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币中的奇葩,这可能是最好看的民国纪念币

铜元美学基础与审美价值初探(七.马兰币的艺术世界)

马兰币是近现代中国铸币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铸造于1917-1927年之间、一面为马图,一面为兰花(或别的花草、动物图)的圆形铜币,通称马兰币。

其性质可能是馈赠用品、赌博筹码、压胜钱、纪念币,也可能是代用币。

学术界并无定论,因为这类币中,有的有面值、有的有「某某制赠」字样、有的有表达美好愿望的词句,可以说各种性质说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直接的证据。

但目前所见实物来看,最普通、最常见的还是没有面值的种类,而且其形制分别对应早期的五文、十文、二十文铜元,晚期(1926年前后)的小50文、小100文,根据《四川铜元研究》一书的调查,马兰币确实曾经参与流通,因此至今为止,绝大部分藏家、专家均认为这是代用币性质。

本书采用这一说法,马兰代用币的铸主,根据数量有限的直接标明铸造者身份的品种来看,可能全部是重庆造币厂铸造,也可能成都造币厂和地方军阀小造币厂也造过,但无可靠文献佐证。

至今为止,收藏界、学术界尚未发现任何关于马兰币来源与性质的正式文献记录,成为中国钱币研究中的一大奇案、疑案。笔者曾经翻阅了数十本《四川文史资料选辑》、《重庆文史资料选辑》及大量近现代野史笔记,也未发现片言只字,正式的钱币史书之中更无踪影可寻,仿佛天外来客,突然于1970年代之后逐步出现在世人眼前。2007年年底有某海外藏家在网上展示若干马兰品种,其中有前所未见者,自云先辈得自于1940年代之重庆市面。

马兰代用币,实为中国铜元界的「UFO」,世界钱币史上的奇葩!更是中国近现代钱币艺术的顶峰之作。迄今所见马兰品种版式,已经接近一百种,按形体分,有五文型,形体大小、重量略大于一般五文铜元,马形基本是俯身回首;有十文型,尺寸、重量接近一枚十文铜元,马形主要为仰首回望;二十文型,尺寸约相当于二十文铜元,但较薄,马形基本同十文型。

「马兰币」上动物的图案,除了马之外,还有水牛、老虎、狮子、仙鹤、蝴蝶,基本为写实,但也有一种传说中的「瑞虫」青蚨(有说即蝙蝠者),青蚨是古时候钱的代称。

「青蚨」一名最早记载于晋代干宝的《搜神记》第十三卷,其文云:「南方有虫,名【(虫禺)】,一名【蠋】,又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

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

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

故淮南子术以之还钱,名曰【青蚨】。」此外北宋李昉等编辑的《太平广记》第477卷「昆虫五」里边也有记载,但说法略有不同,而且明确增加了「若买金银珠宝,即钱不还」一句。

动物之外,马兰币上的植物图案也非常丰富,在多个品种的兰花之外,还有海棠(有说杜鹃花者)、竹子、梅花、松树、菊花、月季、牡丹、稻谷等。其他图案有党徽、嘉禾、佛教的「万」字图案等。

外形基本无孔,但也有一种带圆孔。铜质以红、黄铜为主,有少量白铜、偶见银质。所有的五文型小马身上都有马鞍,十文、二十文大马身上没有。给人的感觉,小马忙里偷闲,低头啃食青草;大马放归南山,仰首嘶鸣,仿佛在回忆疆场征战的情景。

这一幕幕的气势与遐想,却又被背面清雅、闲适的兰花清香所冲淡,仿佛马放南山,人也应解甲归田,侍花弄草,这样的美好愿景,岂不是正好表达了军阀混战年代,一切人们的美好心愿吗?而茂密的丰收稻穗、盛开的富贵牡丹、暗香袭人的腊梅,不正是代表了所有善良人们向往的生活境界吗?何况还有海棠花下悠然反刍的水牛,仿佛号召人们停息纷争,去过恬然耕读的安宁生活。万年青松下飞翔的仙鹤向人们昭示着长寿、飞去复来的青蚨向人们预示着致富的希望。

所有这些小小的图案、小小币面,无一不是精雕细刻,形神毕肖,特别是飞翔的青蚨、悠闲的卧牛无不令人喜爱,而多种多样的花卉更是观之忘倦。

细节之外,有些马兰图案的设计与构思,令人拍案叫绝,简直是神来之笔!一款五文型的半身马设计为:高高的兰花丛中,一匹仿佛有点胆怯又有点莽撞的小马探出半个身子,右边还有被它碰落的一枝刚刚盛开的兰花,这样的构图,乃是中国书画艺术高招之一「留白」的运用,叫人遐想,引人思索,蕴涵了最高的艺术灵感,这样的「硬币」,其生动、传神、意蕴深厚,是极为罕见的。

而该币背面装饰的花纹,在中国硬币装饰图案中也属绝无仅有,看似结合了阴阳太极与西方绶带花纹之优点,实际上更接近一种和谐完美的境界。特殊形态的马图除了半身马之外,还有两条前腿高高抬起的奔马、蜷卧在地的卧槽马等。

中国铜元的审美内涵,博大精深,以前的研究一片空白,但愿笔者在这里所做的一点点努力,能给广大读者一个初步的认识,期待更多专家、藏家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