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槐荫区

槐荫区,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位于济南西部,北与德州市齐河县隔黄河相望,南与市中区相邻,东与天桥区、市中区接壤,西邻长清区,是省会济南市四个中心城区之一。介于北纬36°37′—36°45′,东经116°47′40″—116°59′之间,东西最大横距约15.3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3.5千米。 总面积151.48平方千米。

槐荫区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段店镇田家庄遗址为济南地区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址;中共津浦铁路济南机厂党支部旧址是辖区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济南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早期活动地点之一。

槐荫区位于济南市西部,北与德州市齐河县隔黄河相望,南与市中区相邻,东与天桥区、市中区接壤,西邻长清区,介于北纬36°37′—36°45′,东经116°47′40″—116°59′之间,东西最大横距约15.3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3.5千米。是省会济南四个中心城区之一,总面积151.48平方千米,其中建城区面积80平方千米。

槐荫八景

腊山云屏在济南市的西南部有座平威壮阔、雄视西北的腊山,腊山东西走向,山顶平坦,几乎无峰。腊山虽非泉城名山,但其位置和作用却是无可替代的。腊山独处老城之西南,又与千佛山、英雄山连成一线,为构成济南“数十里山水屏藩”之美景,起到了不可缺的作用。而腊山山体公园更是济南市难得一见的山水相依型特色山体公园。[17][18]

林风花语济南森林公园是济南市西部唯一一座融林地、湿地、水溪、雕塑等多种景观,集游憩、科普、健身、避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位于槐荫区张庄路,东邻兴济河,西至二环西路,北抵济西路。园区总面积1043亩,其中绿化面积约60.1公顷,水系面积约4.8公顷。[19][20]

湿地锦霞

山东济西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济南市西部城区,北起沉沙池北部大坝,东接南水北调东线引水渠,南至冯庄村与老李村间道路,西邻黄河。总面积约33.4平方千米。济西国家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面积约12万平米,计划投资20亿元,分为中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西北部湿地保护和恢复区、西南部田园风情体验观光区、东南部传统文化展示宣教区及东部湿地生态功能(景观)展示区5个功能区。

玉清天光清清碧水绕城西,美若处子的玉清湖恰处在济西湿地的中心地带,还是重要的水源地,又被称为济南的“都江堰”。[23]

匡山风雅匡山在山东济南城区西北隅,是“齐烟九点”中最西边的一“点”。因“山石方隅,皆如筐形”,故名。本设计东临小清河支流兴济河,水源充沛,且包含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特点的匡山山体,因“李白读书处”和古代文人游记中描述的匡山奇石著称。以“诗风石韵”为主题,结合“诗”和“石”两条主线,对陈旧的匡山公园进行扩建和改造,意在创造既风景优美又意蕴深厚的文化休闲游览氛围。[24][25]

睦里清源

小清河源头的睦里闸地区,坝南湿地中有两支溪流汇入闸下,东向的来自玉符河,西向的来自黄河。先是一半绿一半黄,泾渭相拥,既而全部变绿,悠悠流淌,形成了小清河源头特有的水文景观。溪流潺潺地从闸下穿过大坝进入睦里庄段,然后自西向东奔,在济南城北、黄河之南一路向东。[26][27]

商埠槐馨济南商埠区,是近代济南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风雨沧桑走向涅槃新生的历史见证。老墙、里弄、白墙青瓦、黑漆大门、格调小窗、钟楼教堂掩映在经纬分明的道路之间,绿荫夹道、槐花飘香。

西城旭日这是中国唯一一座高铁枢纽新城,地处京沪高铁黄金线,是“山东新门户、泉城新商埠、文化新高地、城市新中心”。

古遗址

田家庄遗址

位于段店镇田家庄以南,玉符河畔。1964年出土陶器、石器、鹿角、兽骨、猪牙、淡水蚌壳等。后又发现乌黑发光的轮制黑陶片和商代晚期墓葬。属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混合区。

腊山遗址

位于段店镇腊山西麓,属商代文化遗址。

演马庄遗址

位于段店镇演马庄北。1956年出土陶片、鹿角砖、铜剑等。属商代文化遗址。

祝阿古城遗址

位于段店镇古城村。春秋时期称祝柯。《春秋·左传》载“襄公十九年(前554年)……诸侯盟于祝柯”。汉初为县,改称祝阿。唐初,废祝阿,设禹城县,仍在原祝阿城。唐肃宗乾元二年(757年),水浸祝阿故城。现古城村东残存祝阿故城部分夯土城墙。

大悲寺

位于段店镇大金庄西峨嵋山。清初大金庄金某所建,因其人好佛,取名大悲寺(大慈大悲之意)。清同治年间,在山南建二仙祠。清光绪年间建文昌阁。逐步形成由大士殿(正殿)、东西配殿、文昌阁、钟鼓楼等组成的寺院。解放后殿宇逐渐坍塌,现留残迹。

云遮寺

位于吴家堡镇云遮寺村东。建于唐代,后被水淹,清代重建。占地228亩(15.2公顷),建有大殿、东西廊房、禅房各3间,善事房6间。大殿前立石狮4个、石碑2块,建有韦陀殿、钟楼、山门等。供有释迦牟尼、观音、十八罗汉、送子娘娘等泥塑。1958年寺庙被毁,现仅存一石碑。

五里牌坊

原名“孝女坊”,清嘉庆年间建。坐南向北,高约3米,宽约2米,全部用石料砌筑。两底座上竖立东西两根石柱,上镌刻“绢七尺于灵前至死不悔,随双亲于地下携手同行”。石柱上端架两层横梁,中间刻“旌孝双亲”,横梁上部为龙纹花卉顶罩。遗址位于现五里牌坊北街6号院内。

荣誉称号

2019年7月,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