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早读
评阅—倾城 05:32:01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告别2020年最后一天,愿所有的美好如期而至。。。
评阅—倾城 05:33:35
诗钟赏析(8)
“雄、带”五六八叉格
苏镜潭
六朝金粉消雄气,万劫江山带怒容。
评阅—倾城 05:33:53
六朝,指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六朝金粉”形容六朝时期国都建康城的靡丽繁华景象。
评阅—倾城 05:34:13
元无名氏《醉花阴·秋怀》:“他把六朝金粉收拾去,单留下写恨几行书。”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偏是江山胜处,酒卖斜阳,勾引游人醉赏,学金粉南朝模样。”清郑燮《道情》之八:“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
评阅—倾城 05:34:40
本诗上句指偏安江南的六朝当权者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表象之下,是雄心壮志的消磨。典型事例当推《玉树后庭花》作者陈后主,生活奢侈,日夜沉迷歌舞游宴,导致遗恨千古。作者借古伤今,发故国沦亡之感慨。
评阅—倾城 05:35:08
万劫,亦作“万刼”。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亦指许多灾难。如清方文《舟中有感》:“万劫不烧唯富贵,五伦最假是君臣。”下句意指历代以来,群雄争霸,为了争夺江山,逐鹿中原,每致生灵涂炭,江山历经万劫而怒容难消。“江山怒容”之拟人,生新独造,富有气势。
评阅—倾城 05:35:45
本诗出自日据时期台湾诗钟作手苏镜潭,诗作托古寄怀,透出一腔愤慨之气。台湾自沦为日本殖民地以来,日本人不仅奴化台湾人,禁锢汉文化,还迫害爱国文人。许多钟手以诗“言志”,如傅锡祺作“诗、社”一唱“诗书历劫残篇少,社稷成墟隐痛多。”林景仁作“宝、星”魁斗格“宝剑风尘埋侠气,骚堂侪辈感辰星。”
评阅—倾城 05:36:27
佚名者作“禾、妙”五唱“故国可无禾黍感,他乡空有妙香熏。”谢汝铨作“鸟声非故国”碎锦格“宗国事非人有恨,故园春尽鸟无声”等。诗人文中饱含“亡国”之痛和对殖民者的无比愤恨,诉诸笔端,情真切,气充沛,故尤有感染力。此诗应验“愤怒出诗人”之论,也可明证,诗钟体制虽小,却不碍吟咏现实,寄托真情。
评阅—倾城 05:38:02
曾国藩: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评阅—倾城 05:38:13
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的三个醒目大字:“奢”、“逸”、“骄”。
评阅—倾城 05:38:22
他将其视为衡量人生失败的标准,若不能将这三字的恶义戒去,人生则堕落必败!
评阅—倾城 05:38:52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引自《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时常将这句话警醒自己并训诫后代。
评阅—倾城 05:39:02
一来成就了自己,被世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二来成就了家族,使得曾家后代从未出过败家子。
“奢”、“逸”、“骄”,三个并不深奥的字眼,却对于今人如何持家、处世、做人,有着极其深远的警示意义。
评阅—倾城 05:39:21
一、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诗人李商隐曾有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之河,浩浩荡荡,古人富贵皆归结于“勤俭”之道;而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源于一个“奢”字。
评阅—倾城 05:39:38
无论是夏朝的桀、商朝的纣王,还是秦朝的秦二世等统治者,他们奢淫无度、强压人民、手段残酷、导致人民反抗或政权更替,最终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由此可见“奢”是人事必败的根因。
评阅—倾城 05:39:57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圣人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之道: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
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主席则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评阅—倾城 05:40:24
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
《左传·闵公元年》有一言:“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其意为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这并不是完全否定“享乐”的积极意义,而是告诫众人该如何去把握“逸”的度。
评阅—倾城 05:40:44
人生如溪,一路总有磕绊曲折,幸运的时候,也许能够无阻无碍,顺流而下,这时便可在这一路程安逸下来,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但要审时度势,时刻准备面对下一段坎坷,这才不至于在突然面对大起大落时措手不及,从而跌入谷底,一蹶不起。
评阅—倾城 05:41:09
后唐庄宗最初励精图治,振兴国家,取得成功,而后来安逸享乐,沉溺歌舞,导致亡国。
只享安逸不图上进的人,永远都是固步自封的,通常他们在取得一定成就后再也没有忧患意识,安逸享乐,最后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评阅—倾城 05:41:31
三、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满招损”,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这其间的损失可能并不单单只是失去物质,也有可能是自身的人格魅力。从来没有人喜欢或愿意和骄傲自大的人相处,因为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
评阅—倾城 05:41:53
郑板桥曾提有一联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君子爱竹,是因为竹子疏朗潇洒,素有谦谦君子之风;君子爱梅,是因为梅花不畏严寒,暗发幽香。
评阅—倾城 05:42:12
因而为人当如梅竹,人人自然敬而亲之,更不可能讨人嫌。相反,骄傲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愚昧,没人会为这份情谊买单。
评阅—倾城 05:42:26
圣人的格言警句,可谓是前车之鉴,尤其在这世事和人际关系愈加复杂的新世纪,我们不得不寻求一种可行的精神,来安抚自己的内心并协助人生的成长。
评阅—倾城 05:42:43
“奢,逸,骄”这三个字,应当时刻警惕,谨记于心,才能兴家立业得人脉。
评阅—倾城 05:43:56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评阅—倾城 05:44:33
五言绝句《南浦别》是一首描写友情的优美送别诗。诗很短,只有短短二十个字,用白描的书法写出诗人与友人淡淡哀伤而又优美的送别。
评阅—倾城 05:45:07
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评阅—倾城 05:45:31
人类有过无数的送别,在唐诗中送别诗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能够引起后世千古读者共鸣的送别诗,一定抓住了千古送别中感人的共性细节,用艺术的手法呈现出来。白居易的《南浦别》就是这样的一首优美送别诗。诗歌能够感染人,也正因为用语言见证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评阅—倾城 05:46:01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评阅—倾城 05:46:13
《劳劳亭》是一首遣兴之作,并不是真的因为去劳劳亭送别友人才写的诗,所以诗中当然也就没有送别的具体场景.劳劳亭据说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
评阅—倾城 05:46:30
李白对这个地方很感兴趣,还曾写过一首古体的《劳劳亭歌》,诗中写道:“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评阅—倾城 05:46:48
古人有折柳枝以赠行者的风俗,所以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题材,如盛唐王之涣的《送别》诗就是一例,“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也是从眼前景物产生联想,因为看到树上的柳枝被折去不少,想到这都是那些多情的送行者所为,他是从眼前的景物想到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而李白到劳劳亭时,连柳条都还没有绿.
评阅—倾城 05:47:18
但他却才思所至,忽发奇想,一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就把这首小诗提高到了众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了,乾隆皇帝的评语最是干脆:“二十字,无不刺骨.”明代文坛怪杰谭元春则说得更绝:“古之伤心人,岂是寻常哀乐?”
评阅—倾城 05:47:41
不管说此诗“刺骨”也好,还是作者不是“寻常哀乐”也好,总之,同是伤心,李白却从寻常景物中发掘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闪光点,明明是春风未绿江南岸之际,却被他写得有情有意,原来春风就是怕行人太伤心,才没有把柳条吹绿,这看似无理的拟人写法,却更加丰富了人间的离情别恨.
评阅—倾城 05:48:18
行香子·述怀
宋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评阅—倾城 05:48:49
全词在抒情中插入议论。人生很短暂,能做得不多,回首一看,一切都是虚无,就像偶尔掠过墙缝的阳光、又像燧石取火闪过的火花,或者是黄粱一梦中一段不切实际的经历,都是稍纵即逝、无法真正拥有的。与其浪费生命去追求名利浮云,不如放下一切做个闲人,对一张琴、倒一壶酒、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享受当下的美好自在。这是作者从生活中悟出人生认识,很有哲理意义,读者读后不致感到其说得枯燥。此词是东坡词中风格旷达的作品。
评阅—倾城 05:49:30
据宋人洪迈《容斋四笔》所记,南宋绍兴初年就有人略改动苏轼此词,以讽刺朝廷削减给官员的额外赏赐名目,致使当局停止讨论施行。可见它在宋代文人中甚为流传,能引起一些不满现实的士大夫的情感共鸣。
评阅—倾城 06:51:18
是天龙八部中李秋水的师傅吧
总辅导-竹梦 07:02:26
李觏 《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总辅导-竹梦 07:03:23
译文
人们都说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有看到我的家。
本来就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那重重暮云还来把青山密遮。
总辅导-竹梦 07:11:33
中国古代诗词作法,有透过一层、加一倍写法。
总辅导-竹梦 07:11:55
这种写法,有用在一联中的,如杜甫《夜闻觱篥》云:“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总辅导-竹梦 07:12:20
本意写行路难,再加写遍地战争,行路就更难了。
总辅导-竹梦 07:12:36
又如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也是如此。
总辅导-竹梦 07:13:13
更多的是用若干句透过一层。
总辅导-竹梦 07:13:29
如宋徽宗《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总辅导-竹梦 07:14:00
写思念故宫,故宫不见,转而梦见,最后连梦中也见不到,把感情的波浪重重推向高涨。
总辅导-竹梦 07:14:23
李觏的这首诗,也是采用了这一手法。
总辅导-竹梦 07:14:54
这首诗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总辅导-竹梦 07:15:06
李觏 《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