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足恭不是真正的礼仪
导语
《论语》中有这么一则: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这里面,孔子和他的好朋友左丘明一样,对于花言巧语、假装和颜悦色、谦虚过头的恭敬、恨别人却假装友好等行为是深恶痛绝的。
这里面有个词叫“足恭”,有人感到很奇怪,对人恭敬不是有礼貌的行为吗?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头了就不好。做足了的恭敬是一种虚伪,不是真正的礼仪,是让人鄙视的。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
谦虚有礼,谦让有度
《谈佛说禅悟人生》里面的故事
这虽然是佛家的一个故事,但和孔子的观点有相通之处。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事情呢?有一个居士和寺庙的方丈大师非常友好,有一次居士又去拜访大师,俩人谈到佛学,非常投缘。大师就留居士吃午饭,有人拿来了两碗面条。大师说:“你吃大碗吧!”居士竟然不谦让,直接拿起大碗就吃。大师觉得很奇怪,这个人怎么一点都不拒绝呢?居士吃完了,大师还没吃。居士说:“大师,您刚才谦让的目的不就是让我吃大碗吗?您的愿望已经实现,为什么还不高兴?如果我们一直互相让下去,那面条什么时候才能吃呢?”方丈顿时喜笑颜开,觉得居士说得很对。
适当地谦让不是坏事,但做过了头,那就成了虚伪,成了做作。
过度谦让就是虚伪
生活中的例子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的人你听他说话,表面上非常有礼貌,非常谦虚,其实心口不一,让人生厌。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哪家有好吃的少不了他,别人没请他他也会去。可是,他嘴上却不是这样说的。他总是找借口,先给别人打电话,说有事要请教别人。其实,他哪里有事?不过是想找借口去混饭吃。主人家说:“那你到我家吃饭,我们再谈。”他马上拒绝:“不必了,你很忙,我也很忙,就不麻烦你了。”他嘴上说不去,事实上他还是会去。主人留他吃饭,他拒绝说:“我有事,饭就不吃了,我马上走。”他嘴上说走,屁股就是不离开椅子。主人想,他既然有事,饭得做快一点。可是,他吃完饭后依然要再坐坐,说下一大堆寒暄的话,还极不情愿地离去。这人够谦虚,可是这明显是装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如果主人真的不管饭,让他走了,他背后还说:“这人太小气,连饭都不管。”
其实,做人就应该直爽。如今也不是缺少食物的年代,主人请吃饭,吃就是吃,不吃就是不吃。故意假装推辞,弄得别人还要揣摩你的话是真话还是故作谦虚,这样的交往不是太累了吗?
总结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礼仪,但是也要有个度。正所谓“过犹不及”,礼仪讲过了头,就成了孔子所说的“足恭”,就是虚伪。例如,当下学生高考,老师勉励学生考出好成绩是可以的。可是有个男老师去穿旗袍,预祝学生旗开得胜,这就令人作呕了。旗袍和旗开得胜有什么关系呢?一个男人穿旗袍,不觉得别扭吗?还比如,我们教育学生尊敬师长是没错的,但不能说见到老师去下跪,集体给父母洗脚,那就成了形式主义了。
足恭不是真正的礼仪,我们做人还是要直,要表里如一、坦荡无私。
作者简介
李灿,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在《演讲与口才》《堵河》《交通文化》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