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想要的其实就9个字!

孩子到了什么阶段最难搞?答案一定是青春期。

因为,你永远没有办法预料,他们那个容易被点燃的脑袋,下一秒会做出什么举动。

他们禁不得说,听不进劝,稍微训斥几句就要“揭竿而起”,仿佛父母就是他最大的敌人。

其实,这只是青春期孩子的一种自然现象。

李玫瑾教授说过:

由于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的逆反、对父母的不敬和自作主张,是青春期的常见现象。

而打破僵局的关键,就是要理解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特点。

以下这9个字,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全部诉求。

01

求关注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归属感”,心理学阿德勒指出:人最重要的基本需求就是归属感。

归属感,其实就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自我意识强烈,被人看见和关注,能够让他确认自己的价值。

如果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关注,孩子内心就会自卑,甚至成为永远的空缺。

姜文就曾在节目中谈起,说自己最大的失败是和母亲的关系。

他极力想要讨好,可母亲却怎么都不高兴。

表面上看,姜文是为了让母亲开心,可实际上,他真正渴望的是来自母亲的欣赏和肯定。

有关注,才有自信,有价值。

然而,有的父母会很困惑:我已经给了孩子全部的关注,甚至恨不得时时关注,可孩子却并不肯领情啊。

原因很简单,父母和孩子的关注点并不同频。

父母只看到孩子外在的行为表现,孩子却渴望内在的理解和共情。

电视剧《小欢喜》中,季杨杨的父亲因为工作长期在外。他错过了儿子的成长,也错失了应有的关注。

后来,等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这份迟到的关注,却又并非孩子想要的。

父亲眼中,应该抓孩子成绩,喜欢赛车就是吊儿郎当,不务正业;季杨杨眼中,父亲根本不理解,也不在乎自己,从来只是颐指气使的命令。

于是,父亲管的越多,季杨杨就叛逆的越厉害,父子间一度陷入僵持。

寻求关注,是青春期孩子最大的诉求之一。

但是,这份关注不是只限于成绩,不是只在于外在的表现,而是关注孩子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绪。

我看见你,我在乎你,才是青春期孩子真正的渴望。

 02

求尊重

李玫瑾教授说过,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尊重。

这个阶段,孩子的身高会突然发生变化,这种视觉带来的转变,会让他们要求和家长平权。

此时,如果父母不改变沟通模式,依然用斥责、打击、甚至暴力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就会做出更极端的对抗。

节目《老师请回答》中,17岁的男生小骏,叛逆到有些令人惊讶。

用父亲的话说,他对父母完全没有敬畏和惧怕之心。

他指名道姓的骂母亲,跟父亲拳脚相加,甚至闹到了要断绝父子关系的程度。

亲子间除了相互抱怨和指责,看不见丝毫温情。

就在节目现场,小骏还对父母口出狂言:我不可能尊重你们的。

在被追问下,小骏才说出了自己忤逆父母的原因。

高一刚开学时,他结交了很多朋友,有一次放学出去,朋友们都在门口等他。

可妈妈当时,却当着全校人的面,嚷他的名字,让他下不来台。

此后,他就在学校出名了,让他难堪至极的名。

这种恼怒和羞耻,让他的行为变得极端,并且开始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报复回去。

在跟父母长期的战争中,他的行为也渐渐失控。

小骏的妈妈很难理解,她一再重复地表示,我都道过歉了,你还想要怎样?

可她不明白,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面子重于一切。

当时的难堪过去了,但是留在孩子心里的伤口并没有愈合,一直在流血。

孩子每一次的忤逆,都是发泄当时未能消化的怒气。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无论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落脚点一定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

有事多商量,凡事少命令。

作家周国平说: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孩子。

从根本上说,这就是把孩子看作为一个灵魂,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

而独立,本就是青春期孩子最大的宣言。

03

求理解

青春期孩子面临的压力,是我们很难想象的。

在这个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他们前所未有的自尊,想要证明自己,可又敏感容易受挫。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内心的挣扎,使用错误的方式,孩子就很容易在对抗中越走越偏。

电影《回到过去拥抱你》中,彭昱畅饰演的男生张子扬,最初木讷到几乎没有存在感。

父亲是学院院长,平时对他要求严格,横竖看不上眼,也导致了他懦弱的性格。

在学校,他其貌不扬,被同学嘲笑“矮挫扬”,经常受到同学欺负。

有暗恋已久的女生,却没有勇气开口表白,只能在心里默默关注。

后来,张子扬迷上了摇滚,他化着浓妆,造型夸张,顶着乱发穿梭在校园里。摇滚和音乐填充了他的自信。

然而,父母对他的遭遇一无所知。他们不理解孩子内心的痛苦,也看不到孩子压抑的情绪。

在父亲割断他的琴弦后,张子杨彻底爆发,父子俩走向了决裂。

心理学博士张怡筠说:青春期孩子经历身心风暴期,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及帮助。

孩子的转变不是突然发生的,行为的背后一定有诱发的动机和情绪。

比如,想要获得自主的权利,再也不想听从父母的安排。

比如,想要得到他人的关注,却在学习和外貌上没有自信。

比如,对人生感到迷茫,看不清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意义。

面对孩子的叛逆,父母的斥责和轻视只能适得其反。

放下对孩子的批判,理解孩子的处境,多用耐心和智慧,才能做出更有效的引导。

青春期的孩子,或许莽撞,或许偏执。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需要我们成人式的理解、接纳和支持。

父母先学会后退,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孩子才可能愿意走进,理解父母真正的用心。

04

高尔基说:“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青春期的叛逆也好,斗争也罢,都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阵痛。

疏离父母,才能最终完成心理上的断乳;

坚持自我,才能走向思想和人格的独立;

自尊敏感,才能感受和维护自我的边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很容易感到挫折和痛苦。有时候,外表的尖刺越多,孩子内心就越感到脆弱和迷茫。

试着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独立,理解孩子的艰难。

当孩子走过青春期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此刻所有的付出和关爱,都会在未来有所回应。

— The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