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去处 | 上海东北角有一个古镇,景美人少没门票还是本帮菜发源地(作者:王猪猪)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上海东北角有一个古镇,

景美人少没门票还是本帮菜发源地

王猪猪

八月份里我工作的一项任务是调研我伲浦东的乡村旅游,什么高桥啊川沙啊周浦啊大团啊……

话说术业有专攻,就算我王猪猪文采斐然字字珠玑,然而到底不会拍照——也不是不会拍,咔嚓一下谁不会,精准表述,是离拍出好看的照片还有那么一点子距离,所以我决定到老刘那儿去借人。

你们谁去?我问。

无人应答。那些日子,天气预报天天报38°39°,小鲜肉们又不傻。

跟着我,有好吃的。我继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位勇敢的小鲜肉站了出来。

我们约定了时间地点,找了比较风凉的一天——那天的天气预报是36°。

第一站从高桥开始。

老刘听说了也蠢蠢欲动,被我果断婉拒,他一不能写好看的文章二不能拍好看的照片,反而要使我埋单的时候多出一张嘴。我又不傻。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我和小鲜肉摄影师在六号线外高桥保税区北站汇合。

注意是外高桥保税区北!因为六号线确实还有个外高桥保税区南站。

出站走五分钟可到一条河,此河名高桥港,沿河向西走,即是高桥老街。老街以季景北路为界线,分东街和西街。东街有高桥最出名最漂亮的老建筑仰贤堂,现为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西街更窄更古朴,有高桥人家陈列馆、高桥绒绣馆、三峡奇石馆、钱慧安纪念馆等参观景点,以及鼎鼎大名已列入市级非遗的高桥松饼。

开工之前先要填饱肚子,我们决定先吃中饭。来到位于西街上的长兴菜馆,周边环境很好,一面临河,一面靠着大石桥。

你们不要小看这个长兴菜馆,有来头的。都说本帮菜起源于浦东,那么是浦东的哪里呢?两个地方,一个叫三林,一个叫高桥。

三林那个地方你们都知道的,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有句话叫“上海大厨出浦东,浦东大厨出三林”,本帮菜泰斗李伯荣正是出身浦东三林的“铲刀帮”。李大师已于三年前仙逝,斯人已去,虎威不倒,我前不久在原卢湾区汝南街上吃了一家“名厨本帮馆”,就号称是他的关门弟子开的。

李大师亲生的大儿子也开饭店,在三林老街上,叫三林本帮菜馆,自从上过央视舌尖之后就轻易吃不到了,生意火爆得吓死人,要提前一个月去预约。单位有个领导某次在饭桌上曾讲他和李大师的儿子是老相识,要带我们去吃,然而直到今天也没成行。他说这话的时候李大师还在世呢!所以说,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想吃啥自己动手,毛主席的话不会错的。

相比之下,同为本帮菜起源地的高桥,人少,菜好,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1903年,高桥人周悦卿创办长兴菜馆,在高桥及周边地区影响深远。原址因年代久远已不存在,为传承本帮菜特色,2012年在西街河畔重新选址,建起仿古茶楼酒肆,恢复“长兴菜馆”之名。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兴菜馆”。

长兴菜馆一面临街,一面临河,上下两个楼面,一楼是散座,二楼是包厢,家具都是那种红木八仙桌,古色古香。

上得二楼来,中堂挂着一幅对联,上联是“劝君更尽一杯酒”,下联是“与尔同消万古愁”,落款是丁锡满。

话说丁老先生和猪诗诗那是有渊源的。当初如果不是丁老先生一句话,就没有XX诗社,没有XX诗社,自然也就没有猪诗诗了。

猪诗诗入XX诗社的第一顿饭就在衡山路上一家专做蟹宴的店里,与丁老先生同席。那天,有没有作诗,我是不记得了,但是几道蟹菜确实好吃,印象深刻。

思绪拉回来,继续说这长兴菜馆。从二楼的包厢推窗望出去,可见小河、大石桥、鳞次栉比的黑瓦屋顶,景色相当可以。

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带家人一起过来。

因为就两个人,我和小鲜肉坐在一楼大堂吃。点了三菜一汤:响油鳝糊、小葱肉皮、辣炒花蛤、香菜蛋花豆腐汤。本来按我的点菜习惯,三个菜里总归要有个清炒素菜的,但是考虑到年轻人嘛,肯定爱吃肉不爱吃菜,就三个都要了荤的。

响油鳝糊有两种,清炒98元,加茭白杏鲍菇的68元。不差钱的话选清炒。

满满一大盆,浓油赤酱,鲜嫩滑爽,带点甜味,很下饭。

辣炒花蛤其实不是本帮菜,我是为了迎合小鲜肉的口味特意点的,没想到有惊喜,花蛤大而新鲜,辣味恰到好处。也是一道下饭菜。

香菜蛋花豆腐汤呒啥说头的,就是清清爽爽一碗汤,就当漱口了,一人连喝三碗。

倒是这小葱肉皮有点意思。

浦东“老八样”有各种版本,其中少不了的是一道三鲜肉皮汤,小葱肉皮是肉皮汤的干货版,带点汤汁。

做法是将肉皮在20°C左右的清水中浸泡10-30分钟左右,切成所需要的块形,放入开水中,退油。沥干水份后,以高汤煨炖,洒上葱花,淋上热油。

现在你到闵行召稼楼去玩,到处可见卖肉皮的,必打着浦东三林的招牌。召稼楼和三林,行政上分属两个区,文化习俗上却是极近的。

其实肉皮不一定非要出自三林,制作得好的都行。去年春天,我就得过几块好的肉皮。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朋友因仰慕我的博(不)学(务)多(正)才(业),一定要聘我做他女儿的西席,我呢,生怕误人子弟,教坏了祖国的花朵,一直不敢轻易答应。本地人重礼,他以“老八样”为诱,把我请到了周浦,吃了一顿“拜师宴”,又送了十斤肉皮作“拜师礼”,最后收下了他女儿和另一个亲戚家的男孩子。

那肉皮是他亲戚自己做的,确实不赖,我们家吃不掉,又送了不少给左邻右舍。

长兴菜馆的这顿中饭,最终埋单是170元左右,肉皮和汤都便宜,最贵的是鳝丝,其次花蛤。

其他的招牌菜有:油爆虾、红烧划水或者肚档、草头圈子、炝腰花、扣三丝、蒸三鲜,冷菜中比较受欢迎的是白斩鸡和白切羊肉。

吃好饭,我们的正式旅程开始了。

高桥的老街跟七宝、朱家角比起来算短的,但是可参观景点倒也不少,而且都免票,大门敞开,随便进出。也不商业化,街上卖的基本都是当地人自己用的东西,没有什么旅游小商品。

第一站,三峡石图艺术馆。当地人俗称三峡奇石馆。

私人收藏,免费开放。

媒体报道:

2016年6月17日,三峡石图艺术馆在高桥老街开幕,浑然天成的石图向市民展现大自然的魅力。

来自于长江支流——大宁河(小三峡)河谷。它们以娇小精致、清新秀丽而闻名,在奇石家族中,是典型的小家碧玉。经收藏者精心挑选、命名、编辑,它们有了自己的“故事”。石图馆按照人物、动物、景物、静物、文字,分为五篇三十章,并配以文释或古今诗词,让参观者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新奇。

三峡奇石有点像雨花石,但质地没有雨花石那么玲珑剔透有玉质感,它更偏向于“石”。它也有很多花纹,组成各种奇妙的图案,其天然浑成、精妙绝伦不在雨花石之下。

石头被主人按照几个大类分别展示。看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这个馆沉下心来静静地看,没有一两个小时出不来,我因为带着小鲜肉,后面又有其他工作,就走马观花粗粗扫了一遍。

第二站,高桥绒绣馆。

之前我说的那个“普京大战奥巴马”就是在这里。

一楼布置成客厅,二楼以上隔成一间间的房间,按类别展示,有世界名画系列、名人肖像系列、自然风景系列等等。

绒绣放大了看是这样的,有点类似于十字绣,所以欣赏的时候要保持一定距离。苏绣适合表现国画,它比较适合表现油画。

底下还有一个厅,展示的是绒绣和当代工艺品结合以后,比如有绒绣元素的衣服啊包包啊靠垫啊什么的。

整个绒绣馆坐落在一幢两进的老宅子里,马头墙、砖雕门楼、青砖黛瓦……江南建筑的元素一个都不少,还有爬墙的凌霄花,蓝天白云衬着,真好看。

第三站,高桥人家陈列馆。

利用凌氏民宅和旧家具,搞出一个百年前高桥殷实人家(文革中被批斗的那种)的日常生活场景。

房子是老的,家具是老的,摆设是老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什么老爷房、姨太太房、少爷房的,看看就好。

它也是高桥所有供参观老宅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局部砖雕、木刻很精美。

第四站,钱惠安纪念馆。

就在高桥人家陈列馆隔壁的弄堂里,不临街,临河,因此人烟更加稀少,也很容易走过路过并且错过。

纪念馆三进两层,馆名由书法家韩天衡题写,同是也是高桥书画院、浦东中国画画院所在。

钱慧安,1833年-1911年,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出生在高桥花园浜村,后寓居上海老城厢沙场街。清代咸丰年间以肖像和人物仕女画饮誉上海。

楼上挂着块匾额“双管楼”,为啥叫这个名字呢?原来,钱大画家和钱夫人都擅丹青,两人作起画来,两支毛笔一起开动,双管齐下,故名双管楼。

到底是文化人,连秀恩爱都这么有内涵。

———————————————————————

看完钱惠安纪念馆,再往前走两步,到育民中学为止,高桥西街也算到头了。

这里有一家高桥松饼店,可以买买,然后掉头折返。从钱惠安纪念馆边上的弄堂里过桥,到河对面,沿河边绿化带,一直往东走,一路风景不错的。

路上会经过四座桥,第三座桥为季景北路桥,路东即为高桥东街。到第四座桥的时候再过桥回到河的这边来,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就到了。

第五站,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

此建筑名为仰贤堂,建于1913年,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面积不如凌氏民宅(高桥人家陈列馆)大,但建筑真的是超漂亮。中西合璧,临水而居,古朴大气,各种关于高桥古镇的介绍文字的封面都是它。

整体为中式庭院布局,内设西式壁炉,屋顶有法国琉璃瓦,大厅里既有雕刻二十四孝的落地长窗,又有西洋式吊灯。屋后还设有水埠,可泊船。

关于高桥的前世今生这里都有展出,比如,高桥曾经被划给嘉定县,你知道吗?

好了,参观到此结束,下面要讲讲高桥最有名最值得带的土特产高桥松饼了!

有人说,带啥土特产,现在啥东西淘宝没有啊?错,至少高桥松饼不是。

高桥松饼莫说在浦西绝对买不着,就是在浦东,出了高桥,也极少有分店的。我有一次去高行办事,想着高桥高行一字之差,相距不超过10公里,怎么着也该有啊,结果愣是没有。

松饼在老街上有两处,一处在西街尽头,一处在长兴菜馆往东走几步的桥下,名为周记。

每家都说自己是正宗的,当地人说起来是都差不多,买谁都一样。价格也一样,好像是两块钱一个,有6个装、12个装、18个装,多买可以优惠。

(上图是西街尽头的,下图是周记的。)

本质跟苏式月饼一样,外皮是油酥的,里面裹馅儿。

馅儿有豆沙、枣泥、百果三种,前两种是甜的,后一种甜中略带咸。对了,苏式月饼之百果对应于广式月饼之五仁,看你的接受度了。我是蛮喜欢的。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枣泥,不是很甜,又有浓郁的枣香味,好吃。

为了试验这两家松饼的味道,我都买了,每家各买了18只。因为我要出调研报告啊,不亲自一一吃过,怎么能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呢?你说是不是?

特别鸣谢:小鲜肉摄影师,以及提供小鲜肉摄影师的老刘,松饼请他们吃过了。

来源:“猪眼看天下”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