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古玉文明,羊脂玉是最珍贵、稀有的玉料,专家:就地取材

在古代时期,人们就对玉器非常崇尚,于是古人们开始到处找寻玉石的出产地,除了著名的新疆和田地区,古人开采玉料的身影还留在了辽宁的岫岩、江苏的小梅岭等一些地方。

大约在几亿年前,一种中酸性的岩浆,进入到大理岩中,参与了地壳运动。大理岩与岩浆中的不同成分,在外力的作用下相互交融,这些矿物元素最终凝结成了宝贵的玉矿石。而在后来的地质运动中,有的玉矿裸露出地表,有的则被推升到了雪域高山上,比如昆仑山脉,那里海拔有四五千米。

在这些珍贵的玉矿中,可以确定,新疆和田地区的玉料,最为珍贵、稀有。位于雪域高原上,素面朝天的玉矿石由于剥蚀、风化,被崩落到山涧里,在雨水的冲刷之下,进入和田地区的流域,经过数万年的磨砺,这些玉石保留下了最精华的部分,这便是后人说的“羊脂玉”,它们是玉石这个大家族中,最稀有和珍贵的品种。

关于玉石种类的划分,也有着不同的标准。有的按地域划分,比如说有辽宁的岫岩玉、河南的独山玉、西安的蓝田玉、新疆的和田玉等等。如果是以颜色来划分,玉石还可以分为白玉、碧玉、墨玉等这些品种。但是对于这些颜色的变化,其中,最珍质的矿物学成分,并没有任何改变,它们的成果,主要归功于,玉石中包含了不同的微量元素。含石墨的,呈现出黑色,含礞的,带有褐红色,而含铁元素的,多少会呈现出浅绿、深绿或者浅黄色。

而因为微量元素不均匀的情况,在同一块玉石上,不同颜色掺杂在一起的现象就会出现。专家曾经推测,在中国古代王朝建立之后,简单的就地取材,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时的需要了,出于对玉器的崇尚,他们以一个王朝的力量,远征数千公里之外的新疆地区,那里有着最大储量的新疆和田玉,就此,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原腹地。

在王权统治的年代里,新疆玉料供应十分充足,古代玉器文明,开始了新一轮文化复兴。神秘的史前玉器,开始慢慢消隐,取而代之的是王权的彰显,原始祭祀中的神器已经不再是玉器,而是成为了王室贵族的专属品。到了周代时期,玉器等级森严的礼仪观念被人们一步步赋予。在当时,玉器不同的等级、品阶,体现在玉器的不同大小、颜色、和造型上,不同的官员手持不同的玉器,以此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而他们身上佩戴的玉器,也有相同的意义。

当他们佩戴玉器的时候,他们的姿势会更为恭敬,连走路的步幅,都会有所限制。《论语》就记载了孔子手执玉圭的姿势,手里拿着一块玉圭,姿态像鞠躬一样,有一种拿不动它的感觉。上举的时候,高不过作揖,下落时呢,不要低过送人东西。以此,来描写了孔老夫子执玉器的态度。在他看来,品质高洁的君子,就应该跟玉一样,具备上天赋予它的十一种品德。

一位有修养有德行的君子,要时刻比照和学习玉器的这些品性、品德。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之下,权利与王位,已经不足以作为玉器的象征,它还成了君子们人格的代表。恰恰是在这种,玉文化思想的带动下,开始大为盛行古代君子佩玉之风,上层贵族、人文雅士们,都开始佩戴不同形状的玉佩,在美玉的帮衬下,他们享受着身为君子的荣耀。

当后人们,思考古代玉文化,对后代世人的影响时,他们就会发现,在古代,玉器繁多的内涵中,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无疑是关于君子德育的思想。从周代时期开始,直至明清两代,甚至是到当今当代,大家在身上佩戴玉器的时尚,一直处于兴盛不衰的状态,对它的原委进行追溯,正是儒家学说,推崇君子们佩戴玉,而带来的影响。

古代玉器文明,以连绵不绝的姿态,在中国发展了近万年的时间,而在西方的任何一个民族中,竟然找不到可以与之相比较的对象。关于“玉料矿藏”,众多的出产国,中国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在新西兰以及中美洲,他们也是同样有着悠远的制玉传统的。

有着玛雅文明的中美洲,延续了将近4000年的时间,在他的鼎盛阶段,玉器文明曾经非常发达,但比较遗憾的是,随着消失的玛雅文明,中美洲的制玉传统也随之中止了。而新西兰的毛利族人,同样有着悠长的制玉历史,但比较奇怪的是,他们的玉器制品,好像始终停留在,对于装饰品的层面上,于玉器文明来说,它的内涵,就显得太过于单薄一些了。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玉器文明在古老的中国,不仅从未有过间断,而且,随着时间的沉淀、推移,玉文化的内蕴却愈显丰富和厚重。在玉器方面,这种有着差异的中西方文化,很多学者,试图来解释这一现象,但最终,也没办法找到一个准确的、令人满意的答案,这种文化现象,仿佛也只能,定格成一个难以考究的历史悬案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