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六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六章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此章名曰:居下者生。

如果说,老子或比喻,或以圣人为范论道——比如说“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见第八章)“古之善为士者,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见第十五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见第二十二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见第二十八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见三十九章)等——告诉人应守弱,居下,谦卑,人如果依老子之说如此做了,能与万物(水,江海,空谷等)的守弱,居下,谦卑相同吗?

万物有道于自然,无守弱之心自守弱,无居下之知自居下,无谦卑之情自谦卑。所以,老子如是说,只是把他所悟之道说出来,他行的是不言之教,所为不言,指的是不命令人如此做,不强迫人如此做,不引诱人如此做。知道者自行其道,如此理解老子的道德经,最接近老子的思想。

六十六章,老子一开始以江海为喻,论善居下是谓道。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这是老子对江海的肯定,肯定了江海的善居下。谷,是这个世界上最低的地方,但江海是百谷的王,因为,江海最善居下。最善居下者,老子称其为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从江海比喻,说到圣人。这个欲,在古代汉语里是一个能愿动词,可以有多种意思的理解,这里应译为“能”,如果把它译为“想要”,这就不合老子的思想了。老子说的是,圣人之所以能居于民之上,一定是其心居于民之下。这里的“言”不可依今天的言词理解,言,与心,与行是相连的,古人心如何,言如何,言如何,行如何,所以有“言为心声”之说,也有“立言,立志”之说,志,那行,言行一致,是如今人人都说的话,只是今人,言与心,言与行常常是两回事,所以,对言的理解,就与心与行脱离了。今人说无心、非心的话,比说有心,真心的话更流畅,这是离道叛道的结果。这个言,在这里应指心,行和话。圣人言语,行为和真心,能甘居于下,所以,民敬之尊之,故在民上。能在民之前,是因为圣人甘居众人之后,众人以圣人为标率,推举圣人为先,故能在众人之前。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这句话,老子是在对比说。一方面,说圣人甘居民下,民众尊他敬他,是民众将圣人推举到民之上,民之前,所以,民众对于在自己之上的圣人,不会感觉到有什么压力和重负,不会感觉到可怕,或者有敬畏感。而时下的治国之人,高高在上,处处在前,民众对这样的人,有两种感觉,一是沉重,一是害怕。

最终善居下者的果是这样的: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下人,很高兴推举那些甘居其下的人,让他们做治者,他们也不会让人生厌,因为他们无欲无为而不争,所以,他们居上也好,居前也罢,没有人与他们夺其上,争其前。

居下,当为自然居下,无欲居下,无为居下,这才是“与物反矣”之守道。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如何理解?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段经文:弱之胜强,柔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译文]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q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①民,将以愚之②.民之难治,以其智多③.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④: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⑤,亦稽式⑥.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⑦,然后乃至大顺⑧.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美言可以市尊③,美行可以加人④.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⑤,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不如坐进此道⑦.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⑧,有 ...

  •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 ...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九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九章 原文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我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耳目,圣人皆孩之.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二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二章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①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②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③,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六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这利器不可以示人. 此章可名:自 ...

  •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六章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六章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此章名曰:知足者生. 老子那个时代的马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