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大名医之孔伯华:应用桑寄生经验,有总结有独创

明医公开课第445期

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应用桑寄生,有总结有独创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性味苦、甘、平,入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等症。

孔老对桑寄生临床应用广泛,用量独特,配伍精当,并且有些用法开辟了桑寄生临床新用之先河,使人受益匪浅,总结如下。

01

疗外感,用之抗病毒

孔老用桑寄生治疗:

展开剩余83%

成人温热病伏暑内发,发热口渴,或温邪深陷,闭热于中,神昏不语;外邪渐致邪陷阴分,日晡潮热;小儿外感和痘疹等症。

不论年龄大小,皆用15g~30g,并与石膏、鲜芦根、鲜茅根、薄荷相伍,清疏芳解,化湿开窍,以解肌表湿热之邪。孔老之所以将桑寄生用于治疗外感之剂中,这与本品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有关。

用本品治疗外感亦属孔老首创

02

治眩晕,用之既降压又利尿

孔老认为眩晕多由恣食肥甘厚味,或郁怒过劳,饮食不节,致伤脾胃,中气反虚,脾为湿困,聚湿成痰,蒙蔽清窍而发。中医辨证多为肝家气郁、痰热上犯,治以桑寄生为主,平降气血,豁痰熄风,渗化湿浊,一举而三得,这也与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方法相吻合,一方面降压,一方面利尿,达到平稳血压,避免复发的目的。

03

治中风,用之开闭且通络

孔老治疗中风,效果卓著。他认为:“中风发病颇急,盖早有前因,致口眼斜……,皆乃其果。

前贤论之甚详,尤以朱丹溪氏火气痰郁之说立论更当。闭者宜开,此病宜开者最多,宜于固气以回阳救逆而欲脱者甚鲜。”因此常用桑寄生为主,豁痰开窍,通络涤痰,少者15~18g,多者用至30g,且配伍天竺黄、蝉衣、竹茹、莲子心等,大多一、二剂取效,迅速改善中风症状。

如阴分大伤,经络失养,四肢抽搐不安,或肝、胆、胃三经湿邪盛,筋络失养,用桑寄生清平抑化、柔肝豁痰,加磁朱丸最为适宜。

04

治心病,用之镇静而安神

孔老认为神志病及心悸患者,多属情志郁结,痰湿壅滞,肝胆郁热,邪扰心神,以致患者烦躁不安,夜不能寐,甚者痰迷心窍渐致神迷、多梦、失眠;或者脾湿较盛,心肝为热所扰,患者心跳作悸,孔老多用桑寄生清化解郁,兼涤痰涎,通灵醒神。

05

疗风湿,用之强筋壮骨去痹痛

痹证的病因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古方多以寒湿论治,且多杂用风药。而孔老的病案中疗湿热痹证的方药尤多,方中用桑寄生15~24g,清通渗湿,清透达络,补肝强筋,且配以石膏、知母清热之品可迅速止痹痛。可见桑寄生不失为抗风湿的良药

06

用之止疼痛,发古人之所未发

古医籍中记载桑寄生有止痛之效,如:

《本经》中记载“主腰痛”;

《滇南本草》中载“治筋骨疼痛”;

《本草纲目》中载其治“腹内坚痛”。

孔老在治疗杂病中,也用本品止痛,且应用范围甚广。如:

头痛,孔老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又为清阳之府,外邪入侵或湿痰上犯,均可阻遏清阳之气,经脉不通而致头痛,用桑寄生清柔渗湿,即可止痛。

胁痛,多为肝家抑郁,水不涵木,湿邪郁阻,膈下痛楚,用桑寄生条达抑肝,化气渗湿而止痛。

胃脘痛,多属阴虚肝郁脾湿较盛,窜于中脘而作痛,用桑寄生可渗湿醒中,散结以畅气机而止痛。

而对于肝肾两经热郁,久渐湿邪下注的足跟痛,用桑寄生补肝肾、强腰膝,利水渗湿而止痛。

对于妇人痛经,属于肝家气郁,血分瘀阻,经行腹痛,用桑寄生可化湿柔肝和中而止痛。

07

用之散结肿,比类又取象

《名医别录》云:“桑寄生法生树枝间,寄根在枝节间,叶圆青赤,厚泽易折,傍自生枝节,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实赤,大如小豆。”

《证类本草》又谓:“若以为鸟食物子落枝节间,感气而生,则麦当生麦,谷当生谷,不当但生此一物也。又有于柔润滑细枝上者,如何得子落枝节间,由是言之,自是感造化之气,别是一物,古人当日惟取桑上者,实假其气耳。”

可见本品寄生于桑枝节间,感寄生之气,比类取象,当有散结消肿、消散痰浊之作用。

孔老亦认识到此点,即用本品治疗瘰疬痰核。孔老认为:

瘰疬痰核属阴分虚燥,湿热相乘,痰涎未化,或湿痰郁阻肺络,项发结核,即用桑寄生清滋和化,清渗柔肝,兼消痰核。

产后乳痈,属肝家热郁,湿痰亦为气阻,孔老用桑寄生柔肝咸软达络豁痰。

症瘕积聚多属血因气结,脾湿亦盛,或肝热脾湿,两胁胀痛,孔老用桑寄生通络化痰,利湿和化,达络柔肝,症瘕得此而消。

另外,孔老还用桑寄生治疗消渴、遗精、脱发、各种血证等。可见孔老对桑寄生的运用昌发古义,推陈出新,不背于古,而又有新义,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学习。

·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医案经验》,编辑/ 黄榆媚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