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很著名的一首诗,45岁被贬江州,用短短20字写出雪夜寂寞

文/ 空青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缘起】

这几天全国性的大降温,好像西北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下雪了。我们家晚上的温度也降到了两三度,离下雪就差一点点。

你们那里温度怎样?

如果还没下雪,就听我讲一首写雪的诗歌吧!

六角形的雪花是如此美丽“冻人”,从古至今歌颂雪花的诗篇亦是不计其数。

那些没特点的、不吸引人的诗篇,大部分都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走远了,离开了我们的视线。

而白居易这首《夜雪》,则因为立意新颖,广为流传。

写雪的诗多,写夜雪的少。

写雪的诗主要就是写它的颜色、形状、姿态,这些东西在夜间都看不出来。

白居易敢写夜雪,而且角度找得很好,写得又真实、又精彩。

一起来看看吧。

【诗篇】

夜雪白居易 〔唐代〕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诵析】

先来介绍一下诗歌创作背景。

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当时45岁。《琵琶行》中,白居易说“元和十年,予左迁江州司马”,这会儿仍然在江州任上。

通过《琵琶行》,我们也能知道白居易在江州那会儿的心境如何。虽然能够恬然自安,但毕竟从政的热情还没有消失殆尽。

故此,心中仍然有排解不开的孤寂、惆怅、不平。

这首《夜雪》虽然是写景诗,却也能看出些白居易的心绪。

诗歌起笔前两句与雪无关,是诗人自己的感受。

首先是触觉。

白居易这会儿正准备上床睡觉,一上来却发现有些不对劲。

“诶,怎么今天这被子和枕头都这么冷冰冰的呢?平时都挺暖和的呀。”

带着这样一个疑惑,白居易抬头看向窗外,又发现了另一个细节。

第二句写视觉,白居易抬头看窗,又感觉今天的窗外格外明亮。

第一句用了“讶”,说明还带着好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第二句转为“见”,白居易此时,已经猜到外面在下雪了。

大家应该都有类似的经历,冬天下了雪,夜里就会格外的明亮,因为雪会反射月亮的光辉。

而且,月光从天上来;雪的光亮则从地上来,还是很好分辨的。富有生活经验的白居易一看窗外明亮亮一片,自然就晓得是雪来了。

按常理来说,前两句写到这个份儿上,后面两句就该请出主人公——雪花了。

白居易没有这样做,他继续写自己的感受。

因为下了雪比较亮,白居易刚开始的睡眠应该也比较浅。夜渐渐深了,他听到窗外偶尔传来一声清脆的“咔擦”声音。

那是竹子被雪压着,最后承受不住,折断的声音。

由是知道外面的雪还在下,并且越下越大。

“瑞雪兆丰年”,希望来年能有个好收成吧。白居易迷迷糊糊地想着。

在卷轶浩繁的咏雪诗歌中,白居易这首短诗显得那样精巧别致。

不写色彩,不写姿态,4句全部用来写自己的感受和心理。

因为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白居易的感受和心理正是许多人都感受到过的。写作,不就是要写“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吗?

白居易的这首《夜雪》就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能够从众多写雪诗中脱颖而出,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空青语】

前文已经提到,这首诗全在写白居易自身的感受,其妙处就在于,白居易将自己的感受讲透了。

一首诗能够将一个点掰开揉碎讲明白,这首诗的创作目的就已经达成了。

从触觉到视觉再到听觉、到想法,跌宕起伏,曲尽其妙。

白居易用自己的感受,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想象中的冰雪世界,万籁俱寂,折竹可闻。

诗歌语言质朴,明白晓畅如家常白话;诗境亦平易好懂;结构上不事雕琢,浑然天成,正是白居易最典型的创作风格。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

空青诗词日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