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行业离职率为什么居高不下?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杨轶
单位 | 重庆市渝中区乐至社工服务中心
社工行业高居不下的离职率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不管是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议论,相信没有哪位社工、哪家机构不曾谈论。这是一个敏感但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我们反复提及:在各类文章、学刊、理论、实务中,从一线小白到机构boss,从实务探索到理论政策。却为何离职率高居不下,似乎稳列前茅?笔者社工专业毕业,进入社工行业一年,通过自身实践探索、观察机构运营、访谈实务社工、对话领域教授、查阅数十文献等等后,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得出以下方面的结论:
一、机构管理层面
一方面,当我们谈及社工时,往往从专业、服务角度去寄予其使命和责任。比如,要求社工采用什么方法,运用什么技巧,约束社工开展什么服务,工作什么时候完成。因为社工有专业的教育和培训,社工就是专门从事社会服务,于是不断地强调社工的责任,不断地加大社工的工作量,导致社工身心不断地消耗,日渐疲惫。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职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时间短,起步晚,而与此同时,社会各层面的矛盾,各方面的问题集中出现,需要及时纾解,维持秩序,促进和谐。所以,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更注重实践工作,把目光投射到介入后的效果上,从而忽视了社工管理环节,忽视了社工的管理培养。
社工在助人服务中常常扮演很多角色,治疗者、支持者、倡导者、协调者等等。但社工在机构中同其他企业组织一样,是一名员工,一名成员,或者转换成服务对象,需要机构管理者提供支持和帮助。机构应提供两类型:一方面是行政人员管理,一方面是员工成长管理。
笔者强调的是社工的成长管理。每名社工都有内在的心理资本,怎样去启动、开发这个宝库,管理者有责任去领导和关注。社会工作机构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机构,只是专业领域不同。管理者和社工之间也是存在心理契约的,这种心理契约会对社工的心理资本产生作用,也间接地影响到助人服务中。
二、团队情感支持
在社工的专业服务开展中,有小组和社区活动,从另一个角度看,机构的社工们本身就是一个小组团队,或者社区团队。在工作服务中,是需要团队的相互帮助、支持、鼓励、合作,社工在工作服务中的情感投入非常大,定期的团建交流、培训学习能够有效地进行输入,为社工补给情感能量,平衡工作生活,同时提升专业能力,进而更好服务。有被访者表示,“有一个温暖的团队,会让社工发挥出更多的热情和潜能,能在机构里长时间工作”,“我喜欢有人情儿的团队,如果我的团队给不了我支持,我考虑离开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社工对外工作服务后,又面临对内的不畅通的人际协调,内外夹杂,社工的情怀很容易消耗和流失。社工也需要归属感,需要情感支持,需要团队接纳自己,有放松的渠道,休息的场所,充电的平台。一番休整后蓄电后,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服务工作中。
三、专业发展瓶颈
笔者发现,社工在机构的发展中有一个奇怪的的现象:一名社工进入机构从小白到项目主管,甚至到督导后,会选择主动离职。笔者对此访问过数名离职主管,及研究这一现象的领域教授。
一方面,有被访者明确表示,“感觉到了督导后,在机构没有了上升空间,不知道自己还能往哪走”;另一方面,被访者还表示,“在一线时开展工作,专业被不断运用、总结、反思,会觉得自己有成长,服务对象有成效,而担任项目主管后,更多的是负责外联,还有各种琐杂事情,没有时间总结反思,专业技巧也感觉到生疏,开一场活动觉得自己还不如一线社工”。
可见,机构提供不了平台和空间让社工发展,当社工感到停止不前,身心疲累后。当自身的职业发展,专业技能受限时,多数社工会选择主动离职。对此,机构可以加大对社工的继续教育,或者,合理分配社工在专业和外联的侧重和平衡,亦或增设人员岗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四、薪资待遇
笔者不断访问各机构社工对薪资待遇的看法,结果多数社工表示,他们其实更看中机构团队的氛围,因为喜欢团队的友好友善、相互帮助进步的凝聚力而选择留下;其次才考虑薪资是否足够应付日常生活开支。对多数社工而言,大家都知道行业薪酬普遍较低,只要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能进行日常的生活费用,薪资的考虑是可以放宽的。一个专业的有心从事社工行业的社工,往往会将专业发展和团队支持优先考虑。
笔者认为,社工的离开,不仅仅只是某一因素引发,常常兼容着诸多因素,压垮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一把稻草的重量,与其说对行业失望,不如说是对所在机构的失望。在后续的跟进发现,许多社工离职后,会寻找另一家机构继续从事工作,真正离开行业的,可能才是对行业的彻底失望,或者薪资已经支撑不了生活。
离职率高,是社工行业之痛,你觉得离职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欢迎留言。
【社工课】音频课正式上线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欢迎来社工客的知识店铺逛一逛
▼【社工客】全新首发音频课程,来尝个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