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毛白菜》第61期发刊词
清明,我们很多人总是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回到故乡,回到那个祖辈和先人长眠的地方。因为去的人多了,出城的道路就变得拥堵不堪,却又难免遭遇纷纷而至的清明雨,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行走在湿漉漉的山间,烟雨飘摇,寒意迭起。可纵使这样,我们还是少不了在先辈的坟前,除草、培土、点香,依次磕头.......
我的父亲与祖父、祖母一样,都安葬在老家的山上。那天,凝视这他们的墓碑,我下意识地在手机上写下了这样的几行字,本想填一首词,却再也写不下去了:
大山冲上草枯黄。路幽长。
我心慌。一树白花、插入泪千行。
何处飞来双布谷,声阵阵,是凄凉。
我突然想到:许多年后,我将死去,我的墓碑将立放何处,上面会刻些什么?
曾经读过刘年写给他儿子的诗句:
碑上,刻个墓志铭。
刻什么呢,我想一想。
就刻个痛字吧,
这一生,我一直忍着没有说出来。
说实话,那一刻,仿佛数年累积而被掩于粉尘的胸墙被刻碑的工匠一锤一钎地凿穿,生活被他人赋予的含义瞬间乱石纷飞,徒存一个纯粹而真实的我。而此刻,我先辈的墓碑矗立在山林之间,不喜不悲......
一阵轻风吹来,我似乎听到了先辈的殷殷嘱托:活着,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责任。活着,路就要走下去!是啊,在祭奠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这也是一种对过去岁月的感恩。在清明节里,那么多人之所以忙里偷闲也不忘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祭奠、缅怀,因为有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是的,“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砥砺前行!”于是,在我主持的本期《毛白菜》当中,“清明”就成了一个关键词。
我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6位诗人最新的诗词作品,汇成了“清明·雨中行——《毛白菜》清明诗辑”,这也许可以更广泛的代表更多的纪念;我选编了一位普通作者伍工关于母亲的纪念文章《母亲的信仰》,我们都可以记住这么一段话:“不知道天堂有没有信仰?如果有,我相信有信仰的母亲在那里一定会很开心的!”我还选编了才女钟雨萱的散文《清明》,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用心的少女在先人的墓前有怎样的思考?当然,我并不认为去坟前扫墓是唯一的追思,正如美女作家王唯写的《有墓,不扫》,“有谁相信?一个不扫墓的人,心里,长住着清明。”
纪念之后,生活还得继续;清明之后,我们又得前行。更好的前行,我们就要更好的珍惜。包括眼前的种种美好,如诗人晓国笔下的《春天的故事》,这春意盎然的生活,不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奋斗的目标吗?还有曾经的那些过往,如作家谭卫明笔下的《那支游鱼钓竿》,自制钓竿钓鱼的场景不正是我们挥之不去的快乐记忆吗?当然还有更多,如曾志言老师笔下的“永远的《长恨歌》 ——读白居易《长恨歌》有感”,不管怎样,美好的爱情,总是不可或缺的追求。
生活是美好的,而美好却不是一朝一夕可造就的。我们每个人想做的事情一定很多,但在怀揣梦想的道路上,只有一样东西会让你克服一切障碍,那就是坚持。如果我问你:一件事情坚持一年以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你会怎么说呢?看看朋友们的精彩回答吧:你说我听!不过,私下里,不瞒你说,我还是特喜欢@艾湘回答的,他感动到我了。不信?那就请看仔细了。
我相信,走过这个雨纷纷的清明,我们还会收获更多的感动。
最深的纪念,是更好的前行。
2017年4月6日
延伸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