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那些糟糕之极的事还没那么坏

有时候,人对自己的期望越大越会发生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比如,自己的情绪会不由自主地随着环境而变动,我们常常认为我可以如何如何将某件事做的很成功,但是到了跟前却不一定是这样。

我们把这种情形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只是去在思想意识里模拟,但是行为方式未和思想意识形成一致。所以,当做事情真正开始的时候,就出现了自己没有预想的那么完美或者成功的情况。另外一种情况,这件事情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越想有个好的结果,想驾驭好发挥越容易出现自己无法控制的结果。

这几天,经历了一些小事情,对于在公众场合发言,本以为自己早已不惧,大方而自然,怎么会站在那里拿起话筒就声音发颤,双手发抖呢?不晓得台下的人会怎么看,但是好几年前,我经历过一个高层领导在开会发言时,上百号人在会场,她讲话时,有些带着颤音明显可以感觉到她的情绪在流动的,我从头至尾捏了一把汗,虽然这根本就无需我这样,因为虽然她的声音有些许颤音,但是整个发言都非常的成功。我因此而非常感动,这种感觉可能会觉得蛮奇怪的,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很多人的场合下讲话时,大方自然,流利和从容,散发着智慧的光。

这几年的读书和学习,在大众场合的发音,不应该有什么困难。但是,为什么状态不好,腹稿都打了好多遍了,讲出来的效果不好,有点大意了。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下的事哪有那么容易的?很多东西是循序渐进,请教了培训认识的非常热心的王教授,教授建议,每天有半小时的朗读,一定要读出声音来,因为阅读和朗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大声读出来的感觉让自己增加自信和对文字对整个人的感觉。完整的知识架构体系的建立,才可能让自己讲话或者授课时,游走在一个知识到另一个知识之间,并可以巧妙的进行链接和转换,让讲课不枯燥也不乏味,并且能给他人有很好的启发。

由此,精一,专一,才能让自己足够自信,足够的沉心静气下来。才可能去拓宽到其他的知识层面,泛泛取材,一方面知识体系不牢固,另一方面自己还不够有经验,很容易让自己浅薄的知识层次变得紊乱,这样就无法达到更加精深的知识层面。

很多人会说没事的,过去就过去了,下次努力就好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让我困扰,如果不清楚自己发挥不好的原因,那么这种盲目宽慰自己,盲目乐观的想法,就会让自我陷入下一次失败的漩涡,一般情况,即便是没关系,过去就过去了,是一种自我安慰而已,对自我成长不能起到良性促进的作用。

真正需要做的,一定是及时找到不足的原因。

前段时间在跟飞呀老师了解情绪,现在慢慢梳理,如果不知道自己对一个事情的感受真正引起情绪波动的原因是什么?是很容易陷入自我麻醉或者自我消沉的两个极端。

当然那些看起来糟糕之极的经历,其实也没有那么让人感受糟糕,至少因此而进行了自我剖析,了解了原因并可以及时找出解决方案,恰逢新一年的到来,这是一份新年的礼物吧。

是该好好规划一下新年计划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