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校友录(16)《点化》
原创|校友录(16)《点化》
文/欢爸
时间/2018-09-14 05:18
【引言】2018.10.02,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广而告之】甄蟹源阳澄湖大闸蟹之水韵莲花农庄,地址:苏州市相城区澄林路42号(阳澄湖镇东港村阳澄湖湖畔),联系人:徐钦佩18930092226(微信同号)。(适合自驾游,可当日往返,旺季需提前预约。)
【注】一中“三明”:常华明、王明利、张新明。
【正文】原创|校友录(15)《点化》
我们上学那个年代,没有如今的孩子这么肆无忌惮,还是规规矩矩地喊常老师、王老师的,无论如何是不敢喊华姐、利哥的,虽然他们比我们也就大个5、6岁,甚至只大个2、3岁,华姐、利哥当年的青涩模样还历历在目,明姐比他们又小些,都还没来得及记住,就擦身而过了。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情感上与母校从未疏远,偶尔回小城也会去校园走走,去一中发屋理个发。常姐姐估计已经不记得我是哪届的学生了,跟明姐熟络因为她是亲童鞋新平的二姐,同时还混迹校友激情共融群里,闲聊中有啥理不清头绪的事情,大家便常会艾特明姐咨询一下。
一中学风自由,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多些,并因此还一度被社会上指责为管理过于宽松。有次同学小聚跟小马校长聊起这个话题,她告诫亲童鞋们回家一定要提醒孩子学习中要主动向老师提问题,还分析了一下这么做的各种好处。如今,一个班有七八十个学生甚至更多,老师不可能、也做不到一堂课里给每个学生同样被提问的机会,也顾不上去督促和指导每个学生如何学习。但是学生如果主动提问,老师是一定会回答的,而且会尽可能把自己能够想到的知识点和思考方式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等于获得了一次一对一教学的机会。如果学生主动提问的多,概率高于别的同学,无疑对他的学习会有明显的提升效果。鼓励孩子主动提问,进而达到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目的,而这种氛围进而形成学风、校风,便是日后各类优异成绩的基础。
从古到今,中国教育具有都极力推崇一个“严”字,相反,则极度害怕“宽”字。由于人们对严格教育的鼓励和崇尚,致使许多老师满足并习惯于一种简单甚而粗暴的教育管理方式,封建家长制的作风随处可见。在这种文化背景下, 对学生以严格方式教育的老师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老师,而那些施行“宽” 式教育的老师就不易被人们评价为好老师。
先说“宽”。
宽容是一种仁慈和关爱,理解他人,宽容他人,与人和睦相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这条原则同样适用。
宽容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态度,是信任、激励、仁慈、欣赏、尊重,更是期待、理解、关爱,最终信任可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
再说“严”。
“严”即严格,是教师的责任和治学态度,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爱的核心。
严以律己才能严而有度,
尊重学生才能严之有理,
宽容学生才能严中有爱。
严需要用爱做底色、用平等做基石,才能做到严而不实、严而不死。
综上所述,总结为我对宽、严的理解和信条就是: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诱之以利,
罚之以刑。
这是个逐步升级的过程,宽严适度很难,这就看一个老师的智慧了。
宽,不可以纵容;严,不至于苛求。在严的外表下,有一颗宽的心。
记得教师节的时候,群姐发了一条朋友圈:做个手中有尺(戒尺)、眼中有花、心中有爱的老师。遇到这种老师是学生一生的幸运。我再加一条:肚中有法(办法),一个手中有尺、眼中有花、心中有爱的好老师,肚子里一定是办法多多、运用自如的。大一中符合这个标准的老师,比比皆是。(当然,也不排除学有学渣,师有师渣。该咋说,咋说。)
写到这儿,想到一个词儿:点化,也就是启发、点拨从而让学生自己领悟的过程。
日常教学中,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十分辛苦的,自不必言,在规训式教学模式中循规蹈矩也最常见,无可厚非;一中的学风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同学互助的模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而更关键的一点是老师的悟道点化作用,在众里寻他千百度、衣带渐宽宽终不悔之后,才会有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艳升华。
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价值导向和自我构建的统一。人的成长需要规训,也离不开同伴的相互学习,而影响人生发展的常常是老师适时的点化和自身的领悟。
从这一点上来说,一中的娃幸甚、小城幸甚。
即便离开母校的多年之后,还能日读马尔,听小城故事、一中故事之中,依旧常有被点化的收获,这应该就是与母校一生的缘分吧。
马老师早、明姐早,给全体在职的、退休的老师们问好,祝母校60年华诞生日快乐、纪念活动顺利!
【注】明姐和老马校长。
【注】常华明、张书堂、张新明。
作者相关文章:
资源持续更新中......
【欢言趣语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