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阳明亡阳证与猪苓汤

阳明六十六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1 若重发汗者,又加烧针发汗之义,汗多亡阳,神败而谵语。脉短者,阳绝乃死,阳不下根也;脉自和者,阳复则生。

2 湿盛本虚,发汗则亡经中之阳,重发汗者,此是虚其虚,必亡阳也。此申明上章,若误发汗,则躁不得眠,心愦愦,反谵语者,亡阳重证,脉短则死。

论;伤寒提纲,生死之间,皆阴阳之理,病之阴阳,人之阴阳,皆在阴阳博弈之间,病则阴阳之偏,死则阴阳俱败,愈则阴阳自和,即便虚阴虚阳,一和即愈,逆则坏死,即使壮阴壮阳,一偏必病,阴阳之偏,无论汗下,一和即愈,攻不宜时,一逆即坏,病理药法,皆在和其阴阳。伤寒提纲,皆生死之纲,六十三条,利不止者死,阳败也,利止者愈,阳回不死,中气能受。本条脉短则死,阳贵阴贱,阳主阴从,一逆在逆,一伤在伤,阳绝而死。

阳明六十七

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直视谵语,阳亡而神败也。喘满则胃逆而阳上脱,下利则脾陷而阳下脱,是以皆死

1 此也是申明上章亡阳之义,误发汗亡阳之死象也。脾胃之阳败,上下亡脱,而水走火飞,中气亡败之义,此条比较直观展现,中败水火不交的症状,此理黄师独家,阳上亡阴下脱。

论;本条中败之象,也是人亡之象。人从阳明而阳亡也,中败土崩而人死也。不要单作阳明经证,也从中气论,人从中气亡败而死也。

阳明六十八

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

  阳实则为谵语,阳虚则为郑声。郑声之义,语之繁絮重复者。实者,上篇之胃家实是也,虚者,本篇之胃中虚冷是也。此也是申明上章亡阳证谵语之义。

1 阳明腑实之谵语区别阳明阳败之谵语,阳败之谵语者,是为郑声也。虚则郑声重语,反复之义,实则谵语,是血热而神乱。阳实谵语者,神乱胡说八道;阳败郑声者,神败吆喝不停。

阳明六十九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1 阳明病,下之伤中,胃气不降,阳浮不收,故其外有热,手足温者,此非中虚湿寒,误下不会成痞,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当成结胸,反不结胸,心中懊恼,饮不能食者,胃逆不降,二火逆升,而生瘀浊也。膈热熏蒸,故头上汗出,此宜栀子鼓汤,吐瘀浊而清烦热也。

2 此是申明六十五条误下之杂象,可以栀子豉汤救逆。

按;头上汗出者,阳气上泄也,头为阳之最盛之地,胃逆不降则上蒸汗泄。此就是因误下伤中,胃逆不降,三阳上泄也,栀子汤清上吐瘀而建中也,胃降则三阳俱降。

阳明七十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此阳明入太阴去路。若自汗者,白虎汤主之。

1 三阳合病,太阳之表,闭其阳明与少阳,腹满身重,难以转侧者,此为湿盛,又有太阴证,脾窍于口,阳虚湿盛,开阖蹇涩,故口不仁。木主五色,土湿木郁,气色晦案,是以面垢。神明不慧,是以谵语,膀胱失约,是以遗尿,皆是里虚湿盛。(此是补六十五条未详之义也)若发汗治太阳,则亡阳谵语,若下泻阳明,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误下亡阳败中,阳腑之湿热转为太阴之湿寒。三阳合病,若通身自汗者,此是阳明燥盛,而非太阴湿盛,阳明热燥外蒸,汗出表解,亡津内燥,宜白虎汤,清胃热而润肺燥也。

三阳合病,湿盛则三阳之虚,对比,燥盛则三阳之实。虚则身重,难以转侧,猪苓利尿泻湿,实则自汗,口渴烦燥,白虎泻胃热而清肺燥。

2 本条也是申明六十五条。太阳表闭,郁其阳明少阳,是为三阳合病,因腹满身重之湿盛,故阳腑不实,太阳不解。发汗解太阳,泻下解阳明,皆转为太阴。若自汗出者,此为阳明燥盛,外蒸汗出,而非太阴湿盛,津亡土燥,白虎汤主之。

论;三阳合病,为何全是阴证,正因里虚湿盛,三阳不发俱受其困也。太阳发则病风寒,阳明发则腑实外蒸,少阳发则寒热往来。俱因里湿,太阳不发,阳明壅遏,少阳内郁,不能外发,又加误治,则坏入太阴也。“凡”言三阳合病者,皆有太阳表闭也。阳明当令,则太少无权。正因本虚湿盛,而阳明不能实,太少不能退,正因本虚湿盛,故汗则亡阳,下也亡阳,是虚其虚,必转太阴,重者亡阳。反之,三阳合病,若自汗出,是胃热外蒸也,白虎泻胃热清肺燥即可

3 伤太阳之寒,阳明腑热,伤少阴之寒,太阴湿盛,伤内外之寒,则表里俱病,脾胃相争,燥湿互搏,伤内外之寒,则见病表里阴阳,燥湿之偏,故先师经典名著,命名《伤寒杂病论》。

阳明七十一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1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此是燥渴,白虎汤证;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小便故也。

2 此是补充六十五条之义。白虎之燥渴不可误以为猪苓之湿渴。

  阳明之燥渴者,渴欲饮水,是参考证。太阴之湿渴,渴不欲饮,身重而小便不利,此不难区别。但若误用,则亡津也。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白发伤寒论|第四十七讲(220.221.222.223)

    第四十七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太阳病结束了 ...

  • 灵素之问 |《伤寒论》坏病正义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简介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何为坏病 &l ...

  • 卷四192,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里有热,宜白虎加人参汤.表不解,与柴胡桂枝汤     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也.    按 发汗过多,亡阳讝语,以无大便硬满痛,故不可下:     以无身寒.汗出.恶寒,故不可温.于此可知发 ...

  • 《伤寒论》阳明病篇学习摘要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人体内从胃一直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胃旁边的脾脏,脾脏有一个血管到胃的下方的甜肉,中医称「膵肉」,西医叫胰脏,中医观念胰脏是脾之大络,会在大包穴,就是极泉下六寸,渊液下三寸的地方 ...

  • 太阳伤寒与阳明伤寒

    今天不谦真人的一个学生问曰: 病人为中年男性,颈肩不适,颈肩凉,后背凉,手足冰凉,餐后腹胀满,打嗝后症状减轻,头痛头晕,辛辣食物后便溏,病人眠差,脉弦.用柴胡桂枝汤吗? 不谦真人对曰: 麻黄汤. 这个 ...

  • 《伤寒悬解》少阴病——真武汤,猪苓汤,通脉四逆汤

    少阴十九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疼,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1 少阴病,二三日不愈,至四五日加重,腹疼,小便不利则知水 ...

  • 《伤寒悬解》阳明篇——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

    阳明六十五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 ...

  • 《伤寒悬解》阳明坏病,栀子鼓汤、猪苓汤,白虎加人参汤

    阳明六十一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也. 1 伤寒是为表闭,呕逆是为有阳明证.当解表闭,不可攻呕. 伤寒表闭,经迫腑郁,不能容受,是以作呕,呕缘土虚胃逆,但表闭之呕,虽有呕证,不可攻呕.此伤寒呕多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十五章 阳明从燥金化气,阳旺之人,表郁则燥动.然不经误治,津液未耗,燥气之作,何至遽盛?及其汗.下.温针,伤津亡液,燥气大发,经腑合邪,乃成下证.虽不如三阴之险,然阴亏阳亢,亦伏危机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经病

    伤寒悬解卷六 阳明经上篇五十章 胃 阳明实证 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阳明者,胃之经,胃者,阳明之腑.阳明病,有经有腑,经主传输而腑主受盛.病在太阳之经,若胃阳非旺,则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六日经尽汗解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病来路

    阳明七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1 伤寒,脉浮而缓,太阳表闭之浮,太阴 ...

  • 《伤寒悬解》阳明总纲——阳明经病

    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一章 阳明十二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发汗宜桂枝汤. 1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者 ...

  • 《伤寒悬解》阳明腑病——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阳明腑病二十七章 阳明病,自经传腑,腑病宜下,其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汗而后下.经证已解,恶寒不作,而潮热汗出,全是腑证,当相其缓急而用下法也. 1 此处黄师又一次提示,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