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星、太岁纪年法
岁星纪年法:古代人把周天分为12分,称为12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十二次的名称:星纪、元枵、娵訾、降屡、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木星因此称为岁星,这种纪年法被称为岁星纪年法。《左传》、《国语》中所载“岁在星纪”、“岁在析木”等大量记录。
岁星的运行会有误差,木星每年走31度(1辰,木星回归周期398.88日),11.86年绕天一周。若以12年为单位,每86年就会差1个辰,称为“岁星超辰”。
太岁纪年法:除了12次之外,天上又有十二辰的分划,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称呼,岁星由西向东的运行,和人们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岁星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很不方便,为此,古代的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太岁”,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并用它来纪年,叫太岁纪年法。
太岁是《汉书·天文志》的叫法,《史记·天官书》叫岁阴,《淮南子·天文训》叫太阴。根据《汉书·天文志》记载的战国时天象记录,某年岁星在星纪,太岁便运行到析木(寅),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寅”,第二年岁星运行到玄枵,太岁便运行到大火(卯),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卯”
此外古人还为“太岁在寅”、“太岁在卯”等12个年份取了专门名称,如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
屈原《离骚》中有“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一般认为这里的摄提是太岁年名里的摄提格,孟陬指夏历正月建寅之月;庚寅是生日的干支。所以屈原正好生于“寅年寅月寅日”。
但要注意,这里的寅年不是干支纪年里的“寅”年,而是指太岁在寅(析木)之年。
大概在西汉年间,历法家又取了阏逢、旃蒙等十外名称,叫做岁阳,岁阳 十干:阏逢 甲、旃蒙 乙、柔兆 丙、强圉丁、著雍 戊、屠维 己、上章 庚、重光 辛、玄黓 壬、昭阳 癸。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