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柴荣含恨而去,赵匡胤拍着胸口说,你的心愿我来实现

  • (13)王道初现

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北汉就是契丹的一条狗,这次柴荣痛打落水狗,让周边都能感受到,后周的新皇帝就是不一样。

高平一战,彻底打出了中原王朝的气势,从柴荣开始,中原王朝有了统一的信心和底气,柴荣马不停蹄,开始了自己的统一大业。

五代十国其实是个很有趣的叫法,如果你是李昪你肯定特别不服气,他建立的“唐”,注意我们只不过是为了称呼上的方便,才在国号前面加了前缀,实际上当时建立王朝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前缀的。

这个李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也是个传奇人物,他在南方试图恢复大唐的起运,尽管地盘和人马经济都很强大,但依然被叫做十国。

也就是说,只能作为一地方政权,没有正朔只能是被史书埋没,那你这肯定不服气呀,历史就是这个样子,中国看着改朝换代很频发,大家打来打去杀来杀去,但遵守的基本规则,两千年基本没变过。

五代是梁唐晋汉周,尽管梁的地盘最小,而且建立的时候,时刻都有李存勖政权跟他死磕,而且还有时间最短的后汉,仅仅3年,但是这些都并不妨碍他们成为王朝的正朔。

大与小,强与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代表着正统的中央王朝,历史上经常说残唐五代,但是这个唐再残,地方藩镇也很少去推翻中央政府的。

这就是深埋人心的东西,中央朝廷实力弱的时候,自己内战的时候,四方趁机割据,但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是割据政权,只能批命发展实力,祈祷中央朝廷实力越弱越好。

可是当中央朝廷实力变强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收拾着四方割据的土地,你南唐再强,最终我一定能打败你,这是柴荣时代,所有后周人的想法。

这个东西就叫王道,跟实力无关,要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始终坚信自己应当统一所有土地的精神,会世世代代传承在中原王朝统治者的心里。

所以大家都爱正统,因为你一旦争到了,那你去打别人就师出有名,而且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这就是冲过传统社会一股暗流,尽管会分裂,但统一是所有人的心愿,唯一不同的就是,是你吃了我还是我吃了你。

后周政权也是这个样子,从后汉手里接过正统,传到柴荣手里,已经俨然恢复了一些中原王朝的迹象,统一也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是摊开地图,四周全是敌人,先打哪儿是个问题,柴荣和他的智囊王朴最终确定了一个地方,后蜀,不过不是打后蜀的本部,而是先拔下他的爪牙,成凤成阶这四个州。

这四个地方位置非常重要,你出川还是入川,都要经过这里,成(今甘肃秦安)、凤(今陕西凤县)、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这是后晋时期,后蜀看中原大乱,给占去的。

三国大家都看过,诸葛亮每次出兵都要先拿下这几个地方,后周的统一政策基本上就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这四个地方,就是后蜀的尖牙,先拔了再说。

  • (14)多少人跨不过的门槛

此时已经成为柴荣嫡系的赵匡胤接受了柴荣的一个命令,你去这几个地方实地打探一下,回来给我一个全面详实的报告,能不能打,怎么打都要写清楚。

接到命令的赵匡胤就这么愉快地去了,常年当兵生涯,早就对这样的事司空见惯,但这一次不一样,这次是全面系统的进行战略分析,这道坎看似容易,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没能跨过去,打仗再高,也只能是个将军。

你要做元帅,就必须有战略分析能力,赵匡胤去了,但他带回来的这份全面的分析报告,却让所有人都很不满意,甚至包括皇帝陛下。

赵匡胤去了四州,带回来的分析报告清晰明了,报告陛下,我认为拿下这四周完全没有问题,依我之见应当先主动凤州,这是四州的咽喉之地。

攻破凤州之后,秦州就会孤立,一鼓作气攻下秦州之后,另外两州就会自动归降.......巴拉巴拉一通之后,后周君臣都觉得眼前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这立功也在心切了吧。

战四州说的跟囊中取物一样,这四个地方可是后蜀趁着中原内乱占据的,对后蜀的战略价值他们比谁都清楚,年纪轻轻的青年将领,就是太心急呀。

有句话叫,领导说你行你就行,在古代社会这条更加明显,尽管柴荣有点迟疑,但他还是无条件相信了赵匡胤,而赵匡胤自从说完这段话之后,也意味着跨过了那道门坎,这道坎多少名将终其一生都没能跨过,这就是从将到帅的转变。

从此赵匡胤具备了战略眼光,后来的事实证明,战事的发展完全按照赵匡胤的预测进行,四州被收回,后蜀被拔取了门户,接下来就该关门打狗了。

但这时,柴荣却把目光定向了淮南,后唐这个当时比后周还要庞大的存在,面积和钱财都要比后周多,但柴荣的目光很坚定,吃掉南唐。

  • (15)神奇的寿州城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动不动就会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因为有长江天险的存在这种对峙也被认为是最自然的分割。

事实上这只是我们大概的印象,事实上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并不是长江,而是秦岭淮河,而政治和军事的分界也不是长江,是江淮流域。

道理很简单,南方政权,只要你是全线退守在长江以南,那你离覆灭就不远了,长江看着波澜壮阔,但从古至今实际上很容易就能被攻破,因为他实在是太长了。

南方政权要想站稳脚跟,必须占据淮河地区,江淮地区就是后唐的门户,而这次柴荣终于带领大军来敲门了。

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十一月,柴荣任命身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宰相头衔的大将李谷为淮南道行军都部署,赵匡胤的老熟人王彦超为副部署,统率后周名将韩令坤等十二将进攻南唐。

战事进行的很顺利,南唐似乎像是纸糊的一般,在这年深冬,后周的军队已经肃清了淮河以北的守军,直达寿州城下。

之所以说军事行动是人类最高指挥的结晶,就是因为一场战争需要考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钱的问题我们前面说过,柴荣冒着巨大的风险,来了一次全国性的灭佛运动,总算是筹到了战争经费。

而行动的时间,也是精心计算过的,因为冬天水位最低,后周水军不行,冬天出发有利于部队行军,淮河水位也是最低的。

当大军抵达寿州城的时候,后周的噩梦开始了,因为寿州城实在是个神奇的城市,作为一个战略重镇,这里发生过无数的故事。

最精彩的故事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淮南三叛,不知道是不是寿州城邪门,在这个地方曹魏政权手握大军的前线指挥官接连发动叛乱,因为三国时期,这里也是曹魏政权和东吴打仗的前线所在。

很明显,寿州在曹魏手里,东吴便只有挨打的份,邪门的事在这里的三任前线总指挥大将军都叛乱了,你说邪不邪吧。

三次叛乱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个都是赫赫有名的曹魏大将,尤其是这个诸葛诞,诸葛亮的同族,这次叛乱不但得到了东吴的支持,还得到了蜀汉的策应,可惜依然是失败了。

寿州城联通南北,这地方曾经是曹魏的噩梦,这次依然会成为后周军队的噩梦,前面后唐军队像纸糊的一样,到了这里,后唐终于开始显示出他的实力了。

南唐寿州守将是刘仁瞻,这是个值得记住的名字,就是他让赵匡胤和柴荣头疼了两年,寿州城久攻不下,很快战争态势就发生了变化。

古代打仗攻城模式之最经典的战斗方式,只要不是孤城,包围与反包围都都是分分钟的转换,看似你包围了这座城,实际上只要你攻不下,你随时都有被援军反包围的可能。

而后唐也看到了后周的死穴,浮桥,只要烧掉浮桥,就可以关门打狗,后周军队立马就孤立无援,后周大将李谷慌了神,他必须敢才浮桥被毁之前撤走,自己带出来的兵可不能全部死在这儿。

要撤就要快,李谷烧光了粮草,迅速撤军,被围了一个月的刘仁瞻看的是清清楚楚,突然杀出来进一步减轻了后周军队的撤退负担。

柴荣眼看败退,立马坐不住了,公元956年正月初六,柴荣宣布亲征南唐,这里明显能看出来柴荣的个性,非常强烈的好胜心,就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加持的火焰的那种。

面对御驾亲征的柴荣,寿州城究竟能够坚持多久呢,柴荣究竟能不能一鼓作气拿些这里,接下来就是赵匡胤的高光时刻了,看他如何在寿州城扬名天下。

  • (16)赵匡胤的班底

柴荣又一次御驾亲征,在柴荣的生命里,你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个五代第一明君,时刻都在燃烧着自己,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照亮这黑暗的五代。

作为皇帝陛下最信任的新星,赵匡胤自然也会跟着皇帝陛下一起南下,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著名的寿州城。

原本很危机的战争态势,在派出了李重进加入之后,又来了一次180°大转弯,跟李谷相比,李重进简直就是不要命的疯子。

李重进是郭威的亲外甥,有着浓厚的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的习气,打起仗来非常凶狠,在几年之后,他将成为赵匡胤的主要敌人,但是现在他击退了援军。

等柴荣到正月二十二日达到的时候,已经可以顺利抵达寿州城下,望着近在咫尺的城池,皇帝陛下沉默了很久,终于用最坚定的觉醒,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柴荣下令,用最快的速度征调宋州、亳州、陈州、徐州、宿州、许州、蔡州等地壮丁数十万人,从即日起昼夜不停地强攻寿州,所有人全力以赴,城不破,人不停。

柴荣的性格就是这样,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也从来没有畏惧过任何困难,在他的带领下,后周军队士气高涨,所有人都铆足了劲,一定要拿下眼前这座城池。

但很快刘仁瞻给后周上了一课,名城之所以是名城,除了城高粮多之外,最重要的是还有名将,此战之前,也许刘仁瞻寂寂无名,但此战之后,刘仁瞻的名字,将会成为后周军队的噩梦。

就如此强度的进攻,在足足攻打了一个月之后,就是近在咫尺的寿州城,依然是岿然不动,柴荣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这简直就是对他赤裸裸的挑衅。

于是他决定暂停进攻,换一种方式攻城,他命令以方舟竹筏载炮,从淝水(今安徽寿县北淝河)上向城里发射石弹。为了激励士气,柴荣亲自搬运一块大石到前线(想象一下吧,古代的抛石器能有多远的射程,这时的柴荣离寿州城有多近),他身边的所有随从官员也都全部出动,加入运送石料的队伍中。一时间,我们可以想象,寿州城里变成了什么模样。

但就是这样,寿州城依然纹丝不动,如此近的距离,如此多的攻城士兵和农夫,居然都拿这个城池没有办法,这种状况,同时也激怒了后周的很多将士。

比如说赵匡胤,他这次就抛弃了什么战法策略,直接带人冲下护城河,朝着城门就杀了过去,但很显然刘仁瞻并不想给赵匡胤任何机会,迎接他们的是一排密集的箭雨。

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箭,史书接在箭粗如椽,特制的箭就是要在这种近战中发挥巨大的威力,如果不是有一个叫做张琼的年轻人,关键时刻趴在赵匡胤是身上,替赵匡胤挡了一箭,可能我们知道的历史都要改写了。

这件小事,在千千万万死去的士兵面前,在规模宏大的一次次征伐之中,也许显得微不足道,但是这件事对于赵匡胤却以及对以后的历史都非常重要。

因为这件事很充分地表明,赵匡胤已经有了自己的私人亲信,而且个人魅力逐渐显现,当有一个人人愿意为你去死的时候,你背后一定站着一大群最忠实的拥护者。

赵匡胤在短短时间内,就能培养出自己的圈子和嫡系,这跟赵匡胤的个人魅力非常有关系,正是赵匡胤的这种个人特质,最终奠定了宋朝的性格,甚至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种特质就是宋朝逻辑的起点。

  • (17)天生名将

当时的战场上,赵匡胤没想那么多,大难不死的他,绝对没有被吓到,很快就有了新任务,因为寿州城已经被围了一百多天,周围后周的军队也开始越来越多,只有把四州的坛坛罐罐都打破,这样才能断了后唐人和寿州人的念想,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赵匡胤。

尽管有柴荣威名的加持,但打仗打的永远都是实力,柴荣御驾亲征带走了后周的主要精锐,他们的目标是攻城,能分给赵匡胤的兵并不多。

柴荣只给了赵匡胤5千人马,目标是击溃寿州城以北后唐的军队,赵匡胤二话不说,领兵出发完全没有考虑对方的人马是自己的四倍,而且有各种各样坚固的城寨和水军的配合。

而且刘仁瞻已经充分证明了,后唐军队绝不是泥塑的纸做的,他们同样是可怕的敌人,当赵匡胤的人马杀到城寨门口的时候,后唐军队突然杀了出来。

看着眼前的一百多人马,后唐的军队实在没有理由退缩,寿州龟缩那是没有办法,这次你们到了这里,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后面的结果就是,赵匡胤只用了少量的骑兵,就带着一万多人兜圈子,很明显赵匡胤布好了袋子就等着他们钻。

赵匡胤的埋伏就在涡口,尽管只有五千人,但是知道自己中了埋伏之后,士兵往往会头皮发麻士气低落,赵匡胤这次彻底击溃追击中的南唐大军,阵斩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立即乘势反攻,由原路杀回涂山,捣毁南唐淮河岸边的陆寨,以步兵夺得南唐五十余艘战舰。

诱敌深入, 佯装撤退,这从来都不是什么高深的战法,但越是简单的计谋,要想成功就越需要设计者的精心策划和准备,这次后周人开始记住了赵匡胤的狡诈,但很快赵匡胤的另一种特征也会被后唐军队记住。

柴荣看到了赵匡胤用兵的能力,本该好好夸奖一番,但那不是柴荣的性格,他立马给了赵匡胤另一个命令,立刻带领这五千人马,接触东边的威胁,滁州。

后周众将听到这个命令,都有点呆住了,仅凭5千人马,想拿下滁州,柴荣可能真的是眼红了,但事实证明,在柴荣眼里,赵匡胤已经是能够独当一面创造奇迹的后周大将了。

得益于伟大的义务教育,滁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非常出名,就因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算你现在已经记不住全文了,那你肯定还还记得第一句,环滁皆山也。

这句话当做是范文或者旅游指南,那都是非常好的,可这是打仗尤其是攻城,四面都是山,你可想而这滁州是个什么易守难攻的地方了。

尤其是滁州的门户是两座山,滁山和石驼山,山势险峻两山之间夹口处设一关卡,这就是清流关,清流关之后才是寿州城。

很显然要拿下滁州,就要先拿下这清流关,而守关的是南唐的名将,妖凤和皇甫晖,尤其是这个皇甫晖,他可是个有故事的人。

五代战乱多,同时也催生了一批名臣名将,在各种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才逐渐一步步成就了名将的威名,皇甫晖当年可是驻守幽云十六州的将领,专门和契丹人死磕的硬核将军。

因为看不惯石敬瑭认贼作父割让十六州的行为,于是就投奔了南唐,这样有气节的将军,碰到赵匡胤只能说是可惜了,没办法打仗就是这么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皇甫晖脑子很清醒,尽管他兵力雄厚,要知道他们的兵力足足有十万,而且又有清流关这样的天险,但名将都是从残酷的战场上走过来的。

赵匡胤诱敌深入,清除北边阵地的事,后周的将领们都已经知道了,这次皇甫晖下定了决心,无论赵匡胤耍什么花招,自己绝对不会出战,守住关卡就是胜利,道理简单而又直白。

  • (18)明君遇明相

 皇甫晖想的没有错,赵匡胤就带着他这区区5千人马,在清流关前面晃悠,而且他还找来了一件非常亮眼的衣服,在后唐军队前面招摇,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赵匡胤。

守关的看到赵匡胤这样,心里更加疑惑了,谁知道这背后有诈没有呢,尽管有人想下去教训一下赵匡胤,但都被皇甫晖拦下了,作为老将他知道此刻坚忍不动,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这是“平静”的一天,就在赵匡义的招摇和皇甫晖的隐忍中度过了,对于后唐来说,没多一天对自己都是一种胜利,但很可惜就是这一天赵匡胤都没给皇甫晖。

就在天还没有大亮的时候,这才是人意志最薄弱的时候,半夜的守备一般都会瞪大了眼睛,但是到了天微微亮的时候,所有人都放松了警惕,大部分人都在梦里。

后周军队突然杀到,南唐的军队一下子慌了,人在完全被打懵的情况下,其实是来不及思考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逃跑,因为他们还有滁州城。

这一晚,赵匡胤带领自己的5千人,在初春的深山了,泅渡了西涧,在天亮之前绕过了清流关的正面到了他们的背后,来了一次突然袭击。

这次没有什么战术,就是简单地逃跑与追击,后周军队穷追不舍,当后唐军队一路逃回滁州城的时候,皇甫晖干脆烧了护城河的吊桥,这反应完全是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切给吓懵了。

当然不能因为赵匡胤后来的丰功伟业就说他的对手坏话,这时候皇甫晖做的还都算正常,毕竟烧了吊桥守住城池,也并不没有什么错。

只可惜作为军人,尤其是硬核硬抗的军人,皇甫晖缓过神来立马明白了,这里面是怎么回事,赵匡义的 人马并不多,而且一夜奔袭之后,必定人困马乏,体力早已不支。

想到这里的皇甫晖,立马展现了他作为将军的反应,看你们追了这么久,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出来迎接你们怎么样。

就这样城门大开,冲出来的皇甫晖直到此时,也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也许他真的没有错,错的只是他的对手是赵匡胤。

猛将手下无弱兵,战斗一定是激烈且精彩的,但书上只写了一笔,但已足够传神:

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之。

乱世之中,任何的功劳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人们崇拜强者,战场上更是如此,赵匡胤用实力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江山,绝不是那么轻而易举,欺负孤儿寡母得来的,没有前期的勇猛直前,哪有后面的一切故事。

攻下滁州的赵匡胤第一角色有了转变,从单纯的士兵将军,变成了滁州城的临时总管,打仗是好手的人,管理城市不一定能行。

柴荣体谅到赵匡胤的不容易,于是给他拍了个幕僚过来,及时得把赵匡胤从鸡毛蒜皮的事情中解放出来,这个人名叫赵普,是个只比赵匡胤大一点点的书生,当时只道是平常,从此赵普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老赵家的印象中。

赵普和老赵家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们的故事我们先放一放,战场上瞬息万变,刚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后周遇到麻烦了,柴荣需要赵匡胤去救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