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铁锁沉江”到底在何处?“铁锁沉江”的真相是什么?

刘禹锡金陵怀古诗有“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之句。所咏的是三国末年,西晋伐吴,晋将王浚破吴人在长江中设的拦江铁锁,顺江东下,直抵金陵的史事。由于《三国演义》中说吴主孙皓“命人作铁锁铁锥,横断江面”,所以有不少人以为这拦江铁锁设在吴都建业(今天的南京)附近。

刘禹锡金陵怀古诗有“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之句。所咏的是三国末年,西晋伐吴,晋将王浚破吴人在长江中设的拦江铁锁,顺江东下,直抵金陵的史事。由于《三国演义》中说吴主孙皓“命人作铁锁铁锥,横断江面”,所以有不少人以为这拦江铁锁设在吴都建业(今天的南京)附近。

然而,演义毕竟是演义,史书记载得很清楚,这些拦江铁锁既非孙皓所设,也不在南京附近,而是设在千里之外的长江三峡之中。

晋武帝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一月,武帝接受羊祜、王浚的建议,“遣镇东将军琅邪王司马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浚、巴东监军鲁国唐彬下巴蜀,东西凡二十余万”,大举伐吴。“太康元年正月(280年),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阳(秭归),克之,擒其丹阳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谋,具知情状。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仗,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则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二月庚申,克吴西陵。”

这就是铁锁沉江的由来。

那么,是谁命令“吴人”作铁锁横断江面的呢?此人并非孙皓,而是东吴建平太守吾彦。“建平郡,汉南郡之巫县,……吴主休水安三年(260),分宜都立建平郡,领兴陵、兴山、秭归、沙渠四县”。郡治在今巫山县北。从建平郡所处的地理位置看,是东吴重要的边防前哨之一。守不住建平,敌人就可能出峡而顺江东下,威胁建邺。因此东吴大将陆抗病重时,有“西陵、建平,国之蕃表,既处下流,受敌二境”之语。司马炎伐吴前,命令王浚修造战船于蜀中,造船的木片蔽江而下,吾彦取木片呈给孙皓,说“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孙皓不听,吾彦无奈,“乃为铁锁横断江路”。可见,铁锁横江是吾彦采取的防御性措施,其地点是在吾彦所辖建平郡段的长江上,也就是说,是在西至晋吴边界的瞿塘峡中段,东至信陵以东西陵峡上段的江面上。

那么,铁锁铁锥是在这部分江面全段都有设置,还是设置在某一段江面上呢?对此,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我们只能根据各种因素进行推测。

吾彦设铁锁拦江的目的是防御性的,铁锁设在第一座堡垒之前。建平郡治巫县是抵挡晋军的第一座城垒,又是吾彦本人的指挥所,他当然要加以保护,因此巫县以西必设有铁锁。从吴国当时衰弱的实力看,吾彦不会有“诱敌深入”的空想。

再根据其它情况综合分析,巫县以东的江面是没有设置铁锁的,理由有四:

首先,假设吾彦在巫县以东即巫峡和西陵峡也设了铁锁封江,在交通极为困难、陆路往往要靠栈道的三峡地区,必将大大阻碍建平郡与东吴腹地的联系,对吾彦的备战运输极为不利。蜀道之难,从吾彦企图通过封江阻止晋军东下也可看出。而吾彦设拦江铁锁的时间是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即王浚受诏造船蜀中的那年,晋伐吴则是在279年,王浚的舰队东下更是在280年,王浚给晋武帝上的表都说:“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吾彦不至于在这七、八年的时间里断绝交通,自缚手脚。晋伐吴时,吾彦坚守建平,“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吴亡,彦乃归降。”这说明吾彦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作战准备,建平是粮草充足的。

其次,吾彦设铁锁拦江,晋军进攻时如能破巫县以西之铁锁,就同样能破巫县以东的,设也无用,反过来讲,如果在巫县以东设了铁锁而在巫县以西未设,则晋军如破不了铁锁就会集中兵力攻打建平郡治,显然这并非吾彦所希望看到的局面,也说明铁锁当设于建平郡治之前。

再次,吾彦虽以铁锁封江,但显然对此举奏效并不抱多大希望,甚至没有派兵去把守铁锁,因此《通鉴》胡注的作者胡三省责备说“以人力设险,而不以人力守,无益也。”由此可知吾彦对铁锁信心不足,更不会花巨大代价在整个巫峡、西陵峡中遍设铁锁,后来五代时前蜀峡路招讨使张武为抵抗南平国国王高季兴的进攻,也曾在三峡中“设铁锁断江路”。由于他派人守卫,季兴来攻时,“矢石交下,坏其战舰”,封锁取得了成功。

最后,从在全段江面设置铁索铁锥的工程量来看,也不是吾彦所能承受的。

综上所述,“铁锁沉江”的真相是:铁索是东吴建平郡太守吾彦为了阻拦晋军战舰所设,设置地点是在长江三峡之中,最有可能的就是建平郡一袭的瞿塘峡中段。

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

经常旅行的女人,到底有多迷人?

震惊古代西方世界的一次长征,从两河流域出发,越过高加索雪山区

(0)

相关推荐

  • 西晋弘农湖人王濬,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濬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濬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quo ...

  • 卷三十五 ○江水三(3)

    江水右得樊口,(朱此六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会贞按:<文选·鲍明远〈远都道中人诗〉>注引庾仲雍<江图>,樊口至武昌十里.今樊口在武昌县西北 ...

  • 江水邾城

    郦道元以<水经>为纲,作<水经注>,记载大小水道一千多条,穷源竟委,详细记述了所经地区的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的地理情况,为后世以水证地广为引征. 今据<水经注>对 ...

  • 三国战争中的夷陵

    摘 要:  夷陵是三国重镇与交战热点,原因在于它地扼峡口交通枢要,附近岭谷交错利于设防.曹操.刘备将夷陵与邻近各县并置临江.宜都郡,成为独立的军政建置.猇亭之战后,孙权设立西陵都督辖区.孙吴后期分宜都 ...

  • 卷三十四 江水二(2)

    江水出峡,东南流,迳故城洲.(朱此十一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会贞按:洲在今东湖县治南.)洲附北岸,(会贞按:<通鉴>晋泰始八年,<注>引此 ...

  • 卷三十四 江水二(1)

    ◎江水二(戴删二字.) 又东出江关,(江关,古关名.相传战国时巴.楚相争,于今重庆奉节东长江北岸赤甲山上置.)入南郡界.(朱此下至谓之鸟飞口为上卷之末,又此九字讹作<注>.全.赵仍在上卷. ...

  •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中唐·刘禹锡·七律]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

  • 三国时期人口数量到底是多少,而各个诸侯的兵力又是多少呢?

    一说到<三国演义>的出征,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发起进攻,三大战役中官渡之战中袁绍更是有七十万大军,而到了赤壁之战的曹操更是号称百万大军,而刘备夷陵之战居然也能拿出七十万大军.然而这都是夸大事 ...

  • 三国时期吴郡陆氏到底有哪些人?

    史书是英雄们的舞台,可以看到无数豪杰志士力挽狂澜,但也别忘记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之辈,总有些人在背后支持,总有群人在一起前行,既然要写陆逊,也少不了吴郡陆氏出场. 先从陆逊的高祖父开始,本来只打算盘陆逊 ...

  • 三国时期的方士左慈,到底有多著名?——左慈

    在讲孙策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世界上,人无完人,即便是少年英雄孙策,也是有他的缺点的,他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宽容的胸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处死了民望颇高的高岱和于吉.说起这个于吉,那乃是三国时期非常著 ...

  • 后三国时期,姜维武功到底有多高,连赵云都无可奈何?

    三国演义前期,猛将如云,各种一流武将.超一流武将纷纷登场,然而到了后期,随着大部分名将的去世,猛将就变得越来越少了.而在后三国时代,蜀汉的姜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出名的猛将,那么他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呢? ...

  • 三国时期的“都督”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权力到底有多大?

    在汉末三国时期,都督是比较常见的武将官职.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都设立了都督这一官职.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都督一名在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其中有的是偏裨将校﹐有的则是军队的统帅甚至某个区域的主将.前 ...

  • 三国时期, 郭嘉对曹操的贡献到底有哪些? 主要有六点

    三国时期, 郭嘉对曹操的贡献到底有哪些? 主要有六点

  • 汉末三国时期到底有多少神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值佳节,虽然已经不再过儿童节,却也能找些应景的内容,三国时期提及神童你会想起谁呢?本篇就来看看三国时期的神童们. 开头先列一份名单:胡康.任嘏gǔ.管辂lù.曹冲.周 ...

  • 三国时期到底穿什么颜色?

    前几天有读者问了个问题:朝中大臣.平民.宗室的衣着颜色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以前没关注过,正好借此机会研究下. 就服饰而言,三国时期是延续了汉制的,在汉代也出现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体现在服饰的颜色. ...

  • 三国时期的“水镜先生”,到底是何许人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风云变幻的时代,三国涌现了众多的人物,其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将,也有英雄豪杰:既有当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 在这浩瀚的群星中,却有一位出场不多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