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诗人塞弗尔特诗歌|当我想睡去的时候,青草可以闭上我的眼睛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是当代捷克斯洛伐克最重要的诗人。他一生中总共出版了三十九部诗集,主要有《泪城》、《全是爱》、《信鸽》、《裙兜里的苹果》、《维纳斯之手》、《穷画家到世间》、《妈妈》、《铸钟》、《皮卡迪利的伞》、《避瘟柱》、《身为诗人》等。除了诗歌创作,塞弗尔特还译过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作品,创作出版过《极乐园上空的星星》、《手与火焰》、《世间万般美》(1983)等文集。塞弗尔特于1996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84年,因展现出“人类不屈不挠的解放形象”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这个世界上我留着”
在这个世界上我留着
为了做你的百合花,玛丽
它们比小羊的脚爪更害羞
并惧怕每一次风暴
.
当我想睡去的时候
青草可以闭上我的眼睛
并对着那上面的你
再见,再见
.
柔软而安慰的雨洗去你脸上的光辉
明天的醒来会很美
在棺材那么黑的天空下
躺着。
(贾佩琳 欧阳江河 译)
“每当我们的桑树……”
每当我们的桑树开花
它们的气味总是飘飞起来
飘进我的窗口……
尤其在夜晚和雨后。
.
那些树就在拐弯的街角
离这儿只有几分钟的路。
夏天当我跑到
它们悬起的树梢下
吵闹的黑鸟已经摘去了
幽暗的果实。
.
当我站在那些树下并吮吸
它们丰富的气味
四周的生命仿佛突然塌下
一种奇异而奢侈的感觉
如同被女人的手所触摸
(贾佩琳 欧阳江河译)
“那些轻轻的亲吻之前……”
当那些轻轻的吻
在你额头干涸之前
你弯着腰去喝
水晶清明的水
从来没人怀疑
你是否将接触那些嘴唇
.
某些时刻
不耐烦的血
从内部模铸你的躯体
比雕塑家的塑泥上
跑动着的手指更迅速
.
也许你会将她
年轻的头发放在手掌里
让它们掠过双肩
就像打开的鸟翅
你将沉重地追逐它们
那儿,
在你眼前
并且在空气之下的深处
是那倾斜的,恐怖的
和甜蜜的空虚
渗透着点点滴滴的光。
(贾佩琳 欧阳江河 译)
天上的纽带
在临终前的最后几秒
母亲的脸转向我们
哽咽而沙哑地说
“什么都没有。”
然后她的嘴唇默默地永恒地闭上。
.
她那被亲吻过一百次的玫瑰花圈
落到怎样的深渊?
她所有的祈祷
和年轻时唱过的悄悄的歌
飘到哪儿去了呢?
那些小小的事情引起的恐惧和忧郁
又到哪儿去了呢?
一切罪孽都有清晰的定义
对的或错的
并且那些对的和别的一样好!
.
在短短的一刹那
当我们蹦跳着离开土地的脚
又掉落下来
她经历了怎样的黑暗?
.
我静静地来到阳台
并从母亲的破损的椅子
往上看
向那高处的某种阴郁。
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
它们一直从窗口瞪视我们
不提任何要求,
也不向我们索取任何东西。
随你怎么想
它们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美。
.
那么我们尝试着泯灭它们
用常青藤的种子,
玫瑰花的种子,
词和眼泪!
.
并且最后我们想要撕开
它们的发光的锁
用我们最后一次呼吸
那是,(甚至在我们强有力的喉咙里)
最弱的。
(贾佩琳 欧阳江河 译)
故乡之歌
她像细瓷花瓶中的鲜花一样美丽,
我的祖国、我的故乡;
她像细瓷花瓶中的鲜花一样美丽,
又像你刚刚切开的、
香甜可口的面包瓤。
.
尽管你一百次地感到失望和沮丧,
你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尽管你一百次地感到失望和沮丧,
你还是回到了富饶、美丽的故乡,
回到像采石场上的春天一样贫穷的故乡。
.
她像细瓷花瓶中的鲜花一样美丽,
她也像自身的过失那么深沉,
她便是我们无法忘记的祖国!
当生命的最后一刻来临,
我们将长眠在她那苦涩的泥土之中。
(何雷 译)
你,战争!
宁静的流水
仍然在秋日的小河中歌唱,
歌声仍然像古里斯琴一样清越。
可是这歌声能否久长?
.
战争呀,我们仍然在追求爱情和春光,
仍然漫步在洁净的田野上,
把你破碎了的可怖的战袍踩在脚下。
可是我们的追求能否久长?
.
路边,一辆辆坦克仍然在用它们
没有了脑髓的钢铁的颅骨吓唬着行人,
它,比黑夜还要黑的战争,
仍然在用它的发源地威胁着世人。
.
母亲喜悦地铺开襁褓,
坚信必有光明的来朝。
去吻她的手吧,但首先
吻哪一只手,哪一只?
.
先吻那只轻轻地挤着乳头的手,
还是那只抱着婴儿的手?
爱情和忠贞不是在这里
又能到哪里去寻求?
.
嗬,这可真是催人泪下——
母亲的需求是那样的少,
只要在荆棘丛中种上少许庄稼,
她们就心满意足!
.
她们只求有一点儿宁静、温暖和五月的春光,
要知道摇篮的吱嘎声和朴素的催眠曲,
还有那蜜蜂和蜂房
远远胜过刺刀和枪弹。
.
不管你怎样威吓我们,
妻子、小鸟和儿童决不会任你蹂躏!
啊,战争,但愿你华美的盔甲,
永远布满铁锈的斑痕!
(叶尔湉 译)
关注读睡,诗意栖居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