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文学让我们相遇——《毛白菜》第47期发刊词
明天又是周末,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因为它是2017年最后一个周末。
明天又是《毛白菜》出刊的日子,因此也将是2017年最后的一期《毛白菜》。
辞旧迎新之际,想说的总是很多。我相信很多人在这一年与我一样,有许多与《毛白菜》相伴相随的日子。而我最想说的是感谢。感谢这么多好朋友对《毛白菜》的不离不弃,也感谢《毛白菜》让我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还感谢文学让我们有美好的相遇,更感谢那些给了我太多的感动的每一位读者粉丝、作者朋友们……
这其中,当然包括曾剑,那个悄然就把《菜园子2018新年贺辞集》给做好的粉丝,他说他是“《毛白菜》忠粉”,在我看来,他应该被评为“《毛白菜》头号粉丝”。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杨德光,那个在给《毛白菜》题写新年贺辞的同时,还执意附带一个红包表达心意的杨老师,其实,我对他是有愧疚的。他给《毛白菜》投稿,而我没有采用。
好吧,不说这些煽情的故事了。我知道,曾剑也好,杨老师也好,都是出自对文学的单纯热爱。我能感觉到他们在其中得到的快乐。这正如本期刊发的作家陶永灿的文章《快乐的歌声》里描述的那样:“他们都是笑嘻嘻地上台,乐呵呵地下来。他们没有一个沮丧的,没有一个失落的。”我钦佩这种纯粹的享受。因为,这是一种境界。
说到境界,我也不得不着力推崇诗人李虹辉的诗作《室内观察》。从他的诗中,我相信了“文如其人”这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我相信认识他的人会给予这样的评价:讲究精致、追求完美。我们的编辑谢玲老师不认识他,却给了这样的评价:感觉诗人把自己带进了那一个空间,感觉到了作品中的那种孤独和寂寞,那种空间的压抑感和时间流逝的物是人非,诗人的心真的很敏感,通过几个日常的摆设就把人的一种渴望和束缚,内心深处的空寂表现出来。
而我要感谢的还是文学。若不是《毛白菜》,我遇见不了如此优秀的诗人。比如蒋志武。一个非常优秀的青年诗人。这次,他给《毛白菜》读者奉献的是一组诗《我的孤独美好如初》。编发到这里的时候,我有些惊诧了:李虹辉与蒋志武两位诗人,一位在长沙,一位在深圳,莫非有心灵感应吗?不过,他的诗真值得细嚼慢咽的。我相信,越品,你越能读出诗里的那份“如初的美好”!
本期《毛白菜》很有特点。三位诗人、三位散文作者。这第三位诗人是张学晋。上期《毛白菜》曾刊发了他一组诗作,这期再刊发八首。他的诗,与前两位诗人的诗作一样,对生活有很细致的关注,对生命有很哲学的思考。你看:“半杯茶/已没有热气/我闭着眼睛/努力想把自己/变成一只苍鹰。”有点意思吧?
这期的散文作者,也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爱玩。但这种爱玩,又不是单纯的“玩”,是那种带着深深感悟的玩,玩出来思想的玩。比如作家乔蕾的《邂逅西塘》,写出来古老和优雅的古镇西塘尘世中那种安静的美,而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在这种安静中找到了自己心中的西塘。我能想见他带着满满的收获快乐回归的模样。
作家刘一清写的是《梅园礼赞》。梅园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也许正因为此,刘一清写出来“高大上”,写出来“精气神”。其实,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距离那种直面鲜血、直面牺牲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感觉了。所以,“不忘初心”非常正确,也很及时,更很必要。建议读者朋友多去这些地方走走,找寻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真正灵魂。
当然,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的同学岳奎峰写的散文《我爱韭菜坪的白杜鹃》。不是因为是同学的缘故。大家知道我对作品的要求是:只认作品不认人。说心里话,我觉得这是奎峰同学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了。不仅是用词准确,遣句老道,更是结构清晰,意义完整。希望大家喜欢这篇文章,当然不希望是因为我同学的缘故。
他们三位到了三个地方,写了三篇优美的文章。我将这归根于文学的功劳!而我也要再次感谢文学。因为我遇见了一棵多才多艺的小青果——张子岳。她是一位年仅17岁的高三学生。据说还是一位学霸级别的高手,明年的目标是非清华、北大不可。但我没想到的是,她还是一位蛮有文才的小女孩。她的这篇文章《登书峰而小天下》,让我想起了毛白菜曾经出现过的小才子们——刘毅、张言之、周子熠等等。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一个词:后生可畏。
我觉得这都是好事!感谢文学让我们相遇!是文学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享受!那么,在这个岁末,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毛白菜》,开启属于自己的永远清爽宜人的美好吧!希望,因为《毛白菜》,每一天不再普通!
2017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