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陈秀君:《狼》教学设计的研讨全过程——记第一次教学设计研讨会
《狼》教学设计的研讨全过程——记第一次教学设计研讨会
中山市三角中学/陈秀君
《狼》团队的产生。9月16日,市教研室组织第一次教学设计研讨会,分成十二小组,每组六七人并指定一人为组长,每一组按指定的一篇部编教材的课文进行教学设计,组长按郭哥指示提前两周“一网打尽”相关的文本解读类和教学设计类的期刊文献资料。我被分到第十组,篇目是《狼》,组长是李莉老师,组员有我的老姐妹纪中杨凌玲,良都中学张玲等,心里高兴极了——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备课将是何等快哉啊!我期待着这天的到来。
《狼》团队的静默。一般情况下,我喜欢在一个角落静静观赏和领悟。《狼》群建立伊始,组长李莉老师上传了《狼》的相关文献,我早早下载并浏览了一下。恰逢九月开学,加上5+2政策正在落地,大家忙得一塌糊涂,群里只有组长的群公告,群里静得出奇。过了两天,组长又群公告提醒大家“9月14日前把原创的教学设计发本群”,大家陆陆续续回复“好的”,没有下文了。直到9月13日下午六点,组长群公告“谁来承担本组的汇报者”?下班时间我也没看手机,等我拿起手机看群里时,发现郭哥在群里点名我,就这样这个原本静默的群在我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狼》团队的苏醒。郭哥对我客气推让汇报者的态度表示“不满”,批评我“有困难直说,不可以态度不积极”,我立即认错,果断承担不再推辞。由怯懦转为勇敢,瞬间读懂了郭哥风格“少说实干”。《狼》群的成员也嗅到了郭哥的“气味”,大家都开始忙起来了,着手准备《狼》教学简案。很快,王老师上传了第一份简案,郭哥认为缺乏新意,建议重新设计。大家瞬间更明白了,《狼》员们不能再沉默了,该出手狩猎了。接着,大家陆陆续续都上传了简案,包括郭哥自己也上传了简案。组长李老师作为《狼》首领体现出她团结鼓励的领导风范。
《狼》团队的围猎。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研讨会如期进行,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研讨会,虽然郭哥已经把流程提前公告,但实在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小组任务。当天下午两点半,在教研室一楼,郭哥做简单说明后各小组就进入紧张而充实的研讨环节了。时间是一个半小时。令我又惊又喜的是:郭哥居然在我们组!郭哥说明来由,因我们组有两人请假,人少,所以加入并支援我们组,大家恍然大悟,如获至宝。说完,组长李老师组织大家开始讨论。
1.定目标
组长李老师认为,根据单元导语提示,要围绕“人与动物的对立关系”把握文章的主旨。我却认为《狼》这篇文章人与动物的关系不属于人与动物的自然生态关系,不存在天然的敌对关系,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不同,所以应弱化“对立关系”的定位。纪中杨凌玲老师提出这里的“狼”是作者创作的一个“象征物”,目标表述可以跟与“狼”类似的事物;郭哥,提出“敌对关系”是存在的,从“盖以诱敌”的“敌”就可以看出,作者把“屠夫”和“狼”之间的关系视为“敌对”。大家被郭哥一点拨,顿悟,默叹,以为妙绝!如何叙写这一条目标呢?有人说“品味关键句,把握文章主旨”。如何“品味关键句”呢?
我脑海里瞬间想起暑假时读的《有效教学》第4章“教学准备”,书中提出“叙写目标要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描述学生具体行为的动词要形成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有的目标陈述常使用的词语有'掌握’'培养’'了解’'理解’等,这些词所表达的教学意图是含糊的。”这些动词太抽象,学生有没有“掌握”,怎么看出来,不要测量,因此要选用具体的行为动词,如写出、列出、认出、背诵,同时学习目标还需指明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我之所以记住了这些要点,是因为我为此写过一篇《如何叙写学习目标》的读书随笔。真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现在就用上了,而且是用在了平时的备课里,真是理论联系实践啊!高兴!
于是我提议先表述具体的方法然后阐述效果。比如“通过…(方法),学会…(效果)”目标要体现具体的方法论,让学生明白用什么途径达到什么效果,表述学习目标要具体化,可操作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根据单元导读、课后习题和文献资料等综合考虑,最后确定了《狼》的教学目标如下:
(1)运用关键词概括法,理清文章思路;
(2)运用“补充”和“还原”的方法,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3)运用情感词解读法,把握文章主旨。
2.定活动
确定了教学内容,接下来是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决定学习形式,文言文怎么教?教什么?初一学生古文底子尚薄,大家一致认为以激趣和积累为主,读“文”品“言”,应把更多的功夫用在启发学生体会文言语言之味和文言小说结构之巧上,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愿意读更多类似的文章。基于此,故将《狼》设计以下三个教学活动。读、析、研。
第一个活动是“读”。自由读、自由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杨淩玲老师提出读完以后自由译,学生翻译一遍后教师出示“对照译文还原关键词句”的句子设计,这个活动是建立在读和译的基础上,落实课文的重点字词。大家一致认为非常巧妙。然后郭老师提出紧接着翻译这个活动,再次推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设计了用“动+名”的句式概括五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落实课文的故事结构遇狼-惧狼……。郭老师用“动+名”的学法指导引导初一学生概括内容是非常合适的。既体现了事件的发展推荐又抓住关键对象,组员们深以为妙。
第二个活动是“析”,设计有品读(读出氛围、心理)、补写(小组合作)、师生小结狼和屠夫的形象三个小环节,这个环节的活动重在分析形象特征,紧紧扣住文本品味关键词、揣摩文本的留白处,小组合作完成一段“补写”的练笔,在读写结合中品析“狼”的形象。
第三活动是“研”,研读《狼》的主旨。这个环节其实在讨论目标的时候已经达成一致了,但是要设计成学习活动还需要更巧妙的切入口,大家对“敌”“禽兽”这样的字眼不断地琢磨,有人提出“抓住关键词品味主旨”,但是显得太宽泛,有人提出从“情绪词品味主旨”又觉得太窄,最后达成“带有情感倾向的词语”,用替换法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感情倾向。直接出示句子,以品味关键词句的形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下:
品味下列句子中带有情感倾向的词语
研读关键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人/屠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之变诈几何哉
最后师生小结,得出文章主旨。
3.定亮点
展示要有亮点,用来强化集体智慧,让分享变得异彩纷呈。在研讨的最后10分钟我们集体回顾了研讨的过程,捡拾思想碰撞的金点子,再一次梳理研讨的过程,总结如下:
(1)专业规范地叙写教学目标
这一点大家是非常受用的。虽然我们平时经常写教学目标,但有时会想反正都是常态课,自己明白就好。这样的想法当然也没错, 但心中一定要有学生,要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这样一节课才有落实。当然,高效的课堂首先是源于老师精准的备课,而教学目标的定位便是高效课堂的起点。专业地、规范地叙写教学目标帮助我们去繁就简,去粗存精,让课堂有了依托和方向。
(2)精准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
学习目标是我们一节课通往的终点,如何到达终点这就需要设计相对应的学习途径,也可说是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教学活动。这次我们本次小组研讨花最多的时间商量用何种方法达成目标。我们紧紧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一个个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的教学活动,好比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目的有秩序。
(3)另辟蹊径领悟文本主旨
文本主旨的获得途径有很多,《狼》这篇课文在单元导语和预习提示均有暗示主旨,但终究不是学生自己的发现。领悟主旨又因人而异,常会因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和生活经历不同而有所偏差,如何让学生回归文本领悟本旨,这确实需要功夫。我们小组在郭哥的点拨下,利用体察作者带有情感倾向的关键词窥探作者旨意,让我们有了一次非常巧妙的探寻之旅。
这样的研讨会,让大家看见同行的智慧,弥补自己的漏洞,照亮忽略的盲点,突围隐性的瓶颈,促进一群人行稳致远,感谢郭哥和小伙伴,真是受益匪浅的一次研讨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