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四句(北宋张载的名言)

横渠四句

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

中文名横渠四句

作者张载

概括者当代哲学家冯友兰

出处《横渠语录》

所处朝代北宋

作品原文

著名书法家聂成华书“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出自张载《横渠语录》,原文如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民国于右任先生手书横渠四句

作品鉴赏

张载的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2006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横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

1、 “为天地立心”,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2、“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3、“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4、“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叶采解:“天地以生生为心,圣人参赞化育,使万物各正其性命,此为天地立心也;建明义理,扶植纲常,此为生民立道也;继绝学,谓缵述道统;开太平,谓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泽,垂于万世。”按:宋代理学家认为儒学道统自尧、舜、禹、汤、周文王,至于孔子,至于孟子。孟子既没,其道不传。至宋儒兴,才倡明了千载不传之学。故称“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道,《横渠文集·性理拾遗》作“为生民立命”。

作品相关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大儒,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徙家凤翔府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历授崇文院校书、知太常礼院。后其弟监察御史张戬,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横渠遂辞官。归家后,专注于读书讲学,开创“关学”,名震一时,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病逝于潼关。

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宋宁宗赐谥“明”,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封郿伯,从祀孔庙,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儒张子。

年少时博览群书,颇有出仕建功之志,但在范仲淹勉励下,投身学术研究。出入佛老,终于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儒家思想。

横渠一生主张“实学”,强调经世致用,研究面广泛,对天文历算等自然科学和农学、军事、政治等都有独到的成果。与二程的“洛学”不同,横渠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气”,而非“理”。通过“气”的概念,张载构建起了一个独特的“一元论”哲学体系。”冯友兰评价其为张载对中国哲学的一大原创性贡献。

横渠哲学从天道说起,由《易传》的解释开始,论述宇宙的本体是“气”。气的本初状态是“太极”。由于气具有阴阳这种彼此对立的属性,因此永远处于运动状态。气聚则成万物,气散则归于太极。由此,横渠得出“万物本是同一”的结论。他在《正蒙·干称篇》中把天地、宇宙视为一个大家庭,人应该亲近同类和万物,他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以后的思想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著作一直被明、清两代政府视为哲学的代表之一,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

关于张载祠和张载墓

张载祠

张载祠中的张载雕像 张载祠又称张子祠,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南靠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临佛教圣地法门寺,东与道教圣地楼观台相连,西与西府名胜诸葛亮庙、钓鱼台、周公庙金台观毗邻。它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领袖张载的讲学之地,是陕西省人民政府1992年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此兴馆设教。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开始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建张载祠,历史上张载祠曾修复14次。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在张载祠内恢复横渠书院,成“后祠前书院”格局。1990年,陕西省文物局正式批准立项修复张载祠,现已完成大殿、讲学堂(两座)、山门等建筑的修复及彩绘工程。整体建筑以宋式仿古形式为主,兼有清代建筑特色。1998年,眉县人民政府决定搬迁横渠地段医院及地税所,至此,基本上恢复了张载祠的历史规模(15亩)。祠内现存清康熙帝御匾一块及横渠书院笔筒、院印、砚台等;另存有北宋以来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50余幢,讲学堂内办起了张载及关学思想文化展,大殿内雕有塑像并绘制了长达60米的巨幅壁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祠内矗立的7棵千年古松饱经风霜,仍傲然屹立,成为历史的见证。清代眉县举人王象贤有诗赞曰:“云树森森默想闲居气象,水田漠漠堪追往日经纶。”按照规划,还将增建碑廊、学圣殿、精讲堂、眉县博物馆陈列室、钟鼓楼等。同时,已经成立的陕西关学研究中心、西安社科培训学院眉县培训部、横渠书院等机构已开始运行。不久的将来,张载祠将成为国际关学研究中心及著名的人文旅游圣地。

张载墓碑 张载墓位于张载祠南7公里处的大镇谷迷狐岭,占地87.2亩,是张载及其父张迪、弟张戬的安葬之地,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载墓从宋明道二年(1033年)至公元1985年,历时九百五十二年,共维修、绿化5次。1998年投资6万元,对墓区进行了整修,包砌了墓冢,增添了香炉、供桌,修建了碑楼、祭祀台等。目前,通往张载墓的二级公路已经完工。依照省文物局的规划,张载墓还将扩展50余亩,同时修建山门、石桥、庙堂、厢房等。

张载创立关学,特立独行,在中国哲学史上树起了一幢高大的丰碑,在国际、国内影响颇大。近年来,法、德、日、韩、美国等不少专家学者,不远万里,慕名前来张载祠谒拜先哲,访真求学。1999年9月,张载关学及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张子故里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20余名专家学者云集太白山下,参加了一次历史盛会,真所谓“张氏有声名四海,载公气韵炳千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