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航空母舰上生活,有哪些令人揪心的麻烦事

提起现在的航空母舰,人们心中立即会浮现出一个搭载数十上百架各型舰载作战飞机和成堆弹药的钢铁庞然大物,或者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海上核反应堆。但实际上,对于在航母上生活的官兵们来说,航空母舰除了是巨型军舰,是设计学、工程学、核子物理学上的奇迹外,这里更是自己常年工作、生活、居住的家园。

不要说超过10万吨的超级航母“福特”号,就以美国海军中装备最多的“尼米兹”级为例,其飞行甲板面积接近4个标准足球场,高度近45米,相当于12层楼的高度,加上分布其中的3360间舱室和日常在这里战斗生活的6000名官兵,这艘航母的的确确堪称一个海上移动居民社区。既然如此,那么航母上是否也如同一个热闹的社区一样,有许多麻烦事呢?实际上,麻烦事好像更多。

第一个麻烦:容易迷路。与有着统一设计规划的住宅区不同,航母内的舱室和通道错综复杂,稍不留神就分不清东南西北。在美国海军中,许多士兵虽然刚参军就分配到航母上,但直到数年后退役仍没法走遍航母的每个角落。为此,航母上通常会将走廊和舱室进行编号,就像城市里的马路和小巷子都有名字一样。

在美军航母上,纵向的走廊一般为数字编号,横向的则为字母编号,而每个舱室则有独特的序列号。比如餐厅位于所在层甲板第二条纵向走廊的第五间舱室,那属于餐厅的编号就可能是2E号舱,这样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帮助刚上航母的官兵熟悉本舰的“地理”,但新兵们连续十几次、几十次迷路仍是常有的事情。

第二个麻烦:容易触电。航空母舰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发电厂。以前还是柴油动力的时候就足够供应1座小型城市使用。如1930年1月,华盛顿州塔科马市由于严重干早,水力发电中断,10万居民生活受到影响,美国海军就及时派出“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接通岸上的电缆,充当临时“发电厂”,持续供应了1个月。

那还仅仅是35000吨级的航母,还不如“尼米兹”级排水量的一半、“福特”级的三分之一。可想而知,在现代的超级航母上,数千人与一座大型核电站挤在一起有多恐怖。实际上,和平时期发生在航空母舰上的人身伤亡事故十之七八都是触电引发的。

第三个麻烦:来自舰载机。由于航母舰载机降落时一旦勾不上拦阻索,就必须重新拉起复飞,因此飞行员着舰时往往把油门轰到最大,相当于将数十吨重的飞机砸向飞行甲板,由此就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加上起落架撞击的巨响和与甲板剐蹭的声音,简直让人难以忍受。因此只要有飞机起降,水兵们就没人愿意呆在封闭的舱室里。

另外,舰载机发动时,喷出尾焰速度快、温度高,若人不慎站在尾喷口处,轻则被炙热的喷焰烫伤,重则直接被喷焰吹翻甚至被进海里。此外,由于现代舰载机普遍体型高大,检修飞机时往往都在几米高的位置工作,在海浪的颠簸中很容易踩不稳从高空坠落,因此导致受伤甚至死亡的人数仅次于触电事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