:安邑(今山西运城地区夏县西北)。立都:斟寻(今河南偃师市东北)。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年号:仲康元年(甲寅,前2047)。

少康

少康,又名杜康。生卒年不详。少康是夏朝第六世君王,为夏后相之子,相妻有仍氏之女后缗所生。相- 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由于其生活的时代正当寒浞攻杀夏后相,夏朝乱政之时,所以少康生长于有仍氏。长大之后当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后为寒浞及其子浇所迫,又逃到有虞氏,当了庖正。有虞氏首领把女儿嫁给他,并赐予他一块肥沃土地和几百兵士,使少康拥有根据地和军队。少康体察百姓疾苦,宣传祖先禹的功德,努力争取人民支持他复兴故国,并召集夏朝的旧臣前来和他会合。当时,有个名叫靡的人,原是相的臣下,寒浞夺取王位后,他逃到名为有鬲氏的部落(今山东省旧德平县),招集-,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复兴夏朝。他首先应少康之召,倾有鬲氏之兵,会合斟寻、斟灌两地的0之师,和少康会合,拥戴少康为夏王。在有虞氏和夏族旧部靡的帮助下,少康终于攻灭了寒浞和其子浇与豷,夺回了王位,建都阳夏,恢复了夏朝的统治。少康自幼历尽苦难,复国后勤于政事,讲究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少康被视为夏王朝中有作为的一位君王。晚年,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今浙江省绍兴县),以祀奉祖先大禹的墓,其为越国的启端。21年后,少康病死,葬于阳夏。  曹操曾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成为一种酒名,源自酒祖杜康。  杜康,生卒年代不详,较为广泛的说法,应为夏代人。《辞海》:杜康“即少康,传说中酿酒的发明者”。《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根据史书记载,少康为相的遗腹子,寒浞篡位时尚未出生,其母奔有虞氏后所生。后借助有虞氏等的力量,复国回到河洛故土,史称“少康中兴”或“少康复国”。  人们最为熟知的是杜康乃中国古代粮食酿酒的创始者。今洛阳汝阳杜康村相传为杜康的出生地。有一条小河流经杜康村,名杜康河,原名叫空桑涧。  杜康年幼时家庭贫穷,他常牧羊于空桑涧一带。有一次,他把未吃完的米饭(秫)藏于树洞中。几天后等他想起去看时,树洞中竟发出香味,品之醇美。后经过杜康精心研制,并不断改进,终于酿造出了粮食酒。此事在《酒诰》中即有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世本·作篇》亦有记载:“仓颉作书,杜康作酒。”诸如此类的记载还有很多,说明杜康造酒之事并非空穴来风。

(0)

相关推荐

  • 纲鉴易知录 | 夏纪

    开元四千七百十八年 纲鉴易知录 夏纪 (距今时间:约4090年 - 约3620年) 大禹 纲 丙子,夏后禹元岁,春正月,禹践天子之位于韩.以金德王,仍以寅月为岁首,改"载"曰&qu ...

  • 夏朝建立:禹传子,家天下

    文/全历史 空灵画师 前因 大禹治水:传说在公元前21世纪,发生大洪水,大禹受舜的任命,带领人民成功治理洪水,从而继承舜成为首领. 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夏朝,从此以后中华文明进入"家天下 ...

  • 夏朝历史人物介绍

    寒浇 寒浇(生卒年不详),浇,一作奡.敖.夏代寒浞之子.寒浞杀死后羿,占其妻室,生浇及豷.相传其强壮有力,善于水战,常以舟师冲锋陷阵.受命于寒浞,率军攻灭斟灌和斟鄩,杀夏后相.后受封居于过(今莱州西北 ...

  • 夏朝历史人物——刑天

    刑天,亦作"邢天"."形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山海经·海内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 ...

  • 夏朝历史人物——桀(夏朝帝王)

    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名履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国君之一.他骄奢淫逸, 腐化,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建造倾宫.瑶台,又从各地搜罗美女充填后宫.桀在征伐有施氏时得了美女妹喜,回国后,昼夜与 ...

  • 夏朝历史人物——少康(夏朝帝王)

    少康,又名杜康.生卒年不详.少康是夏朝第六世君王,为夏后相之子,相妻有仍氏之女后缗所生.相- 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 ...

  • 夏朝历史人物——太康(夏朝帝王)

    太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详,启长子. 启病死后继位.实际上只在位两年(名义上在位29年),因不理民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为后羿夺去国政.病死,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太康,他自小跟着父亲启享乐 ...

  • 夏朝历史人物——契

    契(xiè),一作卨,子姓,尊称阏伯.上古时代中国华夏族历史人物,五帝之一帝喾之子.帝尧的异母弟,生母为简狄,出生于上古时代的商.封为契玄王,尧称帝时做为司徒.相传为帝喾后妃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 ...

  • 夏朝历史人物——关龙逄

    关龙逢,夏桀时大夫,一作豢龙逢,古代豢氏之后,为人正直,敢于直谏,为桀所忌恨.桀暴虐无道,奢侈无度,筑琼宫.修瑶台,累肉山,造脯林,为酒池,百姓皆怨.他直谏:"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无胜,民惟 ...

  • 夏朝历史人物——大禹(夏朝开国君王)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 ...

  • 上古历史人物介绍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