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时,大吼“别闹了”不管用,家长不妨试试这几种方法

家长在带孩子时,经常会遇到孩子发脾气、情绪失控的时候。他们轻则不停地哭闹,严重的还会满地打滚,令父母十分地尴尬。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尝试用轻言细语的劝导或者批评教育往往不起作用,采用暴力手段也不能让他安静下来,可能还会让他更加嚣张。有时想出百般招数都不能迅速地解决问题,只能无可奈何任由他去。

小林带着3岁的儿子外出玩耍,在准备过马路时正好遇到红灯,他赶忙停下并用力抓住孩子的小手,生怕他一不留神就跑了过去。

哪知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孩子情绪瞬间爆发,他一下甩开小林的手,企图横穿公路,把小林吓得赶忙把孩子拉回来。孩子退到人行道上后,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大声地哭闹起来。

小林试图以遵守交通规则来说服他,可是孩子根本不听还顺势躺在地上,引得路人纷纷围观。小林气得只好大吼:“别闹了行不行?”

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行为,在情绪暴怒时不听劝解,而且越劝越喜欢闹腾,以为这样会让父母屈服。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要试图说服他,因为这样做不但没有作用,还可能让他的情绪更激烈。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突然间情绪失控呢?

孩子在2岁以前大都比较听话,父母说什么就相信什么。但长到2岁以后,性格会突然发生变化,尤其是脾气变大,遇事容易生气发怒,听不进父母讲的道理。

  • 其实,这不是孩子自身或者是教育方法存在问题,而是他可能遇到困惑或者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发脾气的方式去解决。

    这是典型的孩子行为,也是其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过程。

1、感觉受到挫败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孩子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增强,有时喜欢尝试新的东西,自信有能力掌握并且做得更好,并希望很好地表现出来,从而得到父母的认可。

然而,孩子毕竟年龄不大,没有能力随心所欲,可能会面临失败的遭遇,这会让他感觉到挫败。看着不能达成希望的结果,由于自信心受到打击,可能在瞬间爆发。

2、对教育出现抵触

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开始有了自主意识,形成了自己的想法,慢慢会对父母的行为产生抵触心理,比较反感规劝和说教一类的东西。

特别是在父母立规矩的时候,他会采用语言和行动表示拒绝,从而引发情绪失控。

还有的孩子自尊心强,认为父母的批评让自己失了面子,也会做出激烈的反应,以表达内心的愤怒情绪。

3、向父母示弱和求助

在公众场合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有想法和要求时,由于不懂得正确地表达,或者受到父母的明确拒绝,就会采用打滚撒泼的方式。

  • 从表面来看,这是在表达愤怒的情绪,事实上,其真实的心声是在向人求助,内心希望得到父母的回应和帮助。

    只要父母退一步满足他的愿望,他马上就会变得若无其事。

孩子情绪爆发,父母应该怎么应对呢?

1)冷静对待,理智地接纳

孩子比较单纯,缺乏自控能力,平时在父母的管教下,内心已积累下较多的不满情绪,只待时机随时都可能发泄出来。

因此,在孩子发泄情绪时,父母不要发火和打骂,也不用给他讲道理。

只要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心情就会好转起来。只要不影响他人,冷静地对待和接纳即可,而试图立即控制孩子情绪的做法是错误的。

2)等待时机,再用语言沟通

等到孩子的情绪稍有平复后,可以试着让他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父母知道情绪发生的原因,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 对孩子幼稚的想法不要急于否定,告诉他目前没有能力应对,并不代表今后没有能力,不要因此而产生焦虑;

    对物质要求暂时不能满足的,要告诉他具体的原因。

多次这样做以后,孩子就能学会耐心地对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和接受可能发生的挫败,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忍耐力,自觉地控制情绪随时爆发的现象。

3)及时转移,不能袖手旁观

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脾气时,父母不能置之不理,这会让他失去安全感,从而哭闹得更凶。

面对这种情况,要把他带到人员相对不多的地方,静待他的情绪释放以后,再给予拥抱和说服教育,孩子可能会很快安静下来。

这个行为传达出两个信息,一是允许孩子发火,父母有耐心等待,二是立好的规矩不可改变,父母不会因为哭闹就给予满足。

孩子知道父母不会轻易做出妥协后,也不会再经常性地无理取闹,长大以后也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孩子经常发脾气也很正常,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只要他不是故意制造麻烦,父母就要保持平静和淡定的心态,同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这比对他大吼大叫更有用。

同时,还能让他提高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今后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