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宝俊主任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经验
第 1679 期
作者 / 1郭长青2闫朋宣1河北省固安县中医院内科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不孕不育科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钱秀华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尿道,或致膀胱尿道口梗阻,从而出现的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尿液无法排出的病症。前列腺增生在中医称作“癃闭”,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谓“膀胱病,小便闭”;《灵枢·本输》云:“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本病发病人群以老年男性为主,约占总数的50%左右,而80岁者近90%,至90岁时,若行前列腺组织学检查则几乎100%发现前列腺增生,是影响广大老年男性朋友生活质量的常见病症。杜宝俊教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不孕不育科主任,是硕士研究生导师,行医20多年,长期从事男科和不孕不育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擅于诊疗各种男科以及生殖系统疾患,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疗有独特的见解,注重辨证论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采用中药治疗和饮食调理,进行整体调节。笔者有幸临床侍诊杜宝俊教授,受益颇深,现将杜宝俊主任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辨证论治思想介绍如下。杜宝俊教授认为肾与膀胱对水液具有升腾和气化的作用,通过两者的协同机制,既可以将具有营养物质的水谷精微输布全身,又可以将全身代谢出的浊液排出体外。而凡是能够影响肾和膀胱的升腾气化功能以及津液输布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癃或者闭,从而出现前列腺增生所表现出来的症候。
1辨证分型
2验案举例
患者,男,69岁。2012年4月26日初诊。排尿不畅、尿等待,排尿时间延长,尿线细、尿后余沥,夜尿频已8年,每晚夜尿5~6次。曾发生急性尿潴留,急诊保留导尿管。患高血压9年,平素易感冒,咳嗽咽干,烦渴喜饮凉饮,舌红、苔薄黄,脉数。肛门指检:前列腺增大,表面光滑,质地中等。中央沟消失。B型超声检查前列腺42mm×49mm×53mm;膀胱残余尿量60ml;最大尿流率11ml/s。治法: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方药:苇茎汤合桂枝茯苓汤加减,苇茎15g,生薏苡仁20g,桔梗12g,桂枝10g,茯苓12g,丹皮10g,桃仁12g,赤芍12g,夏枯草15g,炒麦芽30g,葛根12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二诊:咳嗽咽干好转,排尿明显顺畅,夜尿仍多,守上方,去赤芍、甘草,加鳖甲20g,15剂。
三诊:咳嗽咽干消失,排尿顺畅,夜尿2~3次。舌脉好转。守上方,去苇茎、丹皮、葛根,加白术12g,地龙10g,15剂。四诊:患者自觉已无不适,偶有腰酸,舌淡,苔薄,脉沉细。嘱其暂停中药,生活调节,另服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和肾气丸以善其后。(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按:此案属于上述的肺热壅盛证,使用“提壶揭盖”法,以升提开肺,恢复肺的通调水道的功能,使上下升降有节,气化开阖有度,癃闭自通。方中加桔梗、葛根以主升提,同时桔梗、甘草合用乃桔梗汤之意;葛根同时可散风邪、生津液,标本兼治。故能恢复肺气升发肃降,不阻碍肾与膀胱的升腾气化作用,有利于下焦水液的输布。二诊,加鳖甲既可活血软坚又可养血滋阴,滋阴润肺、养血益肾,使肺得以润,同时肾气充沛,升腾有利。三诊,加白术、地龙,健脾利尿、活血通络,使下焦水液从小便而出。四诊,已无不适,考虑年长病久,予以健脾补肾,补养先天后天,巩固肾之机能。
3体会
卢永兵主任医师将老年性前列腺增生分为湿热蕴结型、肾脏亏虚型、气滞血瘀型。因为专注的是老年人,所以此种分型主要集中在下焦肾和膀胱,而很少涉及到上焦和中焦脏腑在前列腺增生形成机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王文春主任医师将此病分为膀胱湿热型、气虚血瘀型、肾阳虚血滞型和阴虚邪僻型。此种分型注重了整体气血阴阳在前列腺增生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关注了下焦肾与膀胱在前列腺增生的形成中的作用机理。不过还是缺少叙述上焦肺脏和中焦肝脏对前列腺增生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相比而言,杜宝俊教授认为肾虚是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的本因,瘀或浊等实邪阻滞是发病的加重或诱发因素。(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以“腑以通为用”为原则,在治疗上以疏通为主旨,强调通水道、散瘀血、消癥积的方法的应用。因“久病必瘀”,用药常添加活血、散结药。又因“久病必虚”,所以用药经常是“攻坚而不破气”、“破结而不伤精”、“通利而不伤阴”、“消癥而不损正”。对于水蓄膀胱之急症,杜教授也配合针灸或导尿等法急通小便。因此杜教授对此病的分型更为全面细致,基本涵盖了此类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对此病的成因和病机理解的更为深入,分析表述更为直观,思路清晰明确,在用药上也有独到的见解,对临床的诊治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