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药王茶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是隋唐时期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被后世尊称为“药王”,曾在铜川耀州区东南隅的磬玉山(此山后被称为药王山)隐居,也曾在秦岭的太白山中隐居。

当年的孙思邈为何要选择在秦岭太白山中隐居?自有其中道理。太白山主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眉县、太白县,是秦岭山脉主峰,也是中国内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太白山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山中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有“太白无闲草”之誉,其药用植物高达1900多种,世界上仅存的孑遗植物手儿参、独叶草均为太白山独有。孙思邈在太白山中采药治病时,留下许多动人典故和传说,其中由他发现太白山药王茶的故事更在当地广为流传。

药王茶是孙思邈在太白山中采药、修行、著书期间发现的野生茶。相传一次他正在太白山海拔3500米高山坡采药,忽感口干舌燥,便坐在石头上歇息。这时,他看到身边长着一种叶片繁茂翠绿的灌木,便顺手采了几片叶子品尝,不料入口后顿觉神清气爽,心中为之一震,忙取水把那叶片放在钵中用石块架着柴火煎煮,饮后感觉既解乏又安神,且味道清香。孙思邈连忙采些这种树叶和花带回住地,经过反复煎饮证实效果很好,于是他便把此叶送给病人饮用,竟然治好不少人的疾病。后人为纪念孙思邈,便将这一植物命名为药王茶。

后世专家研究发现,药王茶主要分布于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2500米~3500米的高山草甸灌丛中,和普通茶有很大区别,普通茶是用山茶科同一植物叶片做原料,因采摘期不同、加工工艺不同,形成了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品种,这些茶的茶性虽有区别,但本质相同。而药王茶来自于蔷薇科一种叫华西银腊梅的叶和花,每年夏天采摘加工。植物学家确认,华西银腊梅是一种变种植物,产于秦岭北坡的户县、眉县、太白县及秦岭南坡的佛坪县、柞水县的牛背梁、洛南县的草链岭,其生长与秦岭南北气候交错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自古养生茶为上,《茶经》云“茶为万病之药”,记载药王茶的文献最先见于《陕西草药》,其后在《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中药大词典》《陕西中药名录》《秦岭植物志》等均有收载。药王茶富含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此茶因野生于高山草甸,产量稀少,采摘困难,过去民间虽流传已久,但一茶难求。盛唐时期,药王茶成为朝贡珍品,唐玄宗对药王茶的钟情不亚于杨贵妃对荔枝的嗜好,“玄宗笑饮药王茶,贵妃含荔露娱情”的诗句便是对药王茶历史的生动写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