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之说:“大江大河”四十年,那是一个“做题家”改变中国的时代

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您聊文娱的新之。临近岁末,各种影视号都在做年终盘点,不过如您所见,是烂剧奇葩榜挤破了头,但好剧佳作榜却是愁秃了头。然而就在此时,一部好剧低调登场,一飞冲天,获得了关注度和好评度的双丰收,那就是《大江大河2》。准确地说《大江大河2》不是2018年上线的《大江大河》的续集,而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上下两部共同构成了一部改革开放一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

《大江大河》系列最初吸引我的一点,是因为它是一部我们久违了的“大时代剧”。这一类电视剧往往一出手就是大长篇,选取过往历史中剧烈变迁的几十年时间,通过塑造一个在时代中命运跌宕起伏的普通人作为典型人物,主人公,以及主人公身边所有的人都各自代表了那段时期的一种典型人物,让以主人公为核心的一张巨大的人物关系网成为那个时期所有人的缩影。剧情方面,概括来说就是这段时间所有的大事编剧都会想办法让这群人摊上,所有的人物也会根据历史的真实走向,因为各自的身份、立场、和角色属性作出自己的选择,最终走向各自命运的归宿。在这曲悲欢离合交织、人生大起大落的命运交响曲中,观众们得以看见一个时代鲜活的全貌。

这种类型的“大时代剧”在历史上最典型、最成功的、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前作是一部十分暴露年龄的日剧《阿信》。和80后90后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女性的途径不同啊,中国的50后、60后老前辈对于日本和日本女性的印象大多来自这部电视剧,《阿信》以一种非常浓烈的日本左翼文人情怀,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尊敬,塑造了阿信这位善良、坚毅、聪慧的日本劳动女性从贫苦的山区农民历经磨难成为大型连锁百货公司总裁的人生历程,当年这部NHK晨间剧热播时,日本的老年人会边看着电视边对小辈感慨:“我们当年就是这样苦过来的啊。”而处于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高度繁荣与西化之中的年轻人就像是剧中倒叙视角的故事倾听者,阿信的孙子那样好奇地从老人的讲述中了解到,啊,原来日本的过去是这样啊。后来,中国也在港澳回归的时候分别投拍了类似的“大时代剧”《香港的故事》和《澳门的故事》,尤其是《香港的故事》从人物设定和故事叙述上都可以看作是对《阿信》的一种模仿和借鉴。《阿信》热播的80年代,正值中日关系正常化,日本的现代化成果成为中国社会羡慕和追赶对象,于是乎在那代人的眼中,一提到日本文化,他们往往会脱口而出“阿信精神”。

时间穿梭到40年后,当下热播的《大江大河》正是如今的中国人回望当年那个时代,看着当年那代人是如何在历史的转折期,不屈服于命运,敢为天下先,在汹涌澎湃的时代浪潮中争当弄潮儿,最终打出一片天地,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大江大河2》开播以来,承接了前作豆瓣8.8的好口碑,目前播出了13集,豆瓣评分依然高达9.3,足以看出大众对于这部“大时代剧”的认可和肯定。《大江大河》为什么好?首先我认为要归功于这部剧写实的风格,用一种扎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去还原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无数细节和元素,不仅是利用服化道把几十年来早已物是人非的场景、氛围、坛坛罐罐拉回过去,更是在情节的安排中把社会变迁中打上时代烙印的种种事物,能明说的,不能明说的都穿插进了剧情的细节中。更兼有正午阳光号称“内陆TVB”的配角演员团队,一群口碑剧中给我们印象深刻的“老熟人”,再加上当红实力演员的努力演绎,扎实地撑起了这部时代剧的大框架。

更重要的是,《大江大河》的剧情以非常明快的节奏,三条人物线交替推进又相互交织、矛盾迭起的剧情给了观众比较愉悦的追剧体验。无论你是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过来人,还是想通过本剧了解这段历史的年轻人,《大江大河》的剧情对你来说都是比较友好且有代入感的。

有人说,看《大江大河》很像进入了一场升级打怪的游戏:

你可以选择主角英雄1,宋运辉,国企线路,开局你是一个充满了委屈和不甘的寒门学子,学霸属性的你居然因为所谓家庭成分问题不被允许高考,这就意味着你具有顶级玩家的资质却出不了新手村。拼尽全力你终于如愿考上了大学鲤鱼跳龙门,接着毕业分配进入工厂,一边钻研技术,为了成为不可替代的骨干而积蓄实力,一边在国有企业复杂的人事斗争和办公室政治中逐步历练成熟,从车间到科室,从科室到班子,再到第二部得到部委领导的赏识挑起大梁主持国家重点项目,为工业现代化开疆拓土,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你可也选择主角英雄2,雷东宝,乡镇企业线路,工程兵出身回到家乡做农民,文化低但是有着一股不认命的狠劲儿和闯劲儿,带领一群穷成一锅咸鱼的村民宛如经营策略类游戏一般在小雷家大队这片土地上开始积累进化,从包产到户、到开办砖厂、组建工程队、开预制板厂、电线厂、养猪场、电解铜厂,在不断趟雷、不断踩雷中逐步建立起“小雷家产业宇宙”,站在时代的潮头成为引领农民致富的先进。

你也可以选择主角英雄3,杨巡,个体经济路线,开局一根扁担走街串巷做小贩,在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时代,游走于混乱与机遇的夹缝中,凭借商人的敏锐和圆滑不断寻找发财的机遇,在一次次风险与坎坷中成为成为商海中的赢家和弄潮儿。

没错,这三位主角在这部大时代剧中分别代表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三种最主要的经济要素,而这三大要素也正如这三位主角的人物关系和事业发展一样既齐头并进又相互交织,既彼此依存又相互牵扯。年轻观众,尤其是体制内的年轻观众既津津乐道于宋运辉身为技术骨干,在体制内遇到的各种拉帮结派、人精斗法、阳奉阴违、暗度陈仓,总觉得开局那场著名的狼人杀火锅局、领导听报告时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复杂神情,慈眉善目给你喂鸡汤但似乎话里有话的高深莫测,都像极了自己的领导张三,试图从小辉的经历中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职场生存手册,但同时这又不是一部纯粹勾心斗角的职场剧,每一个年轻观众在主人公的奋斗史中既能看见残酷的现实,同时也看得到光明的希望。因为他们每战胜一个困难,都在和时代一起往前更进了一部。

我们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个人又都创造了历史。生活总是问题叠着问题,但是千帆过尽再回首发现一代人已然打拼出了一个新世界。《大江大河》对于过来人,应该是这样的感慨与亲切吧,因为故事里演的对他们来说就是无数60后平凡的一生,此时此刻,无数的宋运辉、雷东宝、杨巡可能已经开始刷着朋友圈的养生段子,加入了广场舞的江湖,当他们回首往事,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在激荡的四十年中,几亿人平凡的一生汇聚起来就把中国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到令人绝望的境地变成了今天坐二望一,蓝星上最靓的仔。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真实的“爽文”,我想共和国70年的创业史当之无愧。

那么,这篇贯穿40年的雄文的主要书写者,我们的男主宋运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对不起,宋运辉的起点,恰恰就是前段时间被许多人发明出来嘲讽别人,最近又被很多人拿出来疯狂自嘲的那个名词“小镇做题家”。四十多年前的一声惊雷,引发全国青年们重新拾起青春的激情与希望,正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走过高考的独木桥,天高任鸟飞。那时的宋运辉就是一个典型的小镇青年,贫穷、木讷、固执、对外面的世界陌生又好奇,最大的优势就是刻苦努力成绩好。如今我们熟悉的很多叱咤风云的大佬、中流砥柱的牛人,谈笑风生的长辈,在四十年年前也都是这样的人。他们和宋运辉一样不甘于命运,在艰苦的条件下用超人的毅志为自己博得了机会,也像宋运辉那样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被摔打、不断学习新事物、不断自我蜕变、最终成为了时代的所谓“成功者”,成为了人人羡慕的榜样,其中一些人也成为了“后浪”们的父辈,为他们提供了更优越的起点和成长环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