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肛肠科】宋光瑞:热毒蕴结痢疾医案一则
徐某,男,46岁。
初诊:2008年08月21日。
患者下痢脓血2天,加重半天。身困乏力7天,纳差。3天前连吃两顿剩饭,饭有腐味,同日又食用生黄瓜,次日开始腹痛、腹胀,干呕,里急后重,开始腹泻,脓血渐多,大便频数,质黏稠如胶冻,肛门有灼热感,小便黄,舌红,苔厚腻微黄,脉滑微数。
查粪便原虫镜检:发现有活力的阿米巴原虫滋养体;
电子结肠镜提示:回盲部黏膜充血水肿,有散在针尖样大小溃疡。
诊断:
中医诊断:痢疾(湿热蕴结证)
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处方:白头翁汤加减:
白头翁20g,黄柏12g,黄连12g,木香12g,
秦皮9g,炙甘草9g。10剂,每日2剂,水煎温服,每4小时服汤剂1次,禁食24小时后改为无渣流食。
甲硝唑栓(院内制剂)两枚日两次,纳肛。
青黛20g,鸦胆子10g,白及20g,赤石脂12g,
五倍子12g,15剂,煎至50mL,于临睡前取膝肘卧位保留灌肠。
胃肠护腹袋疗法:将约300g生姜榨取汁液,把准备好的丝棉浸泡其中,然后将大黄、黄芩、黄连、黄柏等制成细粉均匀地撒在丝棉上,24小时阴干。最后用棉布包裹含药丝棉缝制成肚兜,让患者束在腹部,一个月更换一次。
穴位封闭:取天枢、上巨虚,用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注射1mL,15天一次。
合谷、曲池、脾俞、大肠俞等穴针刺,共14次,日一次,每次30分钟。
二诊:2008年08月31日。
患者复诊:下痢脓血停止,里急后重减轻,时有轻微腹痛,稍有食欲,舌淡苔微厚腻,脉已平缓。此时痢疾之毒已基本消解,但胃肠之湿热尚未清解,胃气尚未得复,治则当清解中焦湿热与调理胃肠之气并用,仍用白头翁汤加减,具体药用如下:
白头翁9g,黄连9g,木香6g,陈皮12g,
苍术9g,白扁豆20g,淡竹叶6g,茯苓10g,
木通6g,白术10g,川楝子10g,甘草6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继续食用无渣流食。余治疗同前。
三诊:2008年09月10日。
患者电话告知诸症消失,宋老嘱其继续上方应用21天。注意饮食清洁,勿食生冷,勿饮酒。
1个月后随访,生活如常人。
【按语】
疫毒痢病机重点是疫毒客体,邪盛于内,疫毒之邪充滞胃肠,水谷不化,又与胃肠之血相结,毒物、败食、腐血夹杂而下。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本方是治热痢下重的主要方剂。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中白头翁清血分之热,为热毒赤痢之要药,《本经》谓其主“逐血止痢”,《别录》称其“止毒痢”,为君药;黄连、黄柏清热解毒,坚阴止痢;秦皮清肝热,止热痢,共为辅佐药。合而成方,则力专效宏,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