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滨水旅游发展现状探析

城市滨水区即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它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其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km”。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要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它不仅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开放空间,而且也为鱼类、鸟类、昆虫、小型动物以及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迁徙廊道,是城市中可以自我保养和更新的天然花园。同时城市滨水区又是一个城市发育最早的地方,保留了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痕迹,常常成为游憩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休闲地域。因此对城市滨水旅游的研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城市滨水区的再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首先在北美发起,70―80年代迅速向世界各地城市流行,90年代里则已几乎遍布全球。美国巴尔的摩内港(Inner Harbour)常常被作为滨水区复兴中最早、也是最优秀的例证之一。60―70年代,北美一些重要城市的城市滨水开发盛行起来,如波士顿、圣路易斯、多伦多等。70年代,北美城市滨水区的复兴即已取得成果。欧洲城市滨水区的再开发则是到80年代才成为引人关注的现象,最著名的有伦敦的dockland、利物浦的码头区、马塞的维约港等。此外,澳大利亚、南非、东亚都不乏令人瞩目的滨水区再开发的实例。具统计,1965年以来各种水体类型的城市滨水再开发,仅在美国和加拿大就有几千个案例。其它国家,特别是亚洲目前正在积极迎头赶上,尤其在日本和中国,许多滨水区案例都呈现出其它国家城市难以比拟的规模尺度和复合性。
  第一篇研究滨水区的文章发表于1969年,地理学家Forward以加拿大四个港口城市为例对滨水区土地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此后,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如美国学者安・布里和迪克・里贝对城市滨水区开发从用途上进行归类;Bowker等人应用旅行成本法评估了北卡罗来州Chatooga河和Nantahala河改善水质对娱乐经济价值的影响。随着20世纪80―90年代城市滨水区再开发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滨水区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对很多相关学科产生了积极影响,除了地理学以外,其它相关学科如城市规划和政治、生态、工程和建筑等都陆续参与了进来。其中,美国、加拿大、英国的学者形成了研究的主体队伍。
  国外滨水区开发的案例很多,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纽约的Battery Park City、伦敦的Docklands、波斯顿的Charlestown海军码头及多伦多的Harbor front四个典型例子。纽约的Battery Park City是填海造地而成,总用地37.2万米2。1982年世界财务中心建筑群落成,标志着该开发项目的成功。到开发工程完成,共建设中、高级住宅14 000套,商业办公面积611.5万米2。伦敦的Docklands总用地2 200万米2,到1992年止,共建成22 000套住宅及725万米2的商业办公楼。波斯顿的Charlestown海军码头再开发是利用放弃使用的原海军码头船坞改建而成,占地45.2万米2。到90年代中期,共建成住宅3 300套,商业办公楼30万米2。目前该区是历史古迹游憩景点之一。多伦多的Harbor front占地42.4万米2,到90年代,已建成住宅1 200套,商业办公建筑25万米2。
  在有关滨水区著作的介绍中,最早的是1983年Douglas M.Wrenn等著的《城市滨水区发展》。影响力最大的是英国地理学家Hoyle等1988年主编的《复兴滨水区:滨水区再发展的国际维度》,该书收入了由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和城市规划师撰写的15篇文章,首次对全球滨水区再开发现象进行了多方位分析。随后,很多著作相继问世。1993年,在全球水上城市中心的研究者Bruttomesso主编的《城市滨水区――水上城市开发全新领域》中,来自5大洲34个城市的作者在该书中针对滨水区开发各抒己见,一些案例更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美国“滨水区研究中心”的Ann Breen和Dick Rigby, 1994年出版了著作《滨水区:回归城市》,对北美过去30年的城市滨水区再开发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然后是1996年总部驻华盛顿的“滨水区中心”的主要研究者Breen和Rigby主编的《全球城市滨水区开发的成功案例》,该书被誉为“滨水区形体规划师的宝典”。这几本论著各有特点,应该说代表了目前滨水区开发与规划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滨水空间和城市空间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靠山傍水”的城市选址建设,受儒家朴素的生态思想和讲求“藏风得水”风水理论的影响,我国古代许多城市的选址、布局“靠山近水扎大营”、“依山者甚多”,但“亦需有水可通舟楫”,把“近水”作为城市选址的重要因素。被誉为“龙蟠虎踞”的南京山峦环抱、湖川偎依,“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山麓入城,山之阳面湖“天府之国”的成都两江抱城。城市与水的这种密切关系源于城市水系和廊道岸线能为城市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而现代意义上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仅有20多年的历史。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才开始重视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建设。近年来,国内对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十分活跃,其中成功的案例也比较多,如沈阳滨河区景观建设、大连滨海区建设、上海的黄浦江岸线规划、开封市滨水区游憩功能开发、四川成都府南河公园整治都是较成功的例子。
  众多学者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规划从概念到方法及实施途径等方面系统地进行了研究。如张庭伟以国外几个城市滨水区开发为实例,讨论了滨水地区的规划原则;张昭等对滨水区景观特征及规划控制要素进行了研究,并以上海世博会选址为例,探讨了上海水上旅游发展之路;李国敏、王晓鸣分析了汉口沿江滨水区的地段特征,提出了沿江滨水区开发利用的目标效益和模式的定位;阎水玉、王祥荣分析了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水源地、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绿地建设基地、景观多样性的组成、物种多样性保护、组成畅捷交通、亲近自然场所、自然教育标本等方面的多种意义,并探讨了泰晤士河的功能定位和保证措施对我国城市河流在城市规划中的借鉴意义;刘健系统介绍了加拿大格兰威尔岛的更新改造实践,总结其在指导思想、建设方式、经营管理以及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类似地区的开发建设的意义;徐永建、阎小培剖析了北美城市滨水区开发经验对中国的启示;王建国、吕志鹏对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进行了探讨;鲁春霞、谢高地、成升魁阐述了河流生态系统休闲娱乐功能内涵、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的构成以及影响河流休闲娱乐功能正常发挥的因素;吴俊勤等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进行探讨;李晓文、肖笃宁、胡远满对辽东湾滨海湿地景观规划预案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王颖、盛静芬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水体在城市发展中具有景观功能、水源功能、交通运输功能、游乐运动功能、生态环境功能以及文化历史渊源与发展文化的功能等;吴必虎、贾佳从城市游憩功能开发的角度,提出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基本原则;曲少杰通过对滨水地区的历史变迁,分析滨水地区的系统性、复杂性、敏感性、兼容性、共享性及个性等,结合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等因素,阐述了滨水地区的开发策略及实施方法;陈太政以开封市为例,探讨了开封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开发的总体构想、产品设计和环境营造等;王江萍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原则;乔丽芳、张毅川、姚连芳论述了黄河滩地旅游景观规划的总体思想和原则;周叱、张聪对城市滨水区景观概念规划设计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李敏、李建伟对近年来国内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夏焕堂在分析南昌市发展滨水区休闲旅游优越的自然条件及内外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就发展规划、资金来源、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议;谢天成、谢正观以宁夏黄河沙枣园生态观光度假景区为例,详细介绍了景区旅游景观功能分区及其详细规划方法并提出景观设计规划理念与原则。
  目前国内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专著还比较少,其中著名的是张庭伟、冯晖、彭治权编著的《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上海》。
  
  二、评价及展望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滨水旅游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和细致,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城市滨水旅游开发和利用、滨水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大部分都是在结合具体实例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不太具有普遍意义;在深度上存在明显不足,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在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论上可开拓的空间更大,对这些不足及薄弱环节进行研究是今后国内外城市滨水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
  从研究学者专业组成结构看 以地理学家为主,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众多领域学者竞相参与研究,如政治、城市规划、建筑、生态和工程等。在以后的发展中,由于学科属性等因素的原因,地理学家在滨水旅游研究中将肩负重任、大有作为。然而,如何把城市规划、建筑、生态和工程等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实现滨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家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从研究领域看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相当广泛,从最初的土地利用发展到滨水区规划设计、自然环境治理、土地利用功能与发展模式、开发项目的财务运作、保护与更新发展的政策分析、滨水区城市发展关系、滨水区游憩发展与影响、利益群体的政治关系处理、利益相关者角色、在开发中的城市管理、对具体案例演变发展的分析评价等都有研究。但是,统筹各研究领域,加强各研究的系统性,值得进一步思考。
  从对滨水区开发的经验看 城市滨水区开发的重点有:一是历史建筑保护;二是滨水区娱乐设施建设;三是交通组织和人车分流;四是滨水区用地功能的重组;五是城市水体整治。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重组滨水区用地功能,提升城市吸引力,引导城市复兴;二是水体综合整治,改善生态景观环境;三是建设滨水区活动空间及公共服务设施;四是保护滨水历史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特色;五是有效组织滨水区的交通。在这些研究中,应当加强开发规划管理的研究。
  从研究国家看 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研究较少、起步较晚。这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调整,欧美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区功能随之变化,使得发达国家对城市滨水区的研究不断深入,走在最前面。发展中国家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可行的滨水旅游相关研究。▲

论文来源:《地理教育》 2010年第8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m.xzbu.com/9/view-9979621.ht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