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学-专栏】树摇动树,云推动云/ 作者:刘学勤
树摇动树,云推动云
民权县实验中学 刘学勤
起初,我以为所有母亲都天赋异秉,不必修习便会成为爱的高手。迂回曲折之后,我终于明白,在岁月的练习簿上,纵使每页都绘着心心相印的底纹,我们仍需千万遍练习,才能瞥见爱的真相。
年轻时的我心有猛虎,望子成龙心切,教育孩子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相当焦虑,老想一下子就让孩子的思想按自己的意愿转弯儿。以至于儿子青春期时,我们冲突不断,我痛苦的夜不能寐,孩子也是苦不堪言。我一直纠结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做的都是为孩子好,孩子却不领情?后来,看到了这样一篇故事:“神话里说,最初,上帝让父母对他们的孩子100%的爱,结果父母把孩子吃了。上帝发现这很可怕,就把父母对孩子的爱减少到99%。”可这是个貌似精准实则多么模糊的分寸啊,凡间爸妈大多拿捏失当,大多是无微不至的照拂和“为你付出了一切”后的合理期待把孩子的自我给吃了。原来我给孩子的只是我认为的“爱”,并非孩子所期待的“爱”,我所谓的爱让孩子失去了自我,甚至成了他成长过程中的桎梏。
那怎么才能给予孩子不失自我的爱呢?我去各类教子书籍里寻求答案。看过N本教子书籍,背会好多教育理论,可在现实面前却发现,任何教育理论在狂怒时都被自己抛到九霄云外。怎么办?怎么办?恰在这时,三姐给我推荐教育专家的讲座,我迫不及待的赶往省城人民大会堂。
咨询专家后才明白: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老师告诉我:只有内心平静下来,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无法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状态,你读任何教育理念都是无效的。因为不能内化和沉淀,你就无法拥有实施教育的资本,无法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己家庭里去实现。对,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要让自己的内心先平静下来……
经历了儿子青春期的“战火”,痛定思痛,我给自己调整心态、平静内心的十六字箴言:“只管播种,不问收获;默默耕耘,静待花开。”所以,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少了些迷茫焦躁,多了些淡定从容。平息了内心的浮躁,我为自己制定关键词式的行动方针:“习惯”“接纳”“鼓励”“方法”“陪伴”“共情”……然后针对每一个关键词列出详细的实施方案,方案大多包括两个方面:即实施内容和实施步骤。比如“习惯”这个关键词,我准备培养孩子的哪些习惯,我会分年级列个内容清单。例如:幼儿园大班我想培养孩子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我就列了如下清单:
学习习惯
1. 按时完成作业。
2. 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3. 阅读拼音小故事。
生活习惯
1. 每晚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
2. 早睡早起。
3. 按时吃饭,爱惜粮食。
4. 爱护书本,爱惜学习用品。
5. 自己穿衣服、系鞋带。
交友习惯
1.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乐于帮助同学。
2. 不与陌生人来往。
3. 对他人的帮助要主动致谢。
健康习惯
1. 早晚刷牙。
2. 饭前便后要洗手。
3. 不吃不卫生的零食。
行为习惯
1. 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
2. 不乱扔果皮纸屑。
3. 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清单列好了,再列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即第几周至第几周侧重培养什么习惯,然后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孩子的习惯总归会养成的。
养习惯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在养习惯的过程中多有反复,养成这个习惯,丢了那个习惯。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把培养习惯的清单作为教子计划的总纲领,然后把关键词“接纳”“鼓励”“方法”“陪伴”“共情”等贯穿其中,助推好习惯的养成。比如:孩子在养习惯的过程中若出现反复现象,我就去“接纳”清单里找对策。接纳清单里是我记录的一些平静内心的美句。例如:也许你做的事情看不到成果,但是不要害怕,孩子不是没成长,而是在扎根。再如:没有人生而完美,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接纳自己,守住灵魂,你才能去承受这个世界……翻看“接纳”清单,说不定哪句话在那一刻就深深的打进了心里,让自己浮躁的内心回归平静。若孩子好习惯养成了,我就去“鼓励”清单里找鼓励语,而不是单纯的表扬。因为鼓励和表扬是有区别的: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妈妈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而表扬则很抽象,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比如说"妈妈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若孩子在养某个习惯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期,我就去“方法”清单里找方法(当然,方法清单一定要与时俱进)……比如: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我给孩子买了坐姿矫正器,林文正姿笔;为了培养孩子持久的注意力,我带孩子去玩涂涂乐,陪孩子画沙画;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和孩子亲子共读,给孩子下载学习软件“纳米盒”,订阅语音课程,请国学机做伴儿……多种方法并用,坚持下去,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有了清单,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少了迷茫彷徨多了闲庭信步。现在,我把关键词清单法运用到了教学工作中: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期初考试过后,我打出孩子们的成绩细化单,逐题分析孩子们得失分情况,并根据孩子们的情况列出这一学年的关键词教学清单:“阅读”“积累”“练字”“名著”“写作”……每一个关键词再列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比如关键词“写作”的清单我列出下几个方面:开头法,结尾法,审题法,点题法,写作如何生动……有了清单和实施计划,每次作文课时我们都会有针对性的讲和练。关键词清单,使我的工作少了盲目性多了针对性,少了随意性多了系统性。现在我也会把关键词清单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方法有效的克制了我丢三落四的毛病,真是受益匪浅。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是说教育是唤醒,是点燃,是启迪,是浸润,是心灵的交融,是灵魂的碰撞。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又何尝不是唤醒教育。因为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习惯决定性格”也就是说习惯转化成内心的强大力量就是性格。所以培养孩子的习惯,就是在唤醒孩子内心的强大力量。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亦会被唤醒,被点燃,被启迪,被浸润……古人曰:“教学相长”,今我是“教子成长”。
感谢我的宝贝,让我这个“心有猛虎”的人,拥有了“细嗅蔷薇”的柔软。千万次的练习之后,我终于学会了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悄悄地接近爱的真相……
作者简介:
刘学勤,1992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商丘市首届名师工作室成员,河南省民权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她热爱语文教学,从教二十多年,她如夸父追日穷追不舍,如愚公移山坚韧不拔地探索追求。当她站在讲台上,挥洒智慧,演绎人生,感觉是那么优雅;她喜欢阅读,和煦的春风里,暖暖的冬阳下,柔和的灯光中 , 持一本书,静静地读,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安歇了烦躁的灵魂;她热爱生活,粗茶淡饭柴米油盐的平凡日子,也想过得如诗如画,常把生活带给她的感动诉诸笔端,并乐此不疲。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 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 擅长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 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编者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蓝天教师园地》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