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说,想当好一名合格的中医,得学好《伤寒论》
学伤寒得这么去理解:
太阳病,即是表阳证,它经常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证候反映出来,所以无论什么病,只要他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现象,就可以确断为太阳病,错是就不可能错的了。
现在我们都称之为太阳病提纲证,即太阳病的纲领,它概括了太阳病的特征,凡是太阳病必须有这样的特征。太阳病不是一个类似于现代“肝炎”“肺炎”这样的具体的病,虽然叫做太阳病,却不是指一个具体的病,而是说只要具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组症状的,都叫太阳病。
比如,平常易见的感冒、流感、伤寒、瘾疹,一开始发作时都有这种症状,具备这种特征,中医就把不同的病名统称为太阳病纲类,按照太阳病的方法治疗,是不会错的。
一摸患者尺关寸,显示脉浮,即脉向外浮出,就是浅在动脉充血,实际不是病后血液增加,而是水分和体液增加。尤其是头项部,充血更加厉害,“强”有两解,一种说法读qiáng,是板硬强直之意;一种说法读jiāng,是僵硬的意思。仲景是河南南阳人,现在河南人形容身体某个部位僵硬不适时,还说某某部位强qiáng,可见“强(qiáng)”确是河南方言。
这种充血是上半身厉害,且越向上越厉害,头就容易胀痛,不少人都有体会,一受寒,,颈椎椎一发作,感冒,头部血管都会绷胀起来,说明浅在动脉都充血,以上半身更为严重。
恶寒是因为人的体表有热,平时人体体表温度与外界气温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差距的,所以人体能够适应,体表温度升高,与外界气温的差距骤然加大,就会感觉外界空气寒冷,就会恶寒。
人要出汗之前,血管要扩张,大量体液往体表毛孔窜,这时人的脉脉就浮,而上半身部面积较大,容易出汗,这样体液就被大量输送到人的上半身,热就随着体液一起波动,使体表温度升高,人就会感到寒冷。
通过上方的撕述,可以看出这是出汗前的一种证候,身体想要出汗,而又没能够发出汗来,所以太阳病就是要出汗而未能达到汗出的病理现象。
中医有一种传统说法非常正确,也非常重要,叫“正邪交争”。我们得病时,机体就会和疾病进行斗争,有太阳病时,机体为自我修复,就要出汗。所以太阳病这个表证,在正邪斗争时的位置是在皮肤体表。人体利用发汗的机能,把外感排出体外,假如排出去,疾病就好了,可是人的自愈能力是有限度的,往往达不到把疾病排出体外的程度,就出现了太阳病这种情况。
假如人体没有保护体表外感这种机能的话,人是不能生存的,人体遇到外在刺激和内在刺激,都会起来斗争,就是“正邪交争”。
胡希恕老前辈还说:学《伤寒论》要多看前人的总结,经验,对临床有帮助的就要潜心学习。
我比较喜欢胡希恕老师讲的《伤寒论经方》,让我中医内科方药辨证知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