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去除主观妄断,尊重事物本源,世间自归安定

道德经:去除自己的主观妄断,尊重本源,方是通透的智慧。

《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俱是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很多人听到黄莺啼叫就高兴,听到蛙鸣就讨厌,看见花开就愿意栽培,看见野草就想除掉,这其实都只是根据外物表象而作出的判断。用另一种角度来看,这不也是世间万物的天性吗?哪一种草木不是本身的生机呢。

无论是喜鹊还是乌鸦,无论是花开还是花落,都是世间万物本身的现象,没有好也没有坏,所谓的好恶之心只是人的主观心思而产生的误区。

所以不要拿自己看见的表象判断一件事情的是非好坏,要抛开自己的主观论断,尊重事物的本源。

孔子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也出现过类似的错误。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宰予,这个学生能说会道,伶牙俐齿,特别会来事。

孔子刚开始特别喜欢这个弟子,但是后来孔子才发现这个弟子生性懒惰,很多时间都用来睡懒觉,也不求取学问,后来孔子看清这个人的面目之后,就说:“朽木不可雕也。”

这一句话后来流传了几千年,成了很多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

而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子羽,子羽相貌丑陋,看上去就非常愚笨,孔子刚开始就以貌取人,认为他一定不会有什么出息。

但是子羽的作风却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做事光明磊落,并且非常勤奋,求取学问非常刻苦,在孔子的许多学生之中,子羽却成了他众多学生中的佼佼者,名声也天下皆知,学徒也有三百余人。

孔子经历这一些事情之后就后悔的说:“我只凭着言辞去判断一个人,结果看错了宰予,我凭着相貌去判断人,结果误会了子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放在孔子的这件事情上倒是非常受用,圣人都犯了这种以表象取人的错误,更何况对于普通人呢。

这个世界千人千面,即便1000个人都有1000张面孔,而且在这个世上也没有任何相同的两样东西,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展现出来不同的表象。

这一切都源自于一个人只注重表象而忽略事物本源的愚昧,换一种角度,学会追求事物本源才是智慧。

所以在《道德经》中就给出一个很好的答案: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世间之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取暖,有的吹寒,有的强壮,有的瘦弱,有的受益,有的失落,因此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

任何事物我们所看到的都是表象,在这样一个认知以及评判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就 掺杂了主观意识的妄断。

所以《道德经》就说:“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圣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极端”去掉,什么是“极端”?就是自己看待事物的一个主观情绪,尊重事物的本源,把表象的枝末去除,把过分的行为去除,这样整个天下就得到了平衡和安定。

这个世间的矛盾大多都是因人而起,当自己从主观把这些外在的事物去除,不以主观情感去干涉万物,天下万物自然能和谐同存。

以道心去看待并且容纳这个世界,道生出万物之后,没有以自己的主观观意识去左右和判断,而是生成万物,养育万物。

所以《道德经》之中老子就说“上善若水”,大道的就如同水一样,水居万物之下,融会万千河流,最终才能成就自己的博大与高深。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众妙之门的感悟,人人可说,人人可辩,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道德经的开篇第一章,众妙之门,这个词语也在多种环境下被引用,很多情况放之四海而皆准.原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可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 ...

  • 《道德经》:放下主观偏见,以“道心”领悟事理

    人生最大的错误并不在于事件表象的是非对错,而是在根源上缺乏正确衡量事物的标准以及清醒审视世界的内心. 在<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做: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 ...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首先,达文要提醒下题主,诗和词是有别的.这是词句,并不是诗.再来看题,想知道这词句所表达的意思,就要结合晏殊的<浣溪沙 ...

  • 璨若星河——古希腊的那些大哲学家们!(一)

    古希腊,欧洲人的精神家园,不仅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更是欧洲人思想的源头.大约在公元前700年~前200年期间,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古希腊,突然涌现出了一大批震铄古今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和科学家,正是这些有 ...

  • 万物的本体是否同一

    人感知到的存在不是存在本身,一切现象都限制在主观意识的界限之中,但是物自体是存在的,现实的存在虽然只是存在的现象,不过这些现象都有源头.世间万物的本体是否同一?每一存在都对应一种根源,还是万物共源同体 ...

  • 【妄断 wàngduàn 望断】

    [释义] 妄断:轻率地下结论.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辨析] ①这两个词都是动词,但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②二者具体含义不同.妄:胡乱,荒谬不合理.断:判断,决定."妄断" ...

  • 如何去除自卑:从生命的本源去重塑内在的潜意识,你会越来越自信

    为你的人生与成长加持能量 文/唐若 唐若心学原创作品,违者必究 每个人都知道自信的重要性,一个拥有自信的人,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人认同,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而自卑破坏不仅是我们生命的信仰,更有我们生命 ...

  • 八字断人事物应期断法思路

    应期就是原局信息在后天引发成为生活现实的具体时间.人事信息多以十神组合为主寻找应期,健康.吉凶等信息多以五行生克为主寻找应期,以神煞取信息,则以神煞到位为应期. 不同的预测对象和分析思路,就从不同的角 ...

  • 清朝奇案:无辜百姓受冤入狱,县官老爷妄断凶案,半年后真凶伏法

    咸丰年间,直隶府某县村民赵某,在外打工已有多时,这一日同乡捎信,说是他母亲旧病发作,恐命不久矣. 赵某心急火燎,向工头辞了工,脚上却如生风般,连夜便往家中奔赶,也就顾不上看路了,结果不小心被绊倒,起身 ...

  • 阿什贝利 | 尊重事物本身

    尊重事物本身 作者:约翰·阿什贝利 译者:马永波 按语:"我觉得自己对艺术基本上是公正无私的,而不是不感兴趣."约翰·阿什贝利对一个采访者说.这种公正使他成为一名细心的观察者.他的 ...

  • 醉索诃 ‖ 我用一场挥霍,归纳妄断的动机

    创作简历:醉索诃,原名江涛,浙江姑篾人氏,曾用笔名无痕.在纸刊<中华诗词><浙江诗人><大楚诗刊><龙吟>陆续发表过作品.于一九九三年被收录<中国 ...

  • 《道德经》十句话:安身尘世间,做个明白人

    昨天06:57 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 ...

  • 终是杂问断了章,世间再无赵小君

    喜欢一个人是一件多么正常不过的事,可,生在错误的年代,在错误的时间里,遇见一个喜欢的人是都么的可笑. 在哪个没有能力负责,没有能力承诺,没有能力开玩笑的年龄里,碰到那些该负责,该承诺的人,究竟有多可笑 ...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人们欲求不满的主观意识指导下的行为引发事物反作用,最终导致事与愿违

    (一),经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二),关键词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