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奶奶其人

奶 奶 其 人

文/抱璞斋主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我的奶奶苏氏(1895一1982.8.),因为她裹过脚,庄邻送她绰号“苏小脚”。我们庄上还有两个小脚:一个叫周千金,一个叫六夫人。那周千金,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六夫人丈夫兄弟行六,是国民党连长。奶奶的这个绰号,在四五十年代,人们背后常常称谓,后来就不再有人提及了。

奶奶近1.6多米的个儿,鹅卵形的脸,两只大眼睛,时时流露着精明、善良的神光,娘家陪嫁宽长的银发簪,直到老年还插在发髻上。她说:“我要是有闺女,早就传给她了。这四个儿媳妇,传给谁好?不如不传,不传不得罪人。”

说起奶奶,她精明、干练,针黹、茶饭样样精通。她娘家几顷地,土改时划成地主成份。虽然未读过书,但是大家小姐,很有教养,通情达礼,会画小画子,她自己制作的用作放置剪花、针线的大书夹,那里边的荷花、梅花一幅幅彩画都是她自己画的。小时候,我经常翻着看。奶奶每次看到我欣赏她的书夹,我感到她似乎很自豪:“小心点,别翻乱了,看好合上,把带子系好……”

我的奶奶是没有文化的文化人。我曾在《奶奶》一诗中写道:

奶奶年臻耄耋

中国古典农民的标本

一双小脚是村里仅存

的"文物"

那一串串清晰的脚印

踩出了辛勤,踩出了文明

奶奶慈祥善良

恪遵古训

您说“一家之计在于和,

一生之计在于勤……”

这便是您为儿孙立下的

家训

奶奶和蔼恭谦

以礼待人

您纵然不能算真正的文化人

但您仿佛又是中华古典文化

的化身

由于您的全力操持

我家多次被评为县里表彰的

“五好家庭"

从此您为人更加谨慎

奶奶与世长辞了

人们悲恸万分

她虽然不能算是中华民族

文化的精英

但却超过了那些自诩为

“文化人"的狂人

我大声疾呼:一一

呼唤千百万奶奶式的真人

呼唤古老的传统文化

呼唤伟大的民族之魂

奶奶勤劳善良,仁和睦邻。我的祖父姊妹九人,兄弟五人,祖父行三,大老、二老、四老去世早,一大家四十多口人,都由曾祖母一个人管束着。上早家里五顷多地,祖父在外开馆教学私塾,五老爷操持家里农活。家里长年雇用一个大领(大管家),两个长工,平时喂牲口,打扫卫生,积累粪肥,农忙时还要雇用十来个短工。

奶奶针黹、茶饭好,曾祖母不让她干农活,让她做全家四十多口人的衣服。

曾祖母的脾气很大,对衣服、茶饭的做功要求很严。家里在鏊子上做烙馍,在案桌上擀饼时,要是小擀杖敲击桌子的节奏不对,曾祖母烧鏊子、翻饼,那擀饼人就要挨翻饼用的竹劈子打头。我母亲、大娘、婶子和大奶、二奶等都被打过,唯独奶奶没挨打。

奶奶勤劳。茶饭是父辈各房头轮流做的,她单负责做衣服,其余什么事都不必做了,但她经常出手帮忙。一是传授技术,帮带儿媳、侄媳们,二是减轻她们的劳动量。轮到哪房头做饭,那房男的负责挑水、看骡马磨面,一轮一个月。

奶奶善良。一次,邻居家小孩呱呱坠地,家里穷,没法准备,鸡蛋、麦面什么都没有。奶奶把这情况向曾祖母说了,曾祖母让她看着办。奶奶端去一团笸箩麦面(约10斤左右),20多个鸡蛋,半碗红糖、一小包胡椒粉。

奶奶举止贤淑,说话文明,从来没听她骂人或说脏话。我听到的仅有一次:庄邻平辈的表嫂喊她“苏小脚”,殊不知这是奶奶的忌讳,这绰号只是人家背后叫的。奶奶听了,大骂她那个表嫂:“小脚捣你个老壳子……”她们笑骂了一阵子。那时我只有六七岁,听不懂她们讥诮的言语。

奶奶对子孙要求严格,但慈祥仁爱。我六岁那年冬天,一次感冒高烧,父母都在固镇推卖面,奶奶手捂着我的脑袋:滚烫,她心疼急得哭了起来,叫小叔赶紧到前庄接医生,吃药后,第二天一早她烧豆腐汤,放些葱姜,让我吃下发汗。一连几天,奶奶抱着我,直到我下地走路。

1958年,我上灵璧师范读书时,没书钱,奶奶在她箱子底下拿出10块大洋,我才进校读书。现在一想起这些,我便潸然泪下。

奶奶做事精明干练,在茶饭方面,她会用炒芝麻晃油,用大米、高粱米烧熟发酵后做黄酒。奶奶用自己晒的面酱,做红烧肉有特殊的美味。奶奶去世后,我们再也吃不到那种味道的红烧肉了。

奶奶经常说:我娘家是地主,父兄、侄辈去世早,大侄孙土改时,不到20岁,经常被大会上批斗。我们邵家幸好有个小老太,一夜赌博输了180亩土地,天亮量地给人,那时地上的小麦都黄芒了,多可惜啊!没办法,输了钱不能装孬。以后小老太又瞒着家里借高利贷,雇用大船去芜湖贩小猪来本地出售,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蚌埠段淮河水路上,小猪全被水贼劫去。

小老太回到家里垂头丧气,家里谁也问不出子卯来,到底还是奶奶问出了此事。结果又用近200亩土地抵还高利贷。这样一来,我家只剩下土地150多亩,后来按老五支分家,每家分到30多亩,1953年土改时,除五老爷家里人少,划成上中农外,其余都是贫农。奶奶常说:这事亏了那个小老太,要不我们邵家500多亩土地,要划成大地主,免不了经常挨整、挨斗。这是“坏事变好事”啊。

奶奶离开我们快40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宛在。想起奶奶,就会想起她心灵手巧做针线活的神态;想起奶奶,就会嗅到她酿造黄酒香醇的气味;想起奶奶,就会想起奶奶酱香的红烧肉味道。奶奶永别了,这些特有的美味也永不再来。

我叔兄弟13人,想念奶奶。愿奶奶天堂永安!

尚飨

长 孙:明宣叩拜

2018.9.8.于抱璞斋

本文作者抱璞斋主,原名邵明宣,1941年生人,为灵璧向阳中学优秀退休教师,灵璧家园网超级版主,【磬乡文苑】版块版主。 

(0)

相关推荐

  • 【山西】王士敏丨散文/奶奶从怀庆府走来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王士敏:山西垣曲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东方散文>.<散文福地>编委.运城市书法.摄影家协会会员,垣曲县作家协会主席,垣曲县舜文化研究 ...

  • 武 斌丨一直不曾远去的曾祖母

    多少年过去了,失去的事事物物也已经很多了,总有一个慈祥的面庞萦绕在我的脑海,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细细分辨起来竟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曾祖母,让我多次潸然泪下. 我出生的时候祖母已经七十多岁了,大约在我五岁的时 ...

  • 记忆淮安 | 童年的清江电影院

    1986年,清江电影院 清江电影院在城南公园的东北面,人民南路的西面.据老年人说,淮阴城解放的时候,人民政府枪毙恶霸范小猴子,就是在清江电影院的身底下,那时的电影院还没有盖呢. 从我记事的时候,一提到 ...

  • 传承良好的家风孝道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如一朵飘散着文明气息的花儿:家风如一杯醇香的茶:家风如一幅赋有书香之气.价值连城的画.一个好家风就是一位好老师,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们家 ...

  • 【林欣晟】我懂得了孝

    我懂得了孝 福清市实验小学五年八班 林欣晟 指导老师:郑英 我见过电视中婆媳关系水火不容,真令人无法想象:也见过现实中的婆媳关系,是那么水乳相融,真令人羡慕不已啊! 周五的早餐时,奶奶无意中透露了他们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979 人体大穴涌泉穴 养肾益阴平肝风 曾乐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979   人体大穴涌泉穴 补肾养肝强身心 曾乐 奶奶说,说到人体养生大穴,就离不了脚底涌泉穴,此穴是人体长寿穴,天天按摩此穴,可以强身健体,保持年轻态,因为此穴是补肾穴,平肝息 ...

  • 民间故事奶奶90岁高寿,家中遇到奇怪事,算命先生说她是人精

    清朝康熙年间,邯郸广平有户人家子孙众多,家里有个九十岁的老人身体非常硬朗,更令人称奇的是,本来满头白发的她近日不仅又长出了黑发,还长了满口新牙. 乡亲们都把老人当作福星看待,她的子孙都很孝顺,家里的生 ...

  • 【灵璧故事】奶奶这些年

    奶     奶 文/刺猬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我奶奶已经过世二十年了,小时候特别疼我们兄妹四个,尤其是我.人家都说,过世的人,活着的时候最疼谁,就会经常到她的梦里去探望,可我从来没有梦见过奶奶. ...

  • 【灵璧故事】小编老师的老师的故事,灵璧人应该有记忆~

    我的老师 张 子 平 先生 文/抱璞斋主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我的老师张子平先生,1957-1958学年度,在梨树小学虽然只任我六年级一年的语文课,但在小学老师中,我对他的印象是最深刻的.1957 ...

  • 【灵璧故事】那些年,灵璧人跑返的日子

    跑反 文/晏金福(78岁) "鬼子来了,赶快跑哇!"我们全家正在吃晚饭,外面突然传来了吆喝声.妈妈把碗一推,拉着姐姐和我就往外跑. 一出门,就看到庄子里到处是乱窜的人群,大人喊,孩 ...

  • 【灵璧故事】奶奶为我做干粮

     奶奶为我做干粮 文/同龄人 1960年暑期,我从马集小学毕业,考取渔沟中学.我在渔沟中学只上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了.间隔四年半之后,1965年暑期,我再次参加小学升初中考试,被高楼中学录取.当年,我的 ...

  • 【灵璧故事】六十年前,农村人做卖鞋

    六十年前,农村人做卖鞋 文/同龄人 也许有人会问,做鞋就是做鞋,卖鞋就是卖鞋,连在一起应该说"做卖鞋",怎么说是"做卖鞋"呢?二者的区别在:"做鞋卖& ...

  • 【灵璧故事】禅堂街,禅堂人与古驿道

    禅堂街,禅堂人与古驿道 文/胡桃夹子 "禅堂",参佛,礼佛之地矣!把"禅堂"用做地名,也算是先人智慧的神来之笔.       禅堂街和其它集镇一样,也是一个多姓 ...

  • 【灵璧故事】游集人深深怀念的张兴芳老人和她的那些故事

    张兴芳和她的国民党中将丈夫陆福廷 文/邱德龙  在游集镇张楼村的老一辈人中,只要一提起他们的老姑奶奶张兴芳的名字,都会肃然起敬,无不为拥有一位慷慨捐资建石桥便利乡亲.盖学校广育人才的善举大义的巾帼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