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月薪1800,副业变现100万,做到副业变主业

曾经是一个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却通过知乎变现100万,将副业变成自己的主业。
希望这篇文章,也能对你有所启发。

嘿,我是家蒙。
毕业那年,工资1800/月,到现在算下来,打工8年多了,主业没挣什么钱,反倒通过副业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并把副业转为主业。
2020年在知乎上挣了100个,做梦都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成绩。我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回头看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
这是我摸爬滚打把副业逆转为主业故事。
一、毕业

学生时代,每年毕业的时候,学校里都有校招活动,当时的氛围就特别讲究一个「争先恐后找工作」,谁要是不被校招招走,沦落到社会招聘,好像没人要似的,会特别没面子。
当时一个好工作的大概定义是:月薪税前8000,一年14薪,这就算很顶级的Offer了,见面到招呼第一句都是:「你签了没」,接着紧接一句:「开的高吗」。
「噢,你8K啊,我这才开的6K」
好像低人一等似的。
我学日语专业嘛,成绩差的够呛,还没啥特长,那一年还遇上钓鱼岛事件,很多日系企业生存环境并不好,我这个专业,想找工作不那么容易。学校毕竟也想维护住99.8%的高就业率指标,也挺鼓励我们多去尝试。
迫于自己的面子还有家长的压力,混到一个比较普通的offer,到日系汽车工厂做翻译。
6个月实习期,底薪1800,无提成,转正后工资能有个4800多。很惭愧,这一千几的工资,是为数不多的靠自己双手挣到的钱。
大学期间一直打dota,打魔兽世界,根本没去做创业、兼职的事,稀稀拉拉做点小活也没赚过几块钱,跟很多大学期间就挣了好几十、几百个的圈友根本没法比。
回想起来,当时视野是真的窄,毕业了就知道要好好去工作,好像大家都是这样的节奏,要么考研要么上班,要是有谁去弄什么创业,会被认为是「奇葩」,不合群。——突然发现,这好像是我的圈子的问题啊。
那时候也没有生财有术这样的社群,接触不到很多优质信息,就算有,自己当时玩心重,那个状态下也沉不下心去学习,真的就很浮躁。
做翻译就翻译嘛,也没想那么多,就当是学习,给学校里落下的内容补课。
结果我老师都看不下去,觉得荒唐:「家蒙都能做翻译,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那时候我都在公司上班了,从其他人口中听到这件事,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那也没办法,自己水平菜嘛,就忍着,重新开始。在这家公司干了2年,苦哈哈的,钱没赚到,日语水平倒是实打实地提升了,甚至被派出过国学习。
那时候的工资单我都还留着,工资单加密打印,撕开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挺有意思的。
对,那一年我租的民房350/月,窗外都是甘蔗地,算起来真是「无忧无虑的苦日子」。
二、连续几次跳槽

第一次跳槽,动机很简单——在甘蔗地里呆够了。
女朋友(现在的媳妇)在深圳,我在佛山,我们从大学就认识,毕业工作后,大概是两周见一次面,每个月的工资就留着在附近玩一玩。
干了一两年之后,觉得聚少离多的状态不是长久之计,就干脆一起辞职,去了广州。
广州也有不少日系汽车,这个城市就是日系大本营,我借着几年工作经验,换了个差不多内容的工作,因为各个汽车厂的收益情况不同,我这一跳槽,工资居然翻倍了。
原本4800,摇身一变就有了9000多的身价,可得意了,明里暗里都想炫耀一把,回想起来那个状态真的挺蠢——那句话怎么说的:「觉得以前的自己是个傻X,是好事」
在甘蔗地里,最大的快乐就是发工资之后给自己和媳妇买点衣服、鞋子,也不贵,一两百块,被淘宝商家随便忽悠一下,就以为自己买到了尾单货,捡了大便宜,傻傻的,天真的要命。
来了广州之后,收入高了,就开始从淘宝货进阶了。这个月搞个吉他,下个月买个手表,挺膨胀的,觉得「老子都翻倍了,还有啥不能的」,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确实是很傲慢
就在我觉得一切顺顺利利,得意洋洋的时候,实则暗流涌动,糟糕的事像是躲在草丛里的恶毒猛兽,伺机而发。
新找的这份工作,公司里带有一点国资,整个办公室的氛围是很微妙的,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A是B的小舅子,B的老公又在集团总部任职某某经理,要是不扯上点关系,好像都不能大声说话,这种氛围里讲究一个会来事、会周旋。
像我这样的钢铁直男,加上傲慢BUFF的加持,进去之后横冲直撞,人际关系处理的一团糟,不想委屈求全地去图个表面的「关系好」,真是有啥说啥,四处得罪人。
办公室里部分同事还好,能接受我这样的「刺」,那些工作很闲的大妈大婶,本来就是在混日子的,三五成群,我这个样子就是他们的眼中钉。
不仅如此,作为新人入职的我,因为有日语专业证书,有额外补贴,算下来比他们打拼了十年才有的收入还要高,时不时会被他们有一下没一下地刁难。
遇人不淑,自己也不是很好的状态,尽管有着自认为的高收入,仍旧很不快乐,甚至团队里都不安排活给我,就让我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闲的蛋疼,闲的发慌,还得装作很忙的样子——这是我最不擅长的事情。
工作的状态可以说非常不顺利,每天都看人眼色,非常卑微,经常吃瘪。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在最得意的时候给我沉重的打击。
当时的我,会不断责备其他人:「这是同事的问题,这是公司的问题,他们都针对我」。
在公司受了委屈之后,一肚子的气,回到家就撒在媳妇身上,一丁点鸡毛蒜皮的事都会被我挑起来吵一架。我媳妇说那一年吵架都吵饱了,就不记得哪一天是不吵的。这段时间真是人生的至暗时刻。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候自己真不是男人,在外边受了委屈,回到家里就撒气给家人,想起来真的好窝囊废,甚至无能。现在我改变了很多,能接受很多委屈,能吃亏,也不会把情绪带到家里。
在科比传记里看到一幕,无论训练有多么疲倦,多么累,回到家门口他都会深呼吸调整好之后再进家门,给女儿最棒的笑容和欢声笑语,再累也要忍着。
他说:「女儿不知道你在外面有多累,她只知道等了你一天,终于见到你,这时候你不能让她们失望」。
类似的道理后来也有听到过,男人的心胸是委屈撑大的,能吃多大的亏才能成多大的事。
我自认为是比以前进步了,情绪不再带到家里,相比更优秀的人,差距还是很大,最近听到的一个案例:「办活动被店家指着鼻子骂,依然心平气和地把活动办完」。
男人的心胸是委屈撑大的。
三、所有路,都不白走

在公司里很不愉快,几乎抑郁,但因为工资给的高,一直不舍得离开,忍了很久很久,还是交了离职书。
之后又换了几家,最后在几个亲戚关照下安排进了银行工作,这也就是大部分人知道我的身份——银行职员。
自称:金融民工,蹲在路边吃快餐也是常有的事。
真心的,有时候我们会吃很多亏,但每一步都算数,路,都不白走。
按说我在上一份工作里那么不愉快,算起来是吃了大亏了,甚至后悔选择这份「看上去工资高」的工作,但是在这里吃的鳖,碰的壁,却在银行的工作环境里起了作用。
这一次,银行里,我也算是关系户了,不过就不让对外说,反正就低调,问是谁介绍进来的也不能说,其实办公室里也有不少关系户,大家明里暗里都知道一些,反正就互相不得罪,相安无事。
我呢,之前的吃亏经验在这里就有很好的发挥,低调、隐忍、不再飞扬跋扈、不当出头鸟,混日子嘛。
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以前的那份痛苦经历,说不定我在银行这个氛围里也会上演类似的戏码,眼中钉,得罪人,甚至干不了几个月就滚蛋了都有可能。
吃亏是福,吃亏是福。
国庆回长沙,和大白聊天,奇人异事聊得非常过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我年轻时候,轻轻松松就赚了大钱,那个膨胀啊,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每天起床都是被催收款的电话吵醒。后来这笔钱赚的,反而在后续的好几年里让我吃了太多太多亏。」
(催收款,不是催付款啊!就是让你起床点击「收款」按钮的那个收款)
焉知非福,焉知非祸的微妙有没有。
四、正文开始——找项目

银行的工作,是那种「你进去之后,家人脸上很光彩」的工作。
银行的工种大致有2种:
1、后台管理岗
2、业务岗
管理岗基本拿固定工资,很多人会说银行是一份好工作,言下之意说的是管理岗的稳定、高收入、体面。
我是耐不下性子去做后台,做的业务岗,本质就是销售,销售信用卡、销售贷款、销售存款、票据等等产品,收入全凭业务说话。
我在的业务岗位,2800底薪,合同黑纸白字就是这个数字,如假包换。如果我一个月啥都不干,完全没业绩,可能这点钱交社保公积金都还不够。
就这种状态我浑浑噩噩又混了5年,在银行里的前4年都是学徒状态,一直都是平平无奇,最后一年走运,遇上几个大客户,稍微有所提升,但是并不持久。
总的来说,在银行的工作并没有为我带来很大的金钱财富。
怎么说呢,
穷,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赚钱欲望,找几个借口太容易了,骗骗自己还不容易嘛。
所有人都会说「想赚Q」,但只有那种「一定要赚Q」的人眼里才有光。
那种光,我见过,像狼群捕食时候眼里坚定和执着的光。
听过一个说法,人最有动力去搞事情的时候不是刚结婚的时候,而是小孩刚出生的时候。小孩咿咿呀呀天真无邪的样子,几乎就是最好的强心针。
天时地利人和,孩子出生的时候刚好是疫情爆发,银行干脆都不让去上班,上班也没啥事做,降薪、裁员的案例频频发生,危机感特别强烈。
咬着牙买了1800多的生财有术门票,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全都是没见过的,非常奇妙。
当时我一腔热血进入生财,疯狂地看别人是如何挣钱的,对于那些上手难度不大的项目,我都会去尝试,早期遇到很多挫折,这一点完全在意料之中。
我曾经做过老照片修复,模仿大家的做法,做前后两个照片的对比,发现一开始找素材就非常的不容易,用视频软件来制作的时候也是困难重重,就这么一个动态变化的视频,练了2~3天才能顺利的制作一个勉强合格的视频:
就是这种,一新一旧的对比,中间这条红线蓝线会移动,给人一种刷新照片的感觉。
过程非常痛苦,并且结果不尽人意,最后我只开了两单,成本98块,收了人家128块,还好,没亏钱。
但是这两单都产生了返工,反复修了几次,到最后客户也并不满意,交付感特别差。我这种有心理洁癖的就会觉得亏欠了别人。
反观那些做的优秀的同伴,一个爆款,微信加满,直接月入10万,单子多的忙不过来。还有一个做的非常漂亮的案例,有个照片的修复效果太棒,让一位老人家重新见到了自己童年的彩色的照片,直接放声痛哭。家属还特意来抖音下方留言,来感谢我们的生财圈友。
反观我做的这些都是个什么玩意儿,果断放弃了。
我这里说的放弃,不是说轻言放弃的那种,我还是做了一些事情和积累的,这是我当时的素材截图:
除了老照片修复,我也参加过TikTok大航海,交了押金,做了三天,没有能够坚持下去,虎头蛇尾的,弄了几个粉丝就撤退了,我记得我是第一个退出的。
当时决定放弃TikTok,就是因为刚开始做知乎好物,明显感觉到精力不足,没法同时做好这两件事,在当时知乎还没有什么成绩的时候,做了决定,放手一搏,也就是这个项目,可以说搏了点东西出来,这个项目也一直陪伴至今。
在生财我发挺多自己的知乎历程,熟悉的会知道我的经历
考虑到,还是有很多新朋友不认识,也有其他圈子会看到这个内容,长话短说介绍下自己的知乎业务:
2019年11月的时候知乎推出了「知乎好物」的功能,意思是可以在知乎平台里植入商品的购物链接,通常都是淘宝京东这种商网站,这种链接背后是一个「返佣连接」,逻辑是商家补贴一点小钱,让广大消费者帮助他们宣传卖货 。
李佳琪直播卖货赚钱,我们在知乎平台上发文字内容赚Q,就是这么个逻辑。
我是2月份进场的,也算是比较早的时机,当时的小目标是每月多挣3000元,补贴家用就可以了。
2月份,踩坑,废了,0收入;
3月份,正经的第一个月,开了第一单,整月550元;
4月份,尝到甜头,居然干到1.6W
发疯一样地铺内容,产生了复利效应,新旧内容都给了很大的帮助,当时人都傻了,从不知道做副业可以这么赚钱,可以大幅超过工资收入,毕竟开始我只想一个月多挣3000而已。
觉得自己挺幸运的,在前几个月都没什么反馈的情况下,自己差一点点就放弃了,幸亏当时看到明白老师的公众号,看到了这个图。
看完后知道一个事,为什么会有人在低谷时不停努力,因为他在找他的「拐点」,拐点之后,他就是自己的神。
从这时候开始,打开一丝丝了钱眼,一整年的时间钻营进去,从正儿八经的小白,也慢慢扎进平台调性里,成了一个小博主,一年的时间积累了百万收入。
那时候的收入截图还留着,被好些人拿去做素材开培训班,维权过几次,后面也就没怎么管了
这是我当时输出的一些记录,很多人看着我一步一步走过来,有陪伴,有收获,挺充实的,挺幸运的
说到这,想起我进生财就是亦仁老板说的一句话:
「一个项目从发出到全网流行,大概有2~3年的窗口期,在生财有术可以早一年知道这个窗口期的到来,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一年时间也足够了」
这像是一句武功秘籍,而我也确实通过这个秘籍确实得到了收获。
五、怎么做项目

在遇见生财有术,遇见涛哥这帮活跃的创业人之前,我的脑子里除了打工就是在路边开一个咖啡店。只有这两种路线是我知道的,能够赚一点小钱的路子。
很多身边的朋友,也包括圈友,会来问我,家蒙啊,你进生财之后,这么多项目,我都不知道做哪个好,你是怎么确定自己要做哪个事的?
乔布斯大师不是有个说法传的挺广的,在尝试的时候你没法知道下一步你要做什么,但是回头看的时候你会发现事情都可以串联起来。
你不能预先把点滴穿在一起,唯有回首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点滴是如何穿在一起,但是在人生的某个点,你回过头来,你会发现这件事情对你人生的意义。
其实你也看到,我多少也尝试了几个事,找找感觉。我的经验是:
第一步,试试水。

看到别人在做,小有收获之后,自己也去摸一摸,下个软件,登录上去搞几个小时,找找感觉,看看是你非常不擅长的那种,还是尚可接受。
我当时就是对视频很不感冒,甚至有些抵触,哪怕看到别人有很好的成绩,我自己体验了下,觉得很痛苦,自认「吃不了这碗饭」,就果断放弃了。反正我退堂鼓一直很拿手。
第二步,不服输。

当你发现一个事不是那么抗拒,被平台欺负、折磨两下也不灰心,甚至还有点越战越勇的时候,这个感觉就挺棒的,这事大概率你能做下来。
我是运气好,尝试了3-4个就碰上了,所以得多看多试对不对。
如果我的抖音照片、Tiktok被封号,那我毫不犹豫就顺水推舟的离开了——特么正好不想搞了
知乎也封过号,我也准备放弃了,就,鬼使神差嘛,那一下子,觉得我不能就这么走了算了——lao子不服啊。
凭啥其他圈友能做好,我就做不出个样子。
你看,遇到对的项目时候,你是不那么愿意认输的。
第三步,最有好正反馈。

有时候做项目,搞个什么副业,真要天时地利人和,老一辈的智慧要认。
实话说吧,我跟着涛哥做了一下视频号这个事,就没什么正反馈,虽然有播放,有人点赞,也有人通过视频来加我的好友,但是我就不具备变现能力——我没有产品。
人家最多过来围观我的朋友圈,想付费都没有入口。
当然涛哥现在有自己的星球了,再做视频号就会有很好的正反馈。
这个事,虽然对,但是放我身上就没有正反馈,我算是硬着头皮上去搞了那么几下,真没反馈。不是项目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我应该先去准备产品,再来做,这事才有机会成。
临渊羡鱼没用,要退而结网。
第四步,坚持,像个傻子一样

继续说,我的知乎开第一单,大概在第52天,第1个月因为账号,废了30天;第二个月干了22天。
差不多2个月才见到第一块钱,是不是很卑微,是个正常人都不会为了1块多钱兴奋吧,是个正常人早都放弃了。
还有几个其他案例,也是苦逼类型的案例,这本来是我的公众号选题之一,提前分享下:
我观察了好几个领域的号,一开始都是很弱小,大部分都没人看的,就傻傻地坚持,最后成了大V:
  • 明白老师的公众号

  • B站的一个英文UP主,10个月才迎来一次播放量爆发(看图1)

  • 抖音的鹤老师说经济

  • 抖音的一个拍摄账号,教大家各种场景怎么摆pose拍照的,名字我不记得了,精华帖还有圈友分析过这个号,说他一开始走错方向了,一开始在分享影棚里的日常分享。

图片我挨个放:
明白的公众号
以前的:
现在的:
B站的一个英文UP主,T_Dawg
2020年8月份的,平均只有1万不到。
其实这个UP主,早期播放很差,他删掉了好多旧内容,删了哪些表现不好的内容
直到2021年的4月份才迎来第一个爆发,播放量过百万,从此后续的播放量才得到提升
人家至少死撑了8个月,中途没放弃
从此都是5W+的播放,时不时也有20W+的播放了
再一个案例,鹤老师说经济
现在这是个很大的账号了,早期的时候,看看人家刚起步的时候:
台上台下,都是坚持换来的,那些没坚持下来的人,你再也没有听说他们的故事。
我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自己,就是「闲的」,闷在家里不让出门,小孩出生不久,我也没心思打游戏,没事干,磨出来的。
之所以说是个正常人早都放弃了,就是因为,我那时候的状态,还真就,不那么正常。
 
第五步,日更,日2更。

要做成一个事 ,就日更,想要更成功,那就日2更。
回头想想,知乎是这么过来的,那时候一天更新5-6篇,算下来也没有什么捷径。哪怕有什么零星的小发现,也都是在日更路上发现的。
视频号也是,当时弄的就是日更30天打卡营,紧凑慢凑我也算是发了30个凑齐了,很多剪辑方法,合适尺寸,发布时间,链接怎么放之类的小技巧,都是在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
所以建议很多圈友不要去提那种很暧昧的问题,比如:请问知乎怎么做。
没什么怎么做,就,先下场把手弄脏,把衣服弄脏,慢慢做,都会懂。
六、项目的历史使命

产品服务指标

现在是满大街都知道「知乎好物推荐」这事儿了,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劣币良币基本也斗的差不多尘埃落定,算下来,从偷偷摸摸做算起,时间上还真就是2年不到。
项目是有生命周期的,会随着平台的喜好进行调整。
给大家梳理下这个事的过程:
最早知乎推出这个产品,为的是要证明自己的商业能力,要告诉世界我这能带货,他们要GMV,因为ta想上市,要这个指标,初见成效。
不久前,Lv4改到Lv5。
中途的要求变迁是这样的:4---2---3---4---5
这是一个过程,动态调整的过程。为什么要调整?
因为平台一会需要这个指标,一会又不需要了。
当带货能力已经得到验证的时候,会有其他更重要的指标冒出来,DAU不好看,需要抬一抬,那么好物就暂时让一让,多上一些小姐姐换泳衣的视频,来提升用户的停留时间。
什么样的人在好物赚Q

最早,敢刷赞的人在赚Q,刷封号了重新再来,胆大的赚Q;
接着,第一批写文章的人赚Q,开辟了新的赛道(最开始都是问答);
再接着,开知+投广告的人赚Q,谁舍得花钱,赚的多;
再接着,刷排名的人赚Q;
到现在,内容的展现有随机性,号多的人,舍得花钱做排名的人会赚Q。
但是各种成本,是否能盈利,这就冷暖自知了。
就挑最近的一次改动来说吧,平台为什么限制「文章形式」的内容,把很多内容雪藏起来,压根不展示?
因为好物的历史使命完成的差不多了,大伙已经证明平台能够卖货,能为品牌提供价值,下阶段知乎更希望品牌入驻,那些品牌手头的钱更多,更好赚。
品牌的推广一旦成为大头,问答、视频、文章这几个赛道中,目前看来问答更适合用来服务品牌,所以文章就靠靠边嘛。
就算一定要重视文章的流量,那也是出得起广告费的品牌更配拥有。
小玩家是吧,好物功能是吧,历史使命完成的差不多了,旁边让一让,客厅要用来接待更高贵的客人。
这叫做项目的历史使命。
居安思危

这一天迟早会来的,假设小玩家的收益会受到大量挤压,怎么保护自己,继续在舞台上玩耍呢?
我的预防措施是这样,积极探索商家,既然知乎平台迟早会欢迎有钱的品牌方,我能做的是提前把商家服务好,利用商家的预算,去迎合平台的需求。
这当中有大量的沟通、谈判、商业拓展。自认为对商业有一点点感觉,当判断一个商户有挖掘空间的时候,会及时约对方电话、视频、甚至直接面基。
经常在平日工作时间里,一个电话就聊了大几十分钟,回到座位上,微信又有十几二十几个需求要处理,都是品牌方,都是甲方,得伺候着啊,一边自己带货,一边维护商家,所以经常手忙脚乱的,感觉时间不够用。
我们服务的商家当中,深圳、广州、佛山的不少,为了谈下在知乎上的带货业务,开车去对方公司约谈的也不少,有时候遇上生财有术办活动,周边的商家我也会趁着一趟机票提前去拜访。上次杭州见面会,我就提前去了趟上海。见过面是真不一样,上海那个品牌到现在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前文也说了,我在银行没挣多少Q,但是积累了很多陌生拜访,和贷款客户交谈的经验,聊天的节奏,切入业务的时机,被拒绝后的平静(厚脸皮)都在过往的经历中不知不觉「被锻炼」过。
早期我们做商家的生意,很辛苦,不成体系,也不赚钱,大概花了半年时间吧,在几个合伙人的共同努力下,各自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总算是做了个高佣网站的产品出来,走类似招商团长的模式,陆续积累了一批商家,服务了不少圈友,开源这块我只有一点点功劳。
七、副业变主业,可不轻松

日子好过的时候,副业是个很酷的事,能赚钱,还是躺赚,说出去比打工族简直不要太有优越感。
副业变主业好像也是个很值得吹嘘的事,但其实个中辛苦,冷暖自知啊。
出来之后,做点小生意,不愿称自己在创业,最多称得上一点小生意。
以前我上班摸鱼,一天的工作量只要2个小时就能干完,效率太高了没办法,剩下6个小时都是玩手机、练字、吹水打屁。(业务岗自由一点,后台岗位得装忙)
现在倒好,我一天干12个小时,满满当当,喝水上厕所都不知不觉减少很多,时间都是自己的,浪费不起啊。
有一天在地铁里是在太疲劳了,弄的很晚,靠在玻璃上眼皮都睁不开,很多时候都是很晚才下班
以前下班打Dota2,现在晚上10点多还在公司,一周休息六天,这天周日,我又跑公司来了。
为啥?在家里待不住,焦虑啊,不干活就会饿死,没有兜底了。
出来之前设想过很多问题,准备了好些预案,但从没想过第一个难到我的居然是办公场地,原来一个办公室的工位特么的这么贵嘛,众创空间2000多一个月,好一点的单间小5000随随便便,算下来比我之前底薪还多。
之前在单位,心中不满,多有抱怨,出来之后视角转换了,才发现原来一个稀松平常办公位置都这么不便宜,真是开局就给我当头一棒,不出意外,后边还会有很多「棒」,看来还是得时长心怀感激。
八、出来单干,是什么体验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有这么一样一个场景,少年一个人坐在海边看着海面,海面上有一艘白色的小帆船,他盯着的时候船看了一个下午,这个小帆船也都几乎没有怎么移动。
但是当他进屋喝杯水的功夫,再出来的时候,那艘小帆船已经飘走很远了,几乎看不见了。
什么意思呢?
当我盯着自己看的时候,每天给自己定任务,不去想别的的,我自己走了这么远的路,却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是当我坐下来喝口茶休息一下,回头看看自己出发的地方,我靠,原来我已经走了这么远。
就像是进去喝杯水的功夫,帆船飘远了一样,我越是盯着自己看,就越对自己的改变没有感觉,只有我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做复盘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变化是日积月累的,变化一直都在,只是我注目着这个过程而忽略了其他。
这件事情能做成,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是,提升了我的认知,对项目的方向感清晰许多,这是一直埋头做事积累下来的感觉。
一条路通向远方,无论现在是泥泞还是一路平坦,无论好走不好走,大概能知道这条路走的方向对不对。
认知的提升,带给我开阔眼界,带给我势能,带给我一通百通的原始积累。让我更理性地去看待每一个项目。
上帝是很公平的,我收获了金钱,对应的,就会失去一些痛苦。
曹大曾经在星球说过,商机是个拼图游戏,有很多面包屑一般的碎片,有真有假,含金量也不相同,需要我们一一拾取,一一甄别,自己去拼凑出一套完整的逻辑和模式。
之前老胡有篇复盘日赚千万的淘客文章,就是带大家做了一次完整的拼图,很遗憾,真正敢复盘拼图的,都是过期的。没过期的,只能从各种只言片语中找思路,找原因,找逻辑,然后自己去拼。
最开始看到这段话觉得很棒,但是看过就忘记了。直到我自己完整的经历了一次从0开始的探索,根据星球里分享出来的大大小小的面包屑,拼凑出来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拼图。
我并没有什么独门技艺,没那么多奇技淫巧。我说我收获到很多经历,是因为这些经历本身带给我很多反馈,迫使我调整。
于是我开始知道,哦~~~原来这个游戏是这样玩的!
于是我开始知道,以后玩别的游戏,别的拼图,探索和熟悉一个新的项目,一定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尝试
于是我开始知道,一开始看上去是捷径的那些道路往往最后会让你落后于人,让你吃亏,我也一直和我身边的人说做知乎,慢就是快。
这种感觉,这种体验,是我应用到其他领域时一样会使用到的,可复制的,宝贵的经验。
九、结

这几年变化很大,去年达到一个小小高潮,今年很膨胀,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收入翻倍。如果不出意外,这目标今年应该是完不成了。
出来很苦,没得躺,没得偷懒,一刻不敢停歇。不过也会自己安慰自己:现在做的未必立马有反馈,反正每一步都算数嘛,干,坚持干。
说不定,几年后回头看,会发现,今年做的一些看上去是「傻事」的经历,在几年后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因缘际会,就当延时满足。
听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继《小马过河》之后,我第二喜欢的故事:
鲨鱼没有鱼鳔,不能像其他鱼一样飘飘然,鲨鱼必须不停游动,否则就会沉入海底,所以鲨鱼从来不睡觉,是缺陷也很痛苦。但正是因为这样,鲨鱼的身体的体魄得到长期的锻炼,力量、灵敏,宛若一个战士。
战士不需要退路,只要一往无前。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