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巩昌

威远楼(侧面)

现在这个小县城叫“陇西”,显得大而无当。“陇西”一词,过去指陇山以西,范围可大了,不仅包括了甘肃全部,而且包括了青海、宁夏、四川的一部分。现在的这个小县城,应该叫巩昌才对。

就说巩昌。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晚期,居住在渭水上游的古代民族——豲戎就有小邑(筑城而居的小城市)。今陇西境自秦至汉建有豲道、襄武、兰干、首阳等县,但城池早已湮没无闻,唯有唐初所建的襄武新城(今陇西县城)至今犹存遗迹,且史有详细记载。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越国公汪达镇守陇右时徙筑今城,顺山川之势,以四隅为四正,所以有俗语云“先有汪家人,后有巩昌城”。

威远楼雄姿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在此城设古渭砦,作为经略陇右西部地区的前进据点。仁宗年间,为防备辽国侵袭,大将韩琦在陇西城东一里处建一楼,楼名威远,取威震远方之意。孟卜有诗云:

韩公安抚来秦风,

威远楼筑在渭滨。

凭眺自看西土月,

     旌旗已靖朔方尘

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古渭寨置通远军,加筑城垣,屯驻重兵。宋哲宗元祐五年( 公元1090 年 ), 以古渭砦设陇西县。宋徽宗崇宁三年 ( 公元 1104 年) , 升通远军为巩州,州治今陇西县城址。金正大中,亦称巩州,治所仍在今陇西县。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通渭、漳县、武山、定西等县地。金人入主中原之后,仍以巩州为西陲重镇。

金末,蒙古崛起于漠北,叩关南下,金朝廷南迁开封,巩州被升格为巩昌府,成为防备蒙古的要地。1232年,蒙古大军兵临开封,金朝“巩昌等处便宜总帅”完颜仲德奉旨勤王,他的副手汪世显接任职务,留镇巩昌。1235年春,巩昌府被蒙古军队包围。虽然汪世显在漳县的石门山寨布有重兵,企图阻挡蒙古军队。但事与愿违,此时的石门山军营,已经被阔端大军层层包围。阔端派大将按竺尔前往巩昌府招降,要汪世显即刻投降。汪世显与众将商议认为,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抵抗蒙古军队。便在次日清晨,汪世显率领诸将前往阔端大营投降。当时阔端问道:“吾征四方,所至皆下,汝独固守,何也?”汪世显答道:“臣不敢背主失节耳。”阔端又问道:“金亡已久,汝不降,果谁为耶?”汪世显说:“大军迭至,莫知适从,惟殿下仁武不杀,窃意必能保全阖城军民,是以降也。”从而保全了巩昌城免遭屠戮。

威远楼夜景,周边建筑都低于威远楼

投降后的汪世显父子为元朝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足迹遍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及云南广阔地域。数十年金戈铁马,使他们一个个得以凭借战功而高官显爵,跻身于元朝统治集团的重要地位。“十三年春,阔端召世显入见,论功,授为巩昌便宜都总帅,赐虎符,统领秦州、巩州、定西、金州(今榆中)、兰州、洮州(今临洮)、会州(今会宁)、环县、陇州、庆阳、平凉、德顺(今青海隆德)、镇戎(今宁夏固原)、原州(今镇原)、阶州(今武都)、成州、岷州、叠州(今迭部)、西和等二十余府州,军民财赋皆听其裁决。巩昌便宜都总帅府辖土之广,为各地汉人世侯所不及,陇右汪氏家族成为蒙古专制一方的最大地方势力,巩昌一度成为陇右军政中心。但巩昌总帅府所辖州府不断变动(见下表)。

巩昌总帅府所辖州府变动一览表

年份

所辖州城

备注

乙未 (1235)

甲午正月,金亡。明年十月,… … 义武 (汪世显) …… 率军民万家为口十万来降。皇子奎腾 (阔端) …… 仍官以便宜都总帅, 凡其前所节度二十四城,还受节度”

姚燧:《牧庵集》卷二十一 《巩昌路同知总管府事李公神道碑》, 四部丛刊初编,第6页 A,第7页 A

癸卯 (1243)

秦、巩、定西、金、兰、洮、会、 环、 陇、 庆阳、 平凉、 德顺、镇戎、原、阶、成、岷、叠、西和十九州及笔者所考订的泾州、邠州、宁州、河州

《元朝 名臣事略》卷六 《总 帅汪义武王》。杨 奂:《还 山遗稿》卷上

《总帅汪义武王世显神道碑》

迄至元五年

巩昌、平凉、临洮、庆阳、隆庆五府及秦、陇、会、环、金、德 顺、徽、金洋、安西、河、洮、岷、利、巴、沔、龙、大安、褒、泾、邠、宁、定西、镇原、阶、成、西和、兰二十七州,  又于成

州行金洋州事

《元史·地理志三》

至元二十一年

巩昌、平凉、临洮、庆阳, 府凡四;秦、陇、宁、定西、镇原、

阶、成、西和、兰、会、环、金、德顺、徽、金洋,州凡十有五

《元史·地理志三》

大德七年

巩昌路、临洮府、积石州、徽州、平凉府、庆阳府、秦州、陇州、德顺州、宁州、环州、镇原州、兰州、西和州、会州、定西州、阶州、文州、成州、金州、金洋州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上册), 第

183—209页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巩昌便宜都总帅府总帅汪世显将唐贞观时所筑城垣向东拓展(原东城墙从南到北的原址即文庙巷至书院巷一线,今陇西师范附小前的壕沟即扩城前的城壕沟),并以石砌基础。并将威远楼移建城中。1341年,制铜壶滴漏及更鼓置于其上,在夜间击鼓报更,俗称鼓楼。

威远楼(西面)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大将军徐达西征,时任巩昌等路便宜都总帅的汪庸坚守数日遂降,授昭勇大将军,仍任巩昌等路便宜都总帅,后改授安远将军指挥同知,钦赐金筒诰命,折奉公田24处,异姓家人72户,准其家世代相继承受。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威远楼,砌巨型砖墩台基,其上架木构筑高楼,改名雄镇楼,楼头高悬“巩昌雄镇”、“声闻四达”两块巨匾。这就是现存的威远楼,距今653年。

明洪武二年(1369),巩昌府直隶陕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统各府州县,废甘肃行中书省。巩昌府属陕西布政使司,辖境约当今甘肃省张家川、清水、两当、徽县等县以西,会宁、定西等县市以南,漳县、礼县、西和、武都等县以东及文县、康县以北地区。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年),巩昌卫指挥使刘显重修巩昌城,城垣周长九里一百二十步(习惯称九里三),高四丈一尺,城壕深三丈七尺,壕宽三丈,四门皆有瓮城月门。四城门,东称永安门,南称武安门,西称静安门,北称清安门。四月城门东称迎晖门,南称来薰门,西称柔远门,北称镇朔门。四城门台均为砖砌方台,城四角为土筑圆台。城门台、月门台、四隅台上皆建有层楼、戍楼和角楼。

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陕西提刑按察司佥事伍福倡导,巩昌知府李钺、陇西知县陈忠筑修北关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巡按御史罗玉、潘仿、许翔凤相继发檄文(古代文书),命增修。知府朱裳增建东、西两关并修葺北关。世宗嘉靖初年,总制(总督的别称)唐龙继续修葺大城及三关城。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分守陇右道参议李维桢以北关居民倍于大城,垣低壕狭,不能保民平安为由,在旧基础上恢宏修筑。新修北关城高、壕深,而且规模大于老城,并与老城连为一体。北关开三门,北称保昌门,东称翊秦门,西称镇羌门。为了通东、西关,又开两门,东顺门和西顺门。所建层楼、角楼、窝铺、砖堞高峻整饰,与大城相犄。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知府刘文琦重修大城及东、西关,加固薄弱之处。

威远楼楼洞

清圣祖康熙年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巩昌府属陕西右布政使司,并为治所。清代,巩昌府治陇西(今甘肃省陇西县)。清乾隆时期,陇西商业及商品市场空前活跃,巩昌府城是当时陇右繁华的大城市。下辖陇西(今甘肃省陇西县)、安定(今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会宁(今甘肃省会宁县)、通渭(今甘肃省通渭县)、宁远(今甘肃省武山县)、伏羌(今甘肃省甘谷县)、西河(今甘肃省西和县)共7县;岷州(今甘肃省岷县)1散州;洮州(今甘肃省临潭县)1散厅。此时的巩昌,仍不失为甘肃东南部政治、经济中心。

明末清初战事频仍,城垣及其附属建筑多有破损。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巡按御史金鼎、镇守总兵官柏永馥、分守陇右道参议王纪经上司批准再修大城,城上楼宇、砖堞、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等焕然一新。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置宋徽宗崇宁元年所铸重达4吨铜钟于楼上,钟声宏亮清越,声播十余里,因又俗称钟鼓楼。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叛清,叛将巴三纲攻破城垣盘踞城中,清军克复时城楼等建筑多有毁坏。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拨款三万余金,太守沈荣昌督办补修城楼、雉堞和缺损城垣。雍正十一年(1733年),知县鲁廷琰修三层三开间东城楼和西城楼,修补部分戍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知府那苏图再建各城楼,以砖加固城基。咸丰五年(1855年),知县周必超重建城关雉碟。光绪二年(1876年),巩昌营游击周文翔大规模修缮,新修东城楼,补修西、南、北戍楼,新建4城营房51栋,修筑炮台14处。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知府周景增重修戍楼。

民国9年(1920年)陇西地震,城垣建筑多有毁坏。陇西解放时除东、西城尚存三层木架楼和北城有平房5间外,其余均已无存。1955年后,东、西城楼因扩街道等因被拆除,城墙也逐年蚕食,多为颓垣断壁,惟有北关西城垣部分地段可略见当年风貌。东、西关城在明正德年间始建时,"垣低壕浅,不称保聚",万历、天启二朝虽先后修葺补缀,但仍未彻底改观。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春,西河水暴涨,西关为之冲毁,东关也于同年后季被暴涨的南河水冲垮,到解放初仅留有断断续续的低矮土墙痕迹。

陇西残存的明代城墙

巩昌府是陇西辉煌历史的重要象征,1938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他的《西北考察日记》中评价道:"此间城墙与鼓楼等建筑高雄,颇有省会气魄。"

巩昌,这座雄伟的城池,在民国时期,除东、西两关门楼、关墙己毁而外,北关城墙、大城旧貌仍在,以后渐次拆毁。大城墙体今仅存南边零星断垣 , 北关仅留王家门界的一段残壁。

参考资料:

1. 《元巩昌总帅府二十四城补证》(《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李治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2.《垂声振华的陇右汪氏家族》(马天云定西日报2018.10.24)

3.《巩昌府志校注》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7

4.乾隆《陇西县志》(影印版)

(0)

相关推荐

  • 陇西威远楼、渭源灞陵桥

    陇西威远楼历史可追溯到宋仁宗时韩琦建渭塞,在城南北各建一座谯楼,取名威远楼.金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巩昌(今陇西)盐川人汪世显(即元代封为陇右王)据巩昌,自为巩昌府便宜总帅后扩建城池将楼移建到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76)

    本篇要目: ************************************* 1451.肖金塔 宋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 1452.塔儿湾造像 ...

  • 金朝陇西城

    摘选自长篇小说<蒙元新兴传> 公元1171年,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十一年,金朝通远军管辖下的陇西县人烟稠密,商业繁盛.陇西城处于陇山以西,东西走向,谷地宽阔,四面环山围绕,属秦岭山脉西延体系, ...

  • 巩昌知府 郑国仕的诗

    作者:建平根艺(陇南) 博客:http://lnlxqy.blog.163.com/profile/ 明代万历乙卯年(1567年)距今448年,浙江生员郑国仕考入进士,翰林院数年后,做过浙江道监察御史 ...

  • 陈欲胜:陇西乡镇系列篆刻

        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 始设陇西郡,汉初设襄武县,始有建置.隋改陇西县,县名沿用至今.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陇西一直 ...

  • 故乡·陇西【一点资讯】

    ​ 陇西县隶属甘肃省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定西市安定区,是全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之一,是天下李氏的发祥地. 陇西县因 ...

  • 【孔庙】甘肃巩昌府文庙:威远宏楼,大殿改型

    2021年3月14日继续在甘肃境内寻访,今日一早王家安先生带我去吃当地有名的胡辣汤,他说这里的味道与他处不同,当地人特别喜欢这种口味,每天早晨前来就餐者会排起长长的队,故他特意请甘肃贡院博物馆馆长贾守 ...

  • 陇西举人登上威远楼

    张如镛(1843-?),字仲笙.巩昌府陇西县东街人.光绪二年(丙子科)举人.著有<秋香阁诗草>一卷.  登威远楼 陇右南来第一楼,登临绝顶壮吟眸. 三霄罗汉当窗落,四塞云山入望收.  俯扼 ...

  • 摩旅观光游活动在陇西举行

    2020年第081期||总第512期 艺海风│512期 整队出发 游大美陇西  展骑士风采 摩旅观光游活动在陇西举行 王长华 4月25日,来自定西和天水两市五县区的摩旅爱好者近60人,分别驾驶着43辆 ...

  • 塞上江南金之張掖

    甘肃的历史与地位 张 掖 街 景 甘肃是古代甘州和肃州的合称,管辖范围覆盖河西走廊,甘州即是今天之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中原通往西北的重要咽喉:肃州即酒泉,汉初霍 ...

  • 艺海风||王长华:杨继业《巩昌府烟云图》对清中叶陇西历史的艺术再现

    2019年第108期||总第371期 艺海风│371期 丹青再现繁华盛景 画图激荡历史烟云 --杨继业<巩昌府烟云图>对清中叶陇西历史的艺术再现 王长华 历史上,陇西有两次极好的城市建设的 ...

  • 甘肃省被一分为四,1928年,庞大的甘肃为何会大分家?

    正是因为庞大,甘肃才会被分家,总的来讲,甘肃是被一分为四,单就1928年而言,甘肃省是被一分为三.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得从甘肃的行政区划历史说起. 在1884年之前,也就是清光绪十年之前,甘肃的行 ...

  • 甘肃第一驿站青江驿:今天的没落是历史的选择还是人为因素?

    我家是杨集镇的,我曾经在<忆路心声>平台编辑整理发表了几篇关于青江驿的文章. 一是因为我对青江驿这个地方比较熟悉,青江驿和杨集镇的东阳村,杨集村紧相邻,村民相互交流和来往比较频繁. 二是青 ...

  • 薛庆余先生 | 陇西赋

    陇西赋 夫!陇山之西,巩昌古城,西出长安此地乃第一大郡!仁寿山麓,渭水之滨,南安福地1陇上明珠璨古今! 左挟大陇,右掉名皋:岷番障前,兰雪殿后:江分番境,阶文洮固为之篱:河限边防,安会兰靖张其掖.云栈 ...

  • 千秋陇西城

    千秋陇西城 这是一段约  1 公里长的古城墙 ,  一千五百余年历史风雨, 使它成了残壁断垣, 却依然冲刷不掉它的高大雄伟.站在它的肩上,  俯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威远楼.棂星门.隍庙抱厦.李家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