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烟台栖霞人游览南京栖霞寺,大家都叫“栖霞”
很多朋友都知道,国内县级以上的区划当中,有一南一北两个“栖霞”。北面的栖霞,就是山东省烟台的栖霞市,而南面的栖霞,就是江苏省南京市的栖霞区。
关于两者之间的渊源,此前我们也在胶东历史板块中多次讨论过。南京的“栖霞”作为地名出现(南北朝),虽然远远早于山东的栖霞(金代)。但在历史上,南京的“栖霞”长时间只是普通地名(栖霞山、栖霞寺),而非大的区划名称。因此,两者可以说各有千秋。
实际上,重名的现象在古代屡见不鲜(太平县、沙县在清代都有好几个,就连“海阳”也曾经有两个)。但后来随着通讯的发达,为了避免混淆,基本都只保留一个。
烟台的栖霞和南京的栖霞之所以现在依然并存,主要在于两者的后缀不同,烟台的栖霞是县级市,称“栖霞市”;南京的栖霞是市辖区,称“栖霞区”。再加上两者的地理位置相距较远,风土人情也有大的不同,因此也不太容易产生混淆。如果非要说哪个场合容易混淆的话,那可能就是“烟台栖霞人到南京栖霞寺游览”的时候吧,这多少会有一种绕口令的感觉。
笔者有位朋友,籍贯为栖霞市,生长在烟台,工作在南京。虽然她也知道南京的栖霞和烟台的栖霞之间的区别,但因为这种重名的缘故,难免对“栖霞山”、“栖霞寺”存有一种亲切感。这个周末,她就专门去了一趟栖霞寺,这组图片就是她拍到的场景。可能不少栖霞市的朋友都没去过栖霞寺,下面就带大家一起去感受感受。
根据《栖霞简志》(南京市栖霞区的区志)的记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山东高士明僧绍,史称明征君,在摄山(今栖霞山)结庐隐居,后舍宅为寺,名为“栖霞精舍”,即今栖霞寺,栖霞始得以冠名至今。
栖霞寺在历史上曾多次更名,到了明代,重新定名为“栖霞寺”。清代皇帝南巡时,曾在此驻跸。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鉴真纪念堂、舍利石塔。
而在寺院的前后,还有明征君碑、千佛岩等名胜。由于珍贵古迹众多,且历史跨度较长,学界也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说法。
当然,栖霞山和栖霞寺的厚重历史,不是只言片语就能介绍清楚的。在这里就先简单看看这一组图片,主要是帮助胶东半岛的朋友,对南京的“栖霞”有个初步的印象吧。
当然,栖霞山和栖霞寺的厚重历史,不是只言片语就能介绍清楚的。在这里就先简单看看这一组图片,主要是帮助胶东半岛的朋友,对南京的“栖霞”有个初步的印象吧。(本文图片作者:妃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