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摘要。
第787集。
苏格拉底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一件事一旦被写下来,不论什么内容,到处都会流传的,既会传到能看懂的人的手里,同样也会传到无关的人手里。文字本身并不知道如何与正直的人说话,也不知道如何不与邪恶的人说话。因为文字没有自卫或自救的能力。”
他不仅看到文字的工具作用,他还看到了这个工具不听话的一面。一旦写下一行字,它就不是你的了,它会超出你的控制,走到陌生人那里,甚至是邪恶的陌生人那里,但要命的是,它还是你写的,你脱不了责任。
这个关系,有点像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你生了他,但他可不归你所有,他有自由行动的权力和意志。更重要的是,他在成年之前,不管到哪里闯了祸,都要你负责。
发生在北宋神宗时期的“乌台诗案”,一桩因为写诗惹出来的案子。主人公,是大名鼎鼎的苏轼苏东坡。所谓乌台,就是指御史台,据说汉代御史台外的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叫“乌台”。这个机构在宋代,既负责监察百官,也负责审案。
这就是苏格拉底警告的:“文字本身并不知道如何与正直的人说话,也不知道如何与邪恶的人不说话。因为文字没有自卫或自救的力量。”
读《文字的力量》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慨是:
人总是把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误解成是工具,以为他很听话,只会帮助我们完成自己的目的。其实不然,任何东西一旦创造出来,它就是一个随时会出走的,而且会闯祸的,闯了祸还要父母负最终责任的孩子。
面对这样的孩子,办法只有两个。
一个是孔子、佛陀、耶稣、苏格拉底的方法,只养育那些不会离家出走太远的孩子,比如他们只用口语,不用文字。
第789集
当了中心有什么好处?就可以制定商业规则。比如,19世纪末确立的金本位制,就是按照英国人的标准来的。
你还可以继续追问,那可以制定商业规则有什么好处?这就接近问题的核心了。答案是,可以收取手续费。
世界上的生意,自古至今本质上只有两种,一种是卖东西赚差价,我们常见的工业经济体系,都是这样。那还有一种呢?就是我建立一个网络,把住那些必经之路的关口,然后收手续费、过路费和入门费。比如开赌场,我什么也不卖,我只提供这么个游戏机会。想来玩,甭管输赢,我都要抽头。再比如互联网公司,它们也是建立一个网络,把住关键关口。比如腾讯公司,很多产品,什么QQ、微信都是免费的,但是如果你想在这个网络上推广游戏产品,那腾讯就要抽成。
强大,不是因为力量大,压制了别人。真正的强大,其实是因为你建立并拥有了一个网络。
这本《无论如何都想告诉你的世界史》书里,我看到了一个精彩的定义。它说,什么是霸权国家?就是“能够决定在经济活动中什么是正确的国家”。
第790集。
迪拜人有一个概念,只要靠人力能做到的,而不是那种独有的自然禀赋才能做到的,那就要做到世界第一。
比如,造高楼。我们都知道,迪拜造了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
你发现,迪拜的思路里有一个很硬的内核,就是:只要人力所及,只要不是靠独特资源,只要能吸引目光,我都要争个世界第一,而且是短期内无人能赶超的世界第一。
那么请问,迪拜人这么干争的是什么?仅仅是争口气吗?是虚荣吗?从结果看不是,其实他们是看到了一个新的网络的存在,那就是全人类的心智网络和认知网络。繁荣靠的是人,人关注得多了,认同得多了,来的人多了,一个超级节点也就在一个沙漠地带从无到有地崛起了。
但是迪拜呢?它是人类的心智网络和认知网络,几乎有无穷的空间可拓展,有无穷的深度可以开发。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节点,只要地理位置别太差,可以向全世界输出一个叫“想法”的东西,成为新一代网络的主宰者。关键资源是想法,而想法是依赖于人的头脑,是可以无尽产生的。
其实不光是迪拜,咱们中国也有这样的城市,那就是深圳。2018,深圳的GDP已经超过了香港。这听起来好像没啥,我们内陆发展速度就是快。如果从网络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奇迹。
这门课里就说过,深圳的崛起,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这个网络叫发明专利网。这个网络和原来香港的网络不是一回事。
如果以城市为节点,以专利引用为连接,绘制一幅中国城市的创新网络图,就会发现,深圳就处在这个中心的位置。
那它靠什么搭建起了这个网络呢?它把像华为、腾讯、中兴、大疆这样全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全部汇聚在了一起。汇聚的结果是,深圳的每一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89件,几乎是全国平均数的10倍,深圳授权出去的专利数量,也远远超过了其他城市。
专利只是一个个的科技发明,为什么也有网络效应呢?你想,企业密集,人才也就密集,订单也就密集,遇到的问题也就密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密集,人才之间彼此启发,彼此借鉴的机会也就密集。这就是个网络。
知识工作者,为什么不愿意离开问题密集的地方,其他知识工作者密集的地方?就是这个原因。一旦离开了,自己创新力就会下降啊。这可不就是网络效应。
第一,知识是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传统社会人类的问题类型相对单一,大家遇到的问题大体类似,所以,复制别人的知识,就可以当做自己的知识。在传统社会,这就叫学习。所以,过去的学习,只要你是一个勤奋的人就够了。而未来的学习不一样,人类的处境极大分化,每个人都随时面对完全不一样的问题。每个人的问题随时随地不一样。在未来,除非我们是一个能够自己定义问题的人。否则,不管多勤奋,我们其实什么都学不到。
还有一点,也是更重要的一点。传统社会发展速度慢,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慢慢整理成书本,沉淀为大学课堂里的课程。但是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那么快,沉淀下来来不及。所以未来的学习,要求我们不仅要阅读书本,不仅要上课,还要找到那些在解决问题第一线的人,知识在他那里是方生方死。那才是知识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最后,引用一句教育学者沈祖芸老师告诉我的话,她说:“知识世界不是由领域来划分的,知识世界是由挑战来构成的”。这是今年对我启发最大的一句话,分享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