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美学与美术绘画

人的美学取向分为“美术取向”或者“美取向”,和“非美取向”,两分法的分类。当然实际上生活中是有一些人具有双重取向的。

画家也是具有自己的美学取向的。美术取向的画家,画画以“美”为心理取向,画出来的画具有较为明显的“美”的特征,称为“美术绘画”。新东方主义油画是属于美术绘画的。

金影村在她的文章《艺术史|| 艺术还能是美的吗?——从希基与丹托之争说起》介绍的希基vs.丹托辩论是100年来西方艺术界第一次重提“美”的概念,以此可以确定西方美术绘画已经100年左右没有什么评论和研究可言了,因此构成一个“信息空白期”。我们把它称为“西方美术绘画100年空白期”。

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辨别西方这个100年来美术绘画还有没有人在画?但是西方之外,我们可以确定是有人在继续画“美术绘画”的。(在这里我们所说“绘画”都是指油画)

比如俄罗斯的巡回展览派,从1870年活动到1923年,是明确的美术绘画。其中一位代表人物伊.叶.列宾,1930年去世。

另外在我们中国,1900年左右出国留学学习油画的大批的画家,一直在从事美术绘画。1949年之后,全面学习苏联的绘画,中国油画基本上就是美术绘画。由于与西方的交流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因此美术绘画到1980年之前是中国油画的全部。而1980年后期,西方非美绘画的思潮流行到中国,中国油画出现了非美绘画。到目前,中国仍有大量的美术画家在从事美术油画。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中国是美术绘画的大国。

戴夫.希基在他的书《神龙:美学论文集》中提出的审美三要素:1. 艺术的土俗性,2. 古典绘画审美趣味, 3. 审美民主。我们将这三点概括为:公众美学。

为了更容易理解,我们把“艺术的土俗性”(the Vernacular of Beauty)修改为“朴素审美观”,作为我们所称的“公众美学”的第一条。因此,我们可能已经扩大了希基提出“艺术土俗性”的概念。我们今后以我们自己提出的“公众美学”作为我们讨论的概念,

我们进一步把我们所提出“公众美学”做一些探讨。

首先我们必须指出任何美学或者绘画研究的术语都是无法严格定义的,“公众美学,以及所包含的三个要素,都是无法严格定义的。任何希望严格定义再开始谈论这些概念的人,必须自己去想办法严格定义这些概念。我们作为画家,尽管我们是基于理工科的教育背景,我们没有这个条件做这种研究。我们采取定性讨论的方式,来研究这些概念。

比如”朴素审美观“,究竟是指什么,其中包含希基提出的”ease"和“pleasure",还会包含一些其他的东西,总之,是一个人看到一幅绘画的时候,由衷地认为”美“的感受。当两个人对于同一幅画做出不同判断的时候,一个人认为”美“,另一个人认为”不美“,怎么办?我们认为应该诉诸”审美民主“,就是看统计上谁的判断是多数?

所以我们认为”审美民主“就是一个统计上的概念。对任何东西的审美,在人群中会形成一个意见的分布,这个分布多数情况下会形成一个正态分布,这个就是我们以前讲过的”丹纳-傅雷平面“。

第二点”古典绘画审美趣味“,指的是美术绘画史所积累的优秀作品所体现的审美趣味。这个”美术绘画史“有一个空白期,那么不空白的最后点在哪里?这个我们认为也是一个审美民主的判断。最后的几位包括马蒂斯和夏加尔。这两个人是否属于美术绘画,由审美的丹纳-傅雷平面确定。我个人的意见认为马蒂斯的油画基本上还是属于美术绘画,而夏加尔的一些画是美术绘画,但是很多都不是。

我们以上的分析,是一个典型的公众美学的应用。后面我们会充分地研究公众美学与美术绘画的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