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我不是完全吃素的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我不是完全吃素的
文 | 沈俊峰
一天,R君说,请你吃素餐吧。我感到意外,觉得吃些萝卜青菜之类的犯不着去素餐馆。
就当是一次体验。R君这样坚持。
以前,我是食肉动物,一顿无肉就犯愁。特别好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觉得人生一世不过如此。近年,食肉渐少,素食增多,对肉食有了冷静和克制,对饮食有了清醒和认识。身体并不需要过度营养,也不需要过度舒适,口舌之欲或懒惰一旦超过某个限度,就会成为一种灾难。多些素食,或许对身体更好。所以,R君说去吃素餐,我还是答应了。况且,某种意义上的素餐,还意味着一种信仰的修行,这也让我心向往之。
车水马龙的闹市,一幢高楼的底层,门脸很不起眼,被一页杏黄的帘子遮着,若不注意,很难发现这是一家素餐馆。
挑帘进门,清幽、空灵的气息扑面而来,像落了一层夕阳的田野。瘦长的曲径回廊,花草灯盏,流水卷帘,清音潺潺。静,成为另一个世界。
雅间不大,透着素净。慈悲之桌摆着一个精致的小提篮,盛着点心,两小块红豆糕、绿豆糕,两颗去核烤熟的干枣,一碟七八颗盐杏仁。另有一段小巧的红辣椒,应该是个喜庆的装饰。
小姑娘柔声软语地招呼,轻手轻脚地斟茶倒水。人自一盏茶,男女有别,男士的是铁皮石斛、桑葚、南瓜,女士的是益母草、黄芪、南瓜。茶盏如盅,品一口唇齿弥香。
开胃水果放在一盏高脚玻璃杯里,一片橙子垫底,托着两片白瓤黑籽的火龙果,一颗鲜枣,两颗提子。
桌上凡是能吃的,都被我一一雅致地吃净。想不雅致都不行。唯独那一段红辣椒,犹豫再三,没敢一试生熟。
之后,菜便一道道不紧不慢呈了上来,吃完一道,才会上下一道,没有热火朝天,也绝不拥挤,冷静而有序。
先是四样小菜,蜂蜜味的莲子,腐竹拌黄瓜,海带粉丝拌胡萝卜,面粉做的微辣皮冻。跟下来的一道菜男女不同,男士的叫玉液琼浆,由松茸、竹丝燕窝、两个红豆、几丝蘑菇做成,加一点胡椒。女士的叫临水照花,食材是金丝燕窝、黄芪、芡实。
其后,是罗汉一品锅。很小的一个火锅,锅底燃着一根蜡烛,烛火如豆,煮着豆腐、西兰花、粉丝、蘑菇、土豆丁、窝笋丁、胡萝卜丁。配有四个大如蝴蝶般的调料小碟,香菜、辣椒、植物油和醋,让顾客随意添加。
这道菜,让我想起《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到的“茄鲞”。凤姐听了贾母的招呼,把茄鲞搛了给刘姥姥。刘姥姥不相信那是茄子,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都说是茄子。刘姥姥又吃,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便告诉她,这不难,才下来的茄子去皮,切成碎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然后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肉一拌就成了。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
刘姥姥就是刘姥姥。谁又没有当过刘姥姥呢?让我觉得相似之处,是这罗汉一品锅和“茄鲞”都有那么多的丁儿,又都那么讲究,费了那么大的功夫。不同的是,这“茄鲞”配了鸡肉、鸡油,便不再为素了。
下一道菜叫葱烧“尼泊茸”。一个乒乓球拍大小的竹板上,放着一个小铁盘,小铁盘上铺一片橙子,橙片上卧三四块核桃菌。咬起来脆脆的,像微熟的海蜇。然后是菌汤烫菜,不过是一小撮烫熟的小青菜、鸡毛菜。凉菜放在了最后,一个酸辣蘑菇,一个水果烙,一个万年青。水果烙的皮是糯米做的,包裹着水果丁,火龙果、哈密瓜。万年青,是绿绿的烫菠菜,撒了几颗杏仁。
主食是藜麦饭,有沙拉,拌上腰果,饭中有蔓越莓。另一道主食是油泼面,面上佐以几粒黄豆、几小片土豆和胡萝卜。菜和饭都吃完,上了酸奶。
素餐原来能做得这么奢侈、富贵。
这餐饭,我吃得慢,吃得优雅,慢条斯理,细嚼慢咽,从来没有这么精细过、文气过、斯文过。从里到外,透着安静。肠胃的蠕动似乎也慢了,平心静气的。这样的饭,清淡、朴素、节制,扼制了身体与心灵上的某种欲望,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轻松和安宁。但是,原本一颗素心,却吃着如此奢侈富贵的素食,还是有点难以心安。
想必,这世上的许多事,多是借了一个幌子,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好名头,却终究难逃红尘的庸俗。素之修行,是心的自觉。真正的素心是朝天的慈悲,是一种自觉到骨子里的善和悯。很难想象,一个普渡的情怀怎么生长在钟鸣鼎食的土壤之上。
想起在泰国芭提雅,休假的R君忙着拣海水中的塑料袋,然后扔到岸上的垃圾桶,乐此不疲。这让我意识到,一颗心的修行,其实也有着境界的层次,就像眼前的海湾,是一国之有,而湾外的辽阔海洋,则是天下的海洋。
我不是完全吃素的,但是,心安却是我永远的修行。
合影于西安高铁站。从左至右:杨静萍、陈丹玲、沈俊峰、纳兰泽芸、陈艳敏。洪鸿先生正在摄影
嘉
宾
有
言
12
陈丹玲:
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获冰心散文奖、全国首届土家族优秀文学奖
第一次见到俊峰兄,是冬天,在西安火车站。
他获了全国报人散文奖,在火车站的餐厅请我们吃羊肉泡馍。
这是我第一次吃名声在外的羊肉泡馍。大海碗,馍切成丁儿,浸泡在汤里,汤上浮着青葱、点点香菜、几片羊肉,薄薄的,嘴一吹,碗里就有个小漩涡,十分好看。还有一碟拍黄瓜。 一人一碗,一旦埋头,就只见碗,只闻声,不见脸。第一次认识,饭食也朴素简单得很,大家却吃得没心没肺的,呵呵,还有没脸儿的。那天,饭食香、人情暖在大家心上交织氤氲。俊峰兄一边吃一边笑,眼睛成了细缝儿,他高兴着呢。
要对俊峰兄的文字有个“三言两语”,也是第一次。同样是吃,不禁回味起那次的羊肉泡馍来。
无疑,在《我不是完全吃素的》一文中,我们 感受到了这顿素餐在都市的闹中取静、精美别致,样样食物悦目生动、滋味甘美,但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儿。
想来,素餐中的各种清香之物所蕴含的天然、朴素、自在才是人间真味,而食欲美、人情美和性情美当是素餐的另一层人间真意了。可看得出,俊峰兄在围桌而坐、饭食可亲之时,少了自在多了“拘谨”,心思还由眼前饭食联想到了不尽的奢侈和富贵。这番“素味”来得可真复杂。
之前,读过俊峰兄的其他篇章和部分著作,字里行间充盈着生活的热度,他关注底层和日常,眼神是温热的,姿势是匍匐的,心怀悲悯,言说质朴,对世事有一种自我洞见和微温体恤。我们能清晰感到俊峰兄叙述时对抒情的克制,对文字的珍视和敬畏,也是这种气息和意味让人们喜欢。
素心出素味,素心自清欢。“我不是完全吃素的”,是的,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克制和自省,是怀揣一颗素心。想起了郑板桥的对联“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里面全是朴素之物,香味天然,气息温暖,而其人自在、品格自华。想来,俊峰兄真正要的素餐素味也当是如此吧。这就对劲儿了。
沈俊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第29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
作品散见于《新华文摘》《中国作家》《小说选刊》《美文》等多家报刊,入选《2016·中国年度作品·散文》、《中国民生散文选》等多种选本,出版有散文集《在时光中流浪》。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第五届中国报人散文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银奖。
阅读别人的故事
突围只在心里
现实
只把手伸给你
伸给你
就代表没有距离
—华静
我的人生信条
活
就要快乐的活
爱
就要纯洁的爱
写
就要发自内心的写
—李培禹
生命虽短
却是一个行走过程
试着把生命
当作一首诗
用微笑来品味
才是享受人生
—剑钧
爱过
奋斗过
享受过
生命无憾
—沈俊峰
当我行走
触到灵魂的颤动
当我回首
听见花落的声音
当我写作
看到命运的恩赐
—冻凤秋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 末 散 文 有 约
剑钧 | 枫叶的记忆
杜卫东 | 嘉宾有言
2018·12·21(星期五)
“嘉宾有言”名录(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袭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鸣谢报刊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问世以来,承蒙诸多报刊杂志厚爱,对五人行公众平台发表的散文加以刊发或转载,特刊登此名录,以鸣深深谢意。
报纸: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检察日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 解放日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每周一书
总有一条小河
在心中流淌
李培禹 著
作家出版社
收录作者近年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北京文学等报刊的优秀散文。这些散文诉说的都是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的记忆,读后让人感慨不已。
(京东、当当、亚马逊有售)
同步上线 支持媒体
《北京日报·名家夜话》公众平台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
《天天快报》媒体平台
《腾讯新闻》媒体平台…
制作 剑钧
周末散文五人行信箱
zmswwr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