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用五神藏理论认识亚健康状态

  陈宝贵行医四十余载,精于脾胃病和老年病的治疗,尤重“五神藏”理论在上病中的应用。近年来他把“五神藏”理论运用治疗疲劳症和亚健康,疗效卓著,现介绍如下。

  五神藏的涵义

  “五神藏”一词,源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原文为:“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王冰注:“所谓神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也。”又《素问·三部九候论》曰:“神藏五,形藏四,合为九藏。”对此,王冰注云:“形藏四者,一头角,二耳目,三口齿,四胸中也;神藏五者,一肝,二心,三脾,四肺,五肾也。”简单地说,五神藏就是藏有神魂魄意志的肝心脾肺肾。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分属五藏。五志分属于五藏,五藏总统魂魄神意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记载有将五志分属于五藏及情志异常可伤及五藏: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谓“五神藏”的理论,将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藏。

  脑与五脏藏神之间的关系

  心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中医学早就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脑为元神之府”等记载,心与脑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神意识方面。

  脑与五藏关系密切,脑主神明的活动是通过五藏所产生的气、血、精、津液为基础的,故脑支配着五藏又受着五藏的约束,从而肯定了脑神与五藏神的主从关系。脑之元神统帅着五藏诸神,同时由于心居于五藏之首,是五藏这个核心系统中的核心,脑神和心神共同协调控制五神藏的活动。

  近代名医张锡纯溯源《黄帝内经》,明确提出心脑共主神明,认为“人之神明,原在心与脑两处,神明之功用,原心与脑相辅而成。”“脑中为元神,心中为识神。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神明又有体用之分,“盖脑中元神体也,心中识神用也。人欲用其神明,则自脑达心,不用其神明,则仍由心归脑。”认为心脑共主神明,各有侧重,脑重在记忆、想象;心重在研究、思虑,神明往来于心脑之路,脑为统帅,心气入脑,心脑神明贯通,出神明使脑主宰人体生命活动,才能产生思维意识并支配其相应行为。作为张氏的再传弟子,陈宝贵指出,张氏善用上述理论治疗心脑系疾病,因心脑共为神明之府,又有血脉相通,故“一处神明伤,则两处俱伤”,脑之神明伤,可累及于心;心之神明伤,可累及于脑,这些认识与西医“脑心综合征”、“心脑综合征”等理论不谋而合。

  若心脑功能正常,则神明正常,则五藏为和,五志如常。但五志太过或情志不遂,伤及五藏,五神藏功用受损,可使心身失调而致病。《灵枢·口问》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藏六腑皆摇。”可见神机失调可影响五藏,亦可通过治疗五藏使神机恢复正常,则诸证可愈。正如五神藏理论认为情志所伤,伤及五脏,五神藏功用受损,可使心身失调而致病。

  对亚健康状态病因病机的认识

  亚健康状态又叫第三状态、中间状态、灰色状态、诱病状态,因自觉症状多种多样,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殊的时代性,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Berkman教授首先提出的。他发现这是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外的存在。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体自身阴阳动态平衡的结果。一旦人体内部环境阴阳失衡或内外阴阳之间失衡,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

  陈宝贵认为,临床亚健康人群庞大,以白领或政府中层工作人员居多,且发病与社会竞争、生存压力大有关,也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情志不畅日久,郁怒伤肝,致肝气郁结或忧思不解,隐曲不舒则内伤心脾。心藏神,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情志不畅则肝失疏泄,肝气郁结。累心太过,心血暗耗,血不养神,肝木克土或忧思不解,则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乱心神。久病及肾,则心肝脾肾同病。心主神志,为五藏六腑之大主;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脾主运化,乃后天之本;肺主气,司呼吸;肾主骨生髓,主藏精。心伤,虚则惊悸,怔忡,失眠,多梦;实则哭笑无常,狂妄躁动。肝伤,疏泄不得则胸胁胀闷,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或有脘腹不适,嗳气太息,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咽中哽塞等。脾伤不能健运则不欲饮食,四肢倦怠,心下痞满,大便溏泻。肺伤则气短多汗,肾伤则腰酸乏力等。所以神之机能失调可影响五藏,亦可通过治疗五藏使神机恢复正常,则诸证可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关于五脏

    ​[脑与五脏1]脑虽有其独立的形质部位和生理功能,是人体极其重要的 器官之一,但中医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故藏象学说把脑的生理功能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认为心为 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 ...

  •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汗之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 阳加于阴,谓之汗 何为津 歧伯日: 腠理发泄 汗出溱溱 是谓津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 以天地之雨名之 歧伯日: 谷人气满 淖泽注骨 骨属曲伸 泄泽 补益脑髓 皮肤润泽 ...

  • 从脑神五志理论辨识耳鸣

    耳鸣是指在无外界施加声刺激或电刺激时,人的耳内或颅内所产生的一种超过一定时程的声音感觉.耳鸣不仅仅是一个临床症状,更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耳鸣发 ...

  • 神明之府

    ​神明之府: 产生自然界 万物运动变化的 内在动力的场所 天有精 地有形 天有八纪 地有五理 所以能成为 万物之父母 清阳上天 法阴归地 天地动静 神明纲纪 生长收藏 终而复始 天地动静 神明纲纪 阴 ...

  • 不只是脱发!晚睡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和香坊话题:近日,#晚睡危害有多大#冲上微博热搜,热度持续不减!评论区网友纷纷"表演"真实经历,内心焦灼同时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一看手机,又快凌晨1点-- 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

  • 怎样养五脏稳定“阴藏”

    怎样养五脏,稳定五"阴藏" 百病由气生,百病治肝性,先天为肾,后天肺脾脏,心主大神明. 五脏属"阴藏". 1.心属火,宜静宁,注气复脉."心为君主,神明出焉". ...

  • 『名医经验』用五运六气解读阳明病

    现在注家从脏腑经络思维模式都把"阳明"解释为胃和大肠,认为阳明就是阳气极盛之意,此说一出,便失去了阳明病的真面目.但从五运六气脏气法时思维模式来认识,<素问·天元纪大论> ...

  • 『名医经验』用五运六气解读少阳病

    <伤寒论>争论最多的就是厥阴病和少阳病,被学者称为千古疑案.本文阐述笔者对少阳病的认识. 少阳解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少阳之上,相火主之."<素 ...

  • 『名医经验』用五运六气解读厥阴病

    对<伤寒论>厥阴病,历来争论颇多,有千古疑案之称,今天说说我们的看法. 厥阴的生理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或云:"厥阴之 ...

  • 『名医经验』顾氏疮疡治疗理论五要

    顾氏外科提出,治疗疮疡不论阴阳.寒热.虚实,均应以扶正托毒,补养气血,顾护正气,透表达邪外出为宗旨,并贯穿始终.气血充足,运行有序,则能使毒邪移深出浅,早日液化成脓,使扩散的证候趋于限局:邪盛者,脓毒 ...

  • 『名医经验』刘铁军教授运用“肝脾同病理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刘铁军教授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国家级名老中医,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近40年,对肝脾胃病 ...

  • 『名医经验』陈宝贵临证经验 四神丸加减治五更泄

    五更泄,又名鸡鸣泄.晨泄,是指黎明之前,五更时分出现的泄泻.此病多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 ...

  • 『名医经验』吕英教授“气一元论”论治五迟五软的经验

    李可老中医(山西省名中医)认为,"气一元论"是以<易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为理论基础发展而来.<周易>阐明:" ...

  • 『名医经验』刘奉五:温补联手治闭经

    对内寒或外寒入于血分,或寒邪凝泣经脉所致的闭经,应以温血通经,散寒祛瘀之药为主,使之温散流通,瘀祛而生新.但鉴于闭经者大多体质偏虚,若过用温通行血,常致体虚不支,故又将温补气血之药配入方中,以冀温补联 ...

  • 『名医经验』加减五磨汤

    梁开发,男,1952年生,四川绵竹人,主任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成都医学院兼职教授,德阳市首批中医药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擅治中医内科.妇科.男科等疾病,对脾胃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