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公弟子谈:如何学好董氏奇穴(下)

5.阴阳思维

阴阳是中医的基础思维,无所不在的渗入中医所有领域,不论十四经穴或董氏奇穴,都不能避免谈阴阳,本人应用阴阳思维诠释董氏奇穴之应用,有下列要点:

5-1、穴位突凹与阴阳:肌肉鼓出来的部位为阳,能调阳、调气,并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作用,其气向上、向外,这就很好解说董氏奇穴驷马、手三里、肩中等穴,之所以能治气病、阳病、皮肤病,并能治白带、多尿、易倦等;鼻翼穴之所以善治疲劳,乃因其为阳中之阳。肌肉凹陷的地方为阴,多以调血为主,其气向下、向内,如内关、曲陵、火主等穴,故善治血分、阴分病。

5-2、体位左右与阴阳:这个牵涉到左右升降及针序与疗效。如右侧之五十肩可针同侧之腿部穴位如肾关、足五金等,而左侧之五十肩针同侧则效不如针对侧腿部穴位。

5-3、穴位表里与阴阳:表里经取穴法在十四经应用很多,在董氏奇穴应用亦多,仅举一一部位几个穴为例:如食指上之小间穴能治属肺的支气管炎、吐黄痰、支气管扩张。指驷马穴能治皮肤病,这都是大肠与肺表里的应用。又如小指小肠经上的火膝穴能治痰迷心窍之精神病,是心与小肠表里的应用。

5-4、穴位功能与阴阳:董氏奇穴手掌部位每一手指阴阳两面都有穴位,这是与十四经之最大不同,我个人据阴阳分析主要是与功能有关。先从肺经和大肠经的阴阳关系看,病症上也密切相关,所谓喉痹即扁桃腺炎,衄即鼻出血:均系肺部气管上的病,皆可以肺经主治之,但在阳明大肠经中亦有多穴可治(如商阳点刺),从而可知这些病多是属于阳病的。所以位于食指上在阳面的董氏指五金、指驷马能治疗在上的病(皮肤病)及阳腑大肠的病,在阴面的五间(大小外浮中间)穴治疗脏腑别通在下的肝脏的病变。其余穴位之排列皆与功能有关。

又在功能方面,属阳的穴位主通利,属阴的穴位主收敛。例如肠门治疗腹泻;火串(支沟)、其门皆主治便秘。按照左阳右阴,阴有收敛抑制作用,左侧为阳主排泄、通利、促进等作用,所以治疗急性腹泻,我常用右侧肠门穴;通便则选左侧之火串为好。

5-5、穴位对应与阴阳:穴位的对应有左右前后上下的对应,及体位的对应。详见对应篇章。

5-6、针灸治疗与阴阳: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以上治下以下治上,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就是以阴治阳以阳治阴,这样有着阴阳平衡的意义。以上治下以下治上,还有交济的意义。例如右侧坐骨神经痛针左侧灵骨大白,左肩痛针右肾关或右阳陵,疗效甚好等等,不胜枚举。

6、三才思维:

三才思维模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一部分,不论十四经穴或董氏奇穴,都可以三才思想发挥应用到极致,这里仅谈谈三才在董氏奇穴的应用。

6-1、区位三才:穴位分天地人治疗上中下病。人体每个局部都可分为三部分。即上、中、下三部分,上部诊治头部及心肺疾病,中部诊治脾胃、肝胆疾病,下部诊治肾与膀胱下肢疾病。每一部亦皆有倒象,

6-2、穴位三才:在董氏奇穴中有许多穴位是按天地人三才命名及排列的。例如前臂有天士、地士、人士三穴;后臂有天宗、人宗、地宗三穴;小腿有天皇、人皇、地皇三穴。有些穴位虽然不是以三才命名,但穴位呈上中下排列亦可谓为三才。例如土水穴有三个穴位,其上中下三穴亦为三才。四花上中下之上中下三穴亦为三才。其他驷马上中下、通关通山通天、通肾通胃通背、天黄明黄其黄等都可以说有着天地人三才的形式。

6-3、针深三才:针深分天地人治远近之病。以天、地、人划分针刺深度,针刺至浅部天部,多治局部之病,尤其是新病,因多只有阳气损伤,刺之泻阳邪就不必深刺。针刺至中部人部治疗稍远处病,针刺至深部地部治疗更远处。例如在四肢取穴刺至中部人部多可治躯干之病,刺至地部多可治远处四肢之病或较深之内脏病或久病,

6-4、手法三才:手法分天地人泻实补虚。除了手掌及肉少的穴位只分上、下两部外,应用董氏奇穴时多可采三刺法。进针深度分天地人(浅中深)三部,在于治疗效果达到地方的远近,而手法也分天地人(浅中深)三部,则有补虚泻实的治疗意义,这种三刺法也可以说是三才刺。

《灵枢经‧官针篇》说:「所谓三刺,…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

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这是说所谓三刺,有浅中深三种不同的刺法,首先是浅刺到皮肤,可疏泻卫分浅表的阳邪;再刺较深可以疏泻营分的阴邪,最后刺入极深,就可以通导谷气,达到补虚泻实之效。《灵枢经‧终始篇》也说:「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而止」。

6-5、配穴三才:配穴分上中下整体调整。如在上中下三部同时取同一五行属性的穴位同时进针,谓之三部「同气」,能收到整体调整之作用,效果更强。

7、五行时空思维

五行思想是中医的中心思想与方法,董氏奇穴自不例外,五行思想观念应用在针灸方面,最实际最直接最灵活的就是五输穴。每条经络的五输穴就是每条经络的全息点,每条经络皆可透过五输穴的不同五行,而与隶属该经的脏腑组织器官联系并发生作用。董氏奇穴分布在四肢的穴位与五输穴密切相关,很多董氏奇穴的作用可用五输穴铨解,也可用五输穴发挥。

五输穴的应用最重要的是五输穴的时间观与空间观。下面就来看看:

7-1、五输穴的空间观与奇穴

穴位流注由浅至深的层次及分布的位置决定了空间性,五输主治应用纲要,我认为最主要的为《灵枢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及《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说的:「荥俞治外经,合治内府。」以及《难经六十八难》说的:「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根据上述几条可以对其空间应用归类分析如下:

井穴对应于一、头顶。二、阴窍。三、心下。据此井穴空间观来看董氏奇穴,如火膝穴在小指井穴旁,治疗痰迷心窍之精神病甚效。大间、小间、外间、浮间接近井穴,治疗疝气及尿道疾病有效,都与此有关。

荥穴对应于一、五官面目鼻喉(详见谈太极全息与对应一章)。二、外经。也就是说能治疗这些部位的病变,而善治外感病、五官病。例如董氏奇穴之三叉三为感冒及五官病要穴效穴;手解治晕针(病变于色者取之荥,晕针时脸色惨白)及身痒;眼黄穴治眼黄;木穴治眼鼻病及手皮肤病(外经病)都与此有关。

俞穴对应于一、五官。二、身体关节。三、半表半里(少阳阳明合病或兼病),也就是说能治疗这些部位的病变,据此俞穴空间观思路,而将董氏奇穴之大白用治头痛、面痛、肩痛、坐骨神经痛;中白治偏头痛、肩痛、腰痛;火主治鼻病、喉痛、膝痛;门金治头痛、鼻塞等,都是此一理论的发挥。

经穴对应于一、发音有关之器官及部位,主要是肺及喉舌口齿。也就是说能治疗这些部位的病变,据此经穴空间观,董氏奇穴手五金、手千金、足五金、足千金之位置,皆在经穴之上,合穴之下,是以皆能治喉咙病。

又凡属木的穴位皆对应于肝胆,本脏或本腑疾病与肝胆相关时即可针刺,又凡属火的穴位皆对应于心小肠,本脏或本腑有疾病与心小肠相关时即可针刺,其他各行依此类推。其空间对应也可包括皮脉肉筋骨等五体的对应;属木的穴位可治筋:属火的穴位可治血脉等。

7-2、五输穴的时间观与奇穴

在时间观方面,五输穴的时间性孕育着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穴位的时间应用有急性、慢性、时间时甚、四季分刺、四时分刺、子午流注、灵归八法等。

井穴治病最急,善于治疗中风及晕厥等疾病;荥穴治病次急,虽急,但较中风等神治病为次急之证,董氏奇穴三叉三穴治感冒,木穴治感冒,皆在荥穴附近,皆系新得之病,但较中风为缓。一般不留久,董氏奇穴木火穴在井穴与荥穴之间,治中风后遗症一般也不留久,这就是时间观思路的应用发挥。

俞穴主治『阵发性』及『急缓之间』病,亦善治时间时甚病,此类病最为常见,因此俞穴在临床应用最多,并不限于疼痛。根据此思路,董氏奇穴大白、腕顺一、中白、火主、门金等穴位置皆与俞穴有关,穴性类同。

经穴所治之时间性与络穴有相近之处。经穴主治之病以慢性居多,董氏奇穴在经穴与合穴范围内之穴位甚多,如手上之三门穴、三其穴、四火穴、三士穴、二金穴;小腿之四花穴群,三重穴,下三皇等。

合穴之主治以脏腑病为主,多为慢性病,对于慢性病一般以久留针为主,经脉有瘀血者亦多在合穴刺血。

7-3、五输穴的象数观与奇穴

五输穴五行的象数观,包括同气相求、交济…等用法,属木之穴治疗肝胆病及筋病;属火之穴治疗心小肠病及血脉病,可以说就是象数观的应用,例如震颤的病;抽痛的病;如风般一阵突来的病;都可列入风病的范围,就都可用五行属木的穴位来治。

7-3-1同气相求

由于五行属性之连系,穴性属木者,都能治疗该经与肝及风及筋有关之疾病。穴属火都能治疗该经与心及火及血液有关之疾病。穴属土,都能治疗该经与脾及湿及肉有关之疾病。其他依此类推,例如:

属木之穴:门金(紧邻陷谷)为土经木穴,余常用之于木土不和(肝脾不和)之病,对于泻泄腹痛,偏正头痛,月经疼痛均极有效;腕顺一(紧邻后溪穴)为太阳经俞木穴,木主筋,因此对于太阳经所行有关「筋」之病变皆能治之,例如颈项强硬、弯腰不便、腿弯难伸等皆有疗效;大白(紧邻三间)为大肠之木穴,腹泻肩胁痛之场合可用,

属土之穴:水相(太溪)为肾经土穴,对于肾病而有脾胃症状如呕吐、泻泄等均有效,火主(紧邻太冲)为木之土穴,亦为调理肝脾要穴。

属水之穴:天皇(阴陵泉)为土经水穴,补土制水作用极强,所以能利尿治水湿肿满;曲陵(尺泽)为金之水穴,能治本经火热病如扁桃腺炎、咽喉炎有效。

临床例子真是多不胜举。五输穴可以说就是经络的全息点,五行反应五脏,因此才能以之治疗五脏病变。与五输相符或相邻的董氏奇穴,也有着相同的作用。

7-4、五行在奇穴之其他应用

除前述外,一些奇穴与十四经位置相同者,也可把五输穴同位置穴的作用搬过来,我就把我个人的经验特效主治及作用,置放于奇穴之中,这方面占了很大的份量,如中渚之于中白、太冲之于火主、阴陵泉之于天皇、限谷之于门金

另一种为五行之发挥扩展,如木火穴在木火之间、灵骨(近阳溪属火)大白(近三间属木)在木穴与火穴之间就有相同治疗作用,都善治半身不随。肾关在金水之间,有金水之性,加上在脾经经路上,含土金水三性,善治土金水之病。

8、平补平泻三法

我在1975年九月出版的「针灸经纬」的序中,提到「本书⋯⋯⋯承老师⋯⋯」,这本书是老师看过的,其中记述了「⋯⋯⋯平补平泻的三种手法⋯⋯,」这是我已应用四十年的针法。内容有董老师常用之「动气」、「倒马」及我个人创用的「牵引针法」。

8-1:倒马针法:「倒马」一词最先在董老师的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著作《董氏正经奇穴》中并未见及,只有在两处提到回马针:在34页「后椎穴」说:『两穴通常同时用针,即所谓回马针,效力迅速而佳』,在58页指出「一重,二重,三重穴同时下针(即所谓回马针),为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针」。其他再也看不到回马字样。在我1975年出版的《针灸经纬》中,正式提出倒马针法形诸文字具体叙述,当时董老师尚健在,经老师认同后开始大力推广。倒马针法系董师所创用之一种特殊针法,系利用两针或三针并列之方式,加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奇穴与十四经穴均可利用此一针法,此一针法亦常与动气针法结合使用,疗效显著。

8-2:动气针法:即针后令病人疼痛处活动活动,看有无改善,再决定继续捻针或换针。本人将此种手法为老师定名为动气针法,首刊于1975年版(针灸经纬),老师亦甚赞同此名,遂沿用至今。动气针法简单实用,且在不明虚实证状前亦可使用。究其作用原理,可以这样认为:每一穴皆可治疗十数种病或更多,需知每个穴位皆能治疗许多病,若不施以动气针法,则作用四处流散,甚么病可能都要去治,力量分散,效果就不大了。《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由于动气活动患处时精神集中患处,所谓「动引其气」,穴位之治疗作用集中于活动之患处,效果当然很好,但必须能使病痛部位自由活动或易于按摩,因此必须在远隔穴位施针,那就不能在局部扎针。

8-3「牵引针法」系个人多年的临床经验中,复根据动气针法的基础研究创出的一种针法。这种针法对于痛痒麻症,疗效尤佳。这种针法施用简单,效果良好,例如左肘痛,可在右侧曲后刺一针,再在左侧灵骨刺一针,可立止肘痛;又如右肩痛,可在左肾关取穴,再针右侧中渚,可以立止肩痛。再如左膝盖痛,可取右侧内关,再取左侧太冲,可立止膝痛。

牵引针法应用时,一针在上,一针在下,实寓有「交济」之意,由于上下相通,作用更强;又由于一针在健侧,一针在患侧远瑞,也含有交叉取穴之意,而且不论是治疗针或牵引针,皆有治疗作用,也可以说是「双重治疗」,基于这些原因,疗效当然很好。

牵引针法,也可以与倒马针法合用,效果亦佳。

将此三种针法定名为平补平泻,之后在这方面又发展出三才手法,穴分天地人泻实补虚,见前述之三才部分。

9、经络辨证思维

《董氏正经奇穴学》之「正经」与十四经关系密切,十四经与脏腑相连,当然十四经与脏腑也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解说奇穴首先当然是应用十四经思路,十四经穴中循经取穴是针灸辨证取穴的最基本原则与方法。而运用董氏奇穴大致亦不例外,

9-1循经取穴思路与董氏奇穴

9-1-1本经取穴:如正筋、正宗之治疗颈项,即合于太极对应(详见七七部位正筋之说明)又与膀胱经有关,治疗颈项病当然有奇效。再如搏球之治背痛与膀胱经;其门、其正、其角之治痔疮与大肠经;天黄、明黄、其黄之治肝病与肝经;下三皇(包含三阴交穴在内)之治泌尿、脾胃、妇科病与脾肝肾经;人士、地士、天士及曲陵穴等之治气喘感冒与肺经有关;门金之治肠胃病变与胃经有关……等等,真是不胜枚举,这些皆足以说明运用董氏奇穴是以十二正经为基础来运用的,

9-1-2表里经取穴法:例如取在手阳明经的奇穴指五金、指千金、木穴治疗肺所主之皮肤病甚效。又如小间穴在食指大肠经边,大肠与肺表里,故能治支气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还能治支气管扩张。

木穴董师原书主治只写「肝火旺,脾气燥」,但我发挥以之治疗手掌皱裂,手皮肤病尤具特效,治疗鼻涕多很有效,治感冒流涕可止于顷刻。所以治鼻病甚效,其原理即是根据经络思路,该穴在大肠经之食指,与肺经表里亦有关。全身这样的用例不胜枚举。

9-1-3同名经取穴法:通经取穴法,又称「同名经取穴法」。也称六经相通取穴法,是接经取穴法的衍伸,也是经络疗法的一种,所谓的六经相通,即手太阴通足太阴,手阳明通足阳明,手少阴通足少阴,手太阳通足太阳,手厥阴通足厥阴,手少阳通足少阳的手足三阴三阳相通。

余以同名经相通理论用董氏奇穴主治病也很多,例如:手太阳之腕顺一二治足太阳膀胱经之腰痛。在手太阴之土水穴治足太阴脾虚之泻泄。在手厥阴之胆穴治足厥阴肝气之病:如心悸、胆怯,也可治夜哭等胆虚之证;用肺经之五虎穴治疗脚趾痛,是基于肺与脾手足太阴同名经相通,脾主四肢,手指脚趾对应。用小节穴治疗脚踝痛,也是基于肺与脾手足太阴同名经相通治内踝痛,再加上脏腑别通,肺与膀胱通证疗外踝痛,如此则内外踝皆治。

9-2、「经脉病」与董氏竒穴

「是主所生病」是有别于脏像病的另一种治疗系统,扩大了治疗的视野。一般六条阳经之是主所生病在临床较为常用。六阳经并不是简单的主六腑所生病,而是选用一个意义较广的字来概括有关病症。「是主所生病」原来用于概括十四经经络病,但我用来解说奇穴与十四经之关系,并解说奇穴之应用,也十分实用。

9-2-1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所生病“。「津」是指向外分泌的液体,包括汗液、涕唾等。而”液“则主要停留于内部骨节、脑髓、孔窍等处,起润滑及滋养作用。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所生病,所述病症有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等,其涉及部位为口齿、鼻、眼、咽喉,这些都是手阳明经循行所过,皆为“津”所敷布之处。张景岳注说:“大肠与肺为表里,肺主气,而津液由于气化,故凡大肠之或泄或秘,皆津液所生之病,而主在大肠也。”张隐庵注说:“大肠传导水谷,变化精微,故主所生津液,病则津液竭而火热盛,故为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诸症。“。董氏竒穴木穴能治疗目乾、目多泪、鼻乾、鼻多涕,皆是大肠主津的应用。

9-2-2、手太阳经主“液”所生病。《内经》所述病症有耳聋,目黄,颊肿,颈、額、肩、臑、肘臂外后廉痛等。《灵枢·口问》说:“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耳、目、关节的病症与“液”的不能“灌精濡空窍”有关,也可说是“液竭”所致。

位于小肠经上的几个董氏奇穴眼黄穴治目黄;腕顺二及肠门、肝门皆治肝病(包括眼黄),腕顺一、二也是治耳鸣要穴。心门穴治疗退化性关节炎,治疗膝盖因滑囊液不足所致之疼痛甚效。

9-2-3足少阳经主“骨”所生病。悬钟为骨会即位于少阳经上,悬钟亦能治疗多种骨痛。九里(风市)穴能治疗全身骨痛,而我个人最常用九里(风市)穴治疗颈椎腰椎骨刺甚效,这都是少阳主骨的应用。

其他足太阳主“筋”所生病;手少阳经主“气”所生病;足阳明胃经主“血”所生病都能找到奇穴的治例,并加以合理解说。

9-3、十二经别与董氏奇穴

以脏腑别通可以解说董氏奇穴的穴位应用,脏腑别通有不少是透过经别相通的,在我的讲座中已讲述的很清楚,这里再简单提出来看看,例如:

9-3-1.肝与大肠通:

(a)大肠经治咽喉:例如商阳、指五金指千金治疗咽喉肿痛:商阳穴属大肠经,治疗外感及实证咽喉肿痛效果甚佳。奇穴指五金、指千金在食指上与大肠经有关,但大肠经脉并未与咽喉发生直接联系,一般认为主治机制主要是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表里经互治之故。事实上手阳明经别“上循喉咙”,这就说明大肠经经别与咽喉有直接联系,用经别学说解释少商治疗咽喉肿痛的作用机制更为直接。肝经上入吭嗓,与大肠经在喉咙相通。

(b)大肠经治乳痈及头晕:曲池治疗乳痈:曲池属于阳明大肠经,大肠经并不与乳房发生直接联系。曲池用为治疗乳痈的主穴之一,系因为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曲池穴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或说大肠与肝别通,乳头属肝所主,但这只是作用机制的一方面。从经别来看,手阳明经别“循膺乳”,说明大肠经经别与乳房有直接联系,这样,以曲池穴治疗乳痈有着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意义。

9-3-2.胃与包络通:

(a)胃经治心脏病。足三里常用来治心脏病:我常用足三里来治疗心脏病,疗效极为突出,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该经不与心发生联系,但其经别则“上通于心”,所以可直接作用于心,用足三里可调心气而治疗心脏病。

9-3-3.例如心与胆通:

(a)风市治疗心悸及痒症(心与胆通)

风市穴能治疗心悸及养症疗效甚佳。虽然胆经与心没有直接联系,但其经别“上贯心”,风市属胆经,因此治疗心悸痒症是通过胆经经别与心通的关系而实现的。

其它别通可以依此自己找出,这里就不多述。

9-4、标本、根结、气街与董氏奇穴

标本、根结、气街是针灸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在针灸要穴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窦汉卿《标幽赋》云:“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说明了根结、标本、气街理论的重要性。“五输穴”的道理用《灵枢·经脉》十二经循环相街理论难以得到全面解释,但如用标本、根结向心循行流注理论则可得到较满意的解释。

一些董氏奇穴可以用标本、根结、气街得到合理解说。略举几例如下:

9-4-1根结:肝经不与心直接连系,但肝经结于玉英,络于膻中。膻中为心脏所在之位。我常以太冲或奇穴火主治疗心脏病变甚为有效。

9-4-2气街:气街理论说明了承山以下及踝部上下范围穴位的重要性。十四经穴足经之经穴络穴多在此范围,髓会悬钟”也在此处,奇经之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都起于此处,董氏奇穴之甚多穴位如正筋穴、正宗穴、水相穴、三重穴、足千金、都在此范围。

10.易理卦象思维

不论十四经穴或董氏奇穴皆一样能以易理活用及发挥,易理之应用除前述的太极、阴阳、三才、五行之外,还包括了卦象河洛的应用。

董氏奇穴有些穴位的命名,可以从挂象思路中找到答案,例如手掌部之土水穴及水金穴即是以挂象命名的。为何取名土水穴,一方面是从其功能作用来考虑,更重要的是它位在手掌艮卦坎卦之间,艮卦属土,坎卦属水,因此本穴名之为土水穴,本穴位于肺经,因此实为土金水穴。

又如唇下的奇穴为何取名为水金穴,一方面是从其功能作用来考虑,一方面也是从易理卦象来考虑,水金穴位于面部乾卦坎卦之间,坎卦属水,乾卦属金,因此本穴名之为水金穴,本穴有大肠经及胃经循行经过,大肠经属金,胃经属土,因此实际亦为土金水穴。含土金水三性之穴位皆有极佳之理气作用,都是治疗咳喘之特效要穴。

有些穴位的应用也与挂象有关,例如手掌的腕顺一穴言明「女人用之效更大,」这是什么意思呢?只有从卦象思路找答案,因为本穴所在部位正当坤卦及兑挂之间,两卦皆为阴卦,坤主老女,兑主少女。而女人之小指对于肾亏之诊断有一定意义,因此本穴用于女人效果更大。

董氏奇穴也有几个穴奇命名及作用与《河洛》的成数思路有关,这里举两个例子说明。就以二角明及六完穴来看。二角明穴的「二」,二者火也,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角」者木音也,穴位在中指井(属木)荥穴(属火)之间,即木火穴之间,穴性亦含木火,为了与木火穴区别,乃有此木火通明之名。至于六完穴,有止血的作用,因为可以入血分,则需注意气分的病就不宜用。从生成数来看,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六完穴之「六」即取其为水穴之意也,所以能止血者,因为水灭火也,水色黑,止血药物多为黑色或炒成炭色,黑者水之象也。水性寒,所以哮喘、肺病、痰多、体弱不宜也。

易理卦象用以铨解一一二二部位穴位之作用极为实用。可以快速理解董氏奇穴之一一部位何以每个指头阴阳两面皆有穴位,对于作用也能明确快速掌握。董老师之掌诊与易理卦象密切相关,借易理卦象能正确把握掌诊,用于诊断。

(四)小结

从以上针灸思路十要看来,基本上融汇了内经、难经、针灸大成、易经等经典,及十四经针灸之精华配合数十年经验,始得以研创这些理论以解说十四经穴及董氏奇穴,在十四经的铨解方面,当然不只这十要,内容更多。上述十要(奇穴十翼),也有医师认为,应将阴阳思维及三才思维合二为一成阴阳三才思维一项,另加入系统刺血针法,也是十项,但更为周全。这里就再来看看系统刺血针法。

在刺血方面,个人经过系统整理,形成独特的系统刺血法。我个人研究刺血系随董师而起,现今临床应用者亦率多以董师之穴位及刺法为主。余临床四十万人次,以刺血治疗重病,顽疾甚多,益觉刺血疗效之实际及可贵。剌血各家都有,董氏奇穴刺血穴位散在董氏正经奇穴书中,没有刺法及原理。维杰整理叙理并根据对经典的研究,及融合自己应用十四经穴及其他奇穴之刺血经验,发挥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奇穴刺血学。系统论述了络刺工具、刺血的取穴特点及方式、作用功能、部位选择、调节范围、施针准备事项、出血量、治疗间隔、施针注意事项,应用禁忌、不良后果、常见疾病之刺血治疗、常用部位及适应症等。并创研了点刺、钻刺、散刺、挑刺、銼刺等刺血方法,疼痛少而出血快、疗效高。从原理、手法、系统治疗,皆有完整之建构及解说,并补充及发挥了一些穴道的用法主治,使董氏奇穴之刺血成为一门系统刺血学。

个人深入研究刺血,并区分为多种治法,使利用奇穴为主之刺血更灵活,例如在太阳穴〈风袭高位〉刺血能去风活血;在耳背刺血能清火活血;在背部〈阳之所在〉刺血能温阳活血;在委中刺血能利湿活血,在四花中、外〈丰隆穴附近〉刺血能化痰活血,在十二井穴刺血能开窍活血;其刺血疗法之灵活,也真是不胜枚举。(文长待续)

维杰附按:有人问及我与几个师兄弟的排行次序,这里简答一下:

我并不喜欢谈论在老师处学习之经过,那已是老掉牙的故事,因为有师弟常谈,也就有人问,有时不胜其烦。虽然董老师去世后墓碑上写了弟子们的排行,我也将其附在书上,但很多人仍然不知,屡屡提问,这里简答一下:当年我由师妹田彩云及师弟田志洪的母亲(田妈妈与家母有数十年深厚交情)介绍随董老师学习一段时间后,正式拜师时,由于家父与王全民义父王化义二十余年老交情,找其当介绍人(就如同自由恋爱结婚,仍要有介绍人一样),其义父说:我们全民也来学可以吗?父亲跟董老师说项,全民找了女友汤维正(后来成为其妻)一起,连同田彩云田志洪五人一起拜师。我学习较早所以为他们几位的师兄。

郭啸天则与家弟杨剑同时在董老师处学习,两人感情甚笃,后来家弟服兵役中断学习,退伍后虽老师去世未继续学习,但与啸天师弟仍常往还联系。以上这些更详细的将写在《董门针灸四十年回忆》中。

70至80年代赖金雄师兄常来我的诊所相聚,并与我的学生聊天,他在台北开诊所时找了我的几个学生:张顺晶、林石峰、游士勋去帮忙,赖师兄的遗著也是他们几位帮忙整理的。90年代我与啸天师弟常一起吃早餐,然后分别回去上诊,后来我担任学会理事长,他还是常务理事。所以我一些早中期建构的理论都与赖师兄及啸天师弟讨论过,因此2012年我写完杨维杰针灸思路,啸天很快就给我写了序。


【董针特点概要】

1、董针是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董针与经络、阴阳、五行、脏腑等学说密切相关,所以董针是中医针灸的一部分,而不是什么其他学问。

2、董针最大特点是临床效果好,对于数十种疾病具有立竿见影之效,可以治疗数百种疾病。

3、董针用针精简,患者易于接受,一穴(针)治多病,每针皆有所指,有特殊经验用穴,也有特殊理论指导选穴。

4、安全是董针的又一大特色!董针用毫针多在肘膝以下,把风险降到最低。

5、尽量或绝对不针患处,体现了“古法”针灸的特点,先贤的智慧依然福泽后人。更是有别于哪里痛扎哪里的“肌注式针法”。

6、急症、痛症见效迅速。所谓“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劫病之功,莫捷于针灸”,董针对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

7、董针特有的刺血方法[非局部]用于各种常见和疑难疾病皆有加强疗效的作用,有云:“久病必有瘀,难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董针刺血可标本皆治、立起沉疴。

8、董针适用范围广泛,常用于内、妇、外、儿、皮肤、骨伤、疼痛、五官科等疾病,尤其对颈肩腰腿痛效果尤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