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心认错:万贵妃我向你道歉,之前冤枉你了,今天为你正名
有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千万别得罪文人,不然容易遗臭万年。曾几何时,我写文章称赞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明孝宗朱佑樘与张皇后的美好爱情故事,顺便骂了一下害得他童年很惨并且毒死他的母亲的万贵妃(万贞儿)。后来查了一些资料,大跌眼镜,才发现冤枉万贵妃了。
《明史》里的“毒妇”万贵妃
《明史》里的万贵妃是一位很恶毒的贵妃,倚仗着明宪宗朱见深的宠爱,在后宫一手遮天,无恶不作。明宪宗朱见深不管是跟哪个嫔妃或者宫女对上眼,万贵妃都要对她们迫害一番;假如她们有幸怀上龙种,还会受到万贵妃的堕胎药伺候。按照《明史》的说法,这些事情不计其数。
久而久之,明宪宗朱见深头发都白了,竟然还没有一位皇子可以立为太子,不免哀叹起来。这个时候宦官张敏斗胆进言,说他跟宫女们从万贵妃的魔爪下保存下来了一位皇子,也就是后来明孝宗朱佑樘。明宪宗朱见深大喜,连忙前去冷宫相认,之后将小朱佑樘立为太子。而朱佑樘的生母,此前被万贵妃迫害丢到冷宫的纪氏,也被册封为纪淑妃。
虽然《明史》没有明说,但是放上了因果链接,让我们直接看出来万贵妃勃然大怒,之后派人毒死了纪淑妃。而曾保全纪淑妃、朱佑樘母子的宦官张敏闻讯害怕不已,遂吞金而亡。而明宪宗的母亲周太后,害怕万贵妃对朱佑樘下毒手,遂将其抱养在身边,朱佑樘才得以保全而后顺利继位。
《明史》里记载的万贵妃可以说是十恶不赦的“毒妇”,十分可恶——殊不知,这里面漏洞实在太多了。
《明史》奇奇怪怪的抹黑手段
虽然明宪宗朱见深独宠万贵妃,但是他还是立了很多嫔妃,而且先后立了吴、王两位皇后。明宪宗朱见深跟两位皇后没有子嗣,但跟其他嫔妃可是生了13位皇子,包括朱佑樘就是14位。即便万贵妃迫害纪淑妃、朱佑樘母子说得过去,但其他十余位皇子及其生母的存在怎么看都是跟万贵妃迫害嫔妃、宫女以及堕胎之说相矛盾。
而且《明史》里明宪宗朱见深与宦官张敏的对话,也大有问题。明宪宗朱见深的长子是跟万贵妃生的,不到一岁就夭折了;次子是跟柏妃生的,3岁夭折。朱佑樘排行第三,按照《明史》的说法,他6岁的时候跟明宪宗朱见深相认。但是《明史》又明确记载了,皇四子朱祐杬在这一年出生了!很显然明宪宗朱见深口中“没有可以立为太子的皇子”,跟这些记录是自相矛盾的。
另外《明史》关于张敏的死亡记载,也大有问题。《明史》的观点是在公元1476年,但是《同安县志》与《金门县志》这两本地方志记载张敏死亡时间是在公元1485年,而且明确说是病死的,根本不是吞金而亡。此外张敏的族谱《张氏宗谱》记载的死亡时间,也跟地方志一致,可以互相佐证。
而且《明史·杨继宗传》还提到公元1477年张敏诋毁杨继宗的事情,还曾写信提醒过张庆。公元1476年张敏死了,公元1477年在别人的传记里又活过来了,简直不要太科幻。
我们有理由怀疑,《明史》篡改了张敏的死亡记录,虚构了畏惧而吞金自尽的事情。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将万贵妃毒害纪淑妃这条因果链补全,逻辑造得合理通顺一些。
很有意思的是,《明史》关于万贵妃的种种严重的恶行,在距离万贵妃年代最近的官史《宪宗实录》里面,一条都没有记载。关键是《宪宗实录》是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期间修的史,主要是记录他的父亲明宪宗朱见深时期的事情,围绕朱见深展开的。如果万贵妃对纪淑妃、朱佑樘母子进行过迫害,朱佑樘岂会放过在《宪宗实录》对万贵妃的罪行大书特书的机会?
这说明《明史》关于万贵妃的恶行,尤其迫害危及性命的行为,是为了抹黑万贵妃而造出来的。
《明史》抹黑原因探讨
不过虽然《宪宗实录》没有像《明史》那样将万贵妃写得那么恶毒,但也罗列了万贵妃一些罪名,比如专享明宪宗独宠、生活穷奢极欲、怂恿明宪宗任用外戚、与汪直之流小人狼狈为奸等等。但总体上这些指责要比《明史》造出来的恶劣行径要轻很多。
这有点类似《尚书》对纣王的指责,也仅仅只有六大罪——酗酒、不用贵戚、登用小人、听信妇言、信有命在天、荒废祭祀,看起来要比后世逐渐累加上去的几百条罪名要轻微许多。
我估计朱见深独宠万贵妃,自然是疏远朱佑樘的母亲纪淑妃,朱佑樘肯定从小看在眼里,肯定是有意见的,自然不会给万贵妃好评价。但不管怎么样,《宪宗实录》里的万贵妃,远不及《明史》里那么十恶不赦,《明史》是绝对有问题的。
经过一部分历史学家考证,《明史》关于万贵妃恶行的记述,源自参与修史的史官毛奇龄写的《胜朝彤史拾遗记》,属于野史。而《胜朝彤史拾遗记》又源自明朝万历年间的学者于慎行写的《谷山笔尘》,也属于野史。《谷山笔尘》年代比《宪宗实录》远一点,可信度远不如《宪宗实录》。
最可笑的是《谷山笔尘》记述的内容,出自一位自称是皇宫里出来的老太监之口,明摆着就是道听途说嘛。不严谨的毛奇龄直接就采纳了,所以才跟其他史官所修的内容有冲突。
综上所述这件事归结到底就是几个文人觉得万贵妃应该是坏透顶了,然后不加考证就将道听途说的野史记录到《明史》中,也不管是否跟更早的官史及地方志等原始史料有冲突。之后又添油加醋,硬造了很多恶行,以求逻辑圆满。《明史》这么一抹黑,后世的文人就跟风骂起来了。当今的影视剧又参考了《明史》这部权威史书,推波助澜,将万贵妃的“毒妇”形象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所以还是那句话,千万别得罪文人,不然容易遗臭万年。不管《宪宗实录》对万贵妃的指责是否属实,《明史》的抹黑确实过分了。在这里我还是想对万贵妃说一声“对不起”,之前冤枉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