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苗圃‖张言之:百年沧桑,红星依旧
前些时间看了《战狼2》。
突破了50亿票房的电影,果真名不虚传。
而我在看完后想到的,既不是吴京,也不是张翰。
是埃得加·斯诺的书——《红星照耀中国》。
当初在听到这个书名时,心中是非常不屑的,什么红星啊,不过就是大肆吹嘘中国工农红军,在当时的年代是如何如何的英明神武地阻击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又成功地打跑了日本鬼子罢了。这种歌功颂德的书,有什么还看的!
可我发现,我错了。这是一个美国人记叙的当年中国的故事。感觉有些不一样,非常客观,这是我喜欢的方式。于是我就读了下去。
开始速度很快,可后来却一点点地慢下来,慢下去。这不是我速度有问题,只是单纯舍不得。舍不得就那么快读完,那波澜起伏的每一页历史。
当年的中国,血雨腥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战和抗日,两者紧紧相逼。蒋介石、冯玉祥、唐生智等的残忍狡诈,举国上下无一不是人人心惶惶,烧、杀、抢、掠,军阀们做出了只有日本人才做的出的暴劣手段。血浓于水,这是老前辈们的忠告。可作为炎黄子孙,共产党与军阀之间的深仇大恨,如一道隔阂,无法逾越。1927年在南京,蒋介石展开了一场大清洗。无党人士、共产党员、共党嫌疑人、学生、工农……他们没有放过一个。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纵一人。这是蒋介石对待共产党的宗旨。一时间,哀鸿遍野,街头也以白、红、黑作为主调。
白的是尸骨,是腐败的残骸,是蒋介石为自已的野心而杀出的一条枯骨路;红的是鲜血,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对杀一双,这血染红了多少人麻木的双手;黑的是枪弹,到处都是阴森黑洞洞的枪口,枪下怨魂不计其数,而枪下余生者,寥寥无几。无论你是刚呱呱坠地发出第一声啼哭的婴孩,还是命不久矣残灯枯骨的耄耋老人,是无辜怨枉不知有何去处的学徒,还是安心种田还债骨瘦如柴的农夫,蒋介石下令,杀无赦。
白色恐怖中,还是有人站出来了,他们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也是贫民的儿子。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邓小平、林伯渠、徐海东……这所有人兴许都平凡过,可当他们不甘受辱,站起来时,平凡仍在,但多了一种属于王者的气魄与胆识。
跨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淀桥……一帧帧画面被斯诺用钦佩的笔触所记录,令我委实讶异。那是一个个比《战狼2》更精彩、更震撼的场景!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这是红军铁的誓言。也是斯诺常听到的一句话。
这样一个美国人写的书,可是似乎今天很多中国人已不屑一读。我要读,再怎么样慢也要读完。就好像历史再怎么无限延伸,反抗军阀、抗击日寇也是必定胜利结束的一样。
今天,我端坐于桌前,想写点什么。在提笔的那一刹那,突然醍醐灌顶,似是悟出了什么。
作为新一代中国人,作为未来的中国顶梁柱,我们每一个都不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更不能忘记是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给了这个民族的新生,倘若没有那千百万人的付出,我们会有今天么?如今的我们,大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又有多少人,是能体会到中国过去的沧桑与黑暗的?而在不忘历史的同时,我们更应珍惜现在,相信共产党,相信中国!中国已经走过了那段峥嵘岁月,在国际上已有了极高的威望,我们也定然不会重蹈覆辙。
所以就像《战狼2》中的结束语一样:不要忘记你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红星粲然。
永生不灭。
作者简介
张言之,女,14岁,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城关中学八(7)班学生。
延伸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