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焦】电影中的三倍人生

最近这半年频繁地做一个梦,梦中拍照时怎么都对不上焦,眼睁睁地看着景物在镜头里总是虚化,怎么调参数都没有用,急得从睡梦中醒过来。一直觉得梦是现实生活的隐喻,生活仿佛也失去了焦点。

最近又是毕业季,算一算自己已经毕业六年了,毕业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所以是否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也无从谈起。但这六年的生活,我是从来没有满意过的。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毕业时自主选择的职业逐渐失去竞争力。同时又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原则,选择去做那些高薪又迎合市场的工作。天生就是活得拧巴的人,不能适应社会的规则,不愿意随波逐流,又没有能力去主动掌控自己的生活,落得职位高不成低不就。年近三十,在年龄的焦虑和职业瓶颈的夹缝下吃力地活着,这就是我当下的境况。

还好工作之外,有自己的小世界。无论上班时多么烦躁,下班后翻开书打开一部电影,瞬间就能回归平静。及时享乐,活在当下,这就是现在的生存之道。

《一一》

人与其它物种的区别,在于人有思维。艺术、文学、电影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沉淀。

每当看到好的作品,就会有种活着真好的感觉。上次带给我这种感受的是《三体》,当时我写道“应该多读好的作品,因为只有这时候才会感觉到,活着真有意思啊,要是死了就看不到这么优秀的东西。惊叹于世界上竟有想象力如此丰富的人,人和人的生理结构一样,但有的人竟能生产出如此美好的作品。”这次看到杨德昌的电影《一一》,再次感慨可以看到这样的作品,是生而为人的幸福。

其实几年前我就曾看过这部电影,但是这种缓慢的叙事方式让我看了半小时后就失去耐心,当时不懂得如何欣赏一部电影,对生活的领悟也不足以使我理解导演的用心良苦,这次重看才真正领悟到一部电影好的点在哪里。

优秀的导演具备一定的调度能力,能力不足的导演是无法处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情感的。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以小学生洋洋、高中生婷婷、中年人NJ这三种视角来观察生活。洋洋面对的是同龄人的欺凌和情感的萌芽,婷婷面对的是友情和爱情的摇摆不定,NJ面对的是不得不迎合社会的工作、与初恋重逢心中荡起的涟漪。这三条线交织在一起却又主旨分明。

在拍摄手法和视角上,中年人NJ和高中生婷婷分别与初恋牵手的画面用蒙太奇的手法剪辑在一起,配着回首往事的台词,令人印象深刻。导演数次将人物放置在门框中,来显示环境对角色的限制。

好的电影总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在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一个有原则的人在面对社会的规则时有多无奈。那个日本客户的角色被演绎得很好,迫于商业的压力无法合作,愤怒的NJ只能在电话中不断地说“他是个好人。”这句话多么无力,好人在商业中什么都代表不了,无法带来利润,也不能让公司存活,职场中总会有这种无奈存在,导演用这种方式来呈现这种无奈。

与初恋相遇的那段,很多导演都拍过,这是很容易打动人的剧情,但是这样的情节并不容易拍好,不是容易煽情就是会掉入道德的陷阱。而杨德昌的拍摄视角和别人都不一样。初恋听到那句“我从来没有爱过另一个人”后,虽然泪如雨下还是决定离开。其实多少个人爱而不得的人,只是需要从曾经爱过的人那里亲耳听到这句话,无论真假,都可以打开心结。郁结在心中几十年的事情,只是需要一个确切的答案而已,只有得到这个答案,才能继续向前永不再回头,不然会永远陷入回忆。

这样的遗憾,如果人生重来,会避免吗?杨德昌借NJ之口说,不会的。“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么个必要。”是的,无论这一生和哪个人度过,生活都会陷入琐碎。这样的话重新活一次,重新做选择,又有什么区别呢?

好的电影中,导演和演员是互相成就的。这部电影里吴念真把中年人的苦闷演得很好,角色与个人完全融于一体。洋洋从一个天真的小孩到发出“我也老了”这样的感慨,他的表演仿佛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

这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电影,也许等我三十岁四十岁时再看,又会有不同的感受,我希望那时候我对电影的理解会更深刻,届时再写出好的评论。


我个人很在乎导演对“度”的把握。当一个故事讲得过于清楚时,隐喻变成明喻,它的艺术价值就会被大力削弱。从另一个角度讲,当导演擅长使用符号时,无形中又为观众树立了门槛。所以当下的商业电影希望吸引到大众时,就会特意把电影拍得比爆米花电影多埋一些点,这些点足以触动大部分人,使观众以为自己获得到电影背后导演给到的信息。好的导演都知道观众想看到什么,但是优秀的导演不会把这个东西直接给观众,而是让自己的态度渗透到电影中。电影不仅是娱乐工具,也是导演表达自己的方式。

《一一》中一句台词说“电影使人生的长度延长了三倍。”电影不仅是我打发时间的工具,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从沉闷的日常中探出头,到荧幕旁透透气。

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

我是如何看电影的?下一期,我会以我的电影启蒙《认识电影》这本书为参考,摘录出我的阅读/观影笔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