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黄梅】烟雨塔儿畈
风起云涌,浓郁的雨雾渐渐在山岚之间散漫开来,无声无息,似隐似现,恰是给远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此刻,多想以天为纸,山为笔,水为墨,松梅岭为砚,画一幅烟雨塔儿畈......
——题记
周末,一场突降而来的大雨把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当落溪河的水和塔畈河的水在塔畈村头的河流交汇咆哮时,我们一行应约来到了柳林乡塔畈村,一个有着传说和故事的地方,一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
塔畈,又叫塔儿畈,位于鄂皖两省交界处,和安徽省宿松县柳坪乡为邻,最高海拔650米。两地交界的地名为松梅岭,一说是此地是黄梅和宿松的分界岭,因此叫松梅岭。一说是此地在动乱不安的年代,常有敲木梆的巡防人员治安报警,因名回梆岭。
塔儿畈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叫落溪口,是指周围所有的溪水都落到这里,然后汇入古角水库,最终经龙感湖流入长江。从地势来看,塔儿畈,四周为青山,是个盘地,境内有龙溪河、落溪河、塔畈河以及松梅有情、枫樟依望、三槐古迹等“塔畈八景”。这儿有山有水有乡愁,有诗有景有远方。塔儿畈,活脱脱一个发展生态旅游的绿色“聚宝盆”啊!塔儿畈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90多年前,共产党员王达强、李镜人在这里的王寿康药店建立鼓角青年读书会,点燃了革命的火种。革命年代,该村先后有烈士近百名。
塔儿畈的来历和五祖弘忍有关,相传弘忍小时候和母亲在此路过,母亲在一块收割完的稻田拾落在田里的稻谷,弘忍是小孩子,爱玩,就用农夫耕田耕起来的大土块,一块一块堆积起来,下大上小,样子像塔,当地人后来在原地上用石头修了一个小石塔,由于石塔因是在田畈地里建的,该地就叫塔儿畈。
“来,喝杯我们塔畈村人自己种的茶”,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塔畈村书记王健华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个从部队回到家乡30年来的退伍军人,军装脱下了,但豪爽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一直没有变,这些年扎根家乡,塔畈村在他的带领下,集体经济、村容村貌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筹资100多万兴建了1000多平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办事,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500万元资金,全方位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发展蓝莓、油茶、楠竹三大产业,将塔畈打造成为集乡村休闲、宜居宜业于一体的魅力乡村。
“怎么样?这儿水好,茶好喝吧?”敏军边喝着香幽幽的绿茶边问我。“嗯,这儿不但水好,茶好,还有人更好!”我笑着答道。位于群山之间的塔儿畈,空气清新,无污染,种出来的茶叶自然口感就好。相传塔儿畈的茶叶茶籽是弘忍母亲赠送,是为了感谢当地朱山八斗坪的一户人家热情好客。
撑着伞,我们走在塔儿畈的村中心,远处的高山被笼罩在朦胧的雨雾之中,如同仙境,显得更加秀丽。路两边一排排按照吴楚乡情的总基调科学规划的民居错落有致,房屋外墙上还绘有主题鲜明的宣传字画,极富特色。村前绿树成荫,一河两岸环境优美,家家户户门庭整洁,一条条水泥硬化的道路向各组延伸......
五月,正是犁耙水响的时候,雨后田野一片清新,田沟里、水渠里,流水清清。远处的田里,老农没有穿蓑衣,戴斗笠,而是打着雨伞,扬着鞭子在驱赶水牛耙田。周边有的水田已经播下了谷种,正透出嫩嫩的芽。一只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狗,正睁大眼睛,警惕的看着我们这些陌生人。路边的菜地里辣椒郁郁葱葱,正长势良好。
雨越下越大,雨滴落在地上,溅起了一层水花,不大一会儿,落在地上的雨水就汇成了小溪,一路向前奔去。站在落溪口,回望松梅岭,半坡烟雨半坡风,山儿更朦胧......
作者:曹锦军 (微信号:caojingjun520),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曹锦军围炉》文旅微信平台总编、黄梅作协常务理事、黄梅摄协理事、《黄梅文艺》杂志副主编。著有《北纬三十度上的黄梅》《烟雨浸润滨江城》,主编有《穿越时空赏黄梅》《大美黄梅》等书。文字作品发表百万字,散见于《长江文艺》《长江丛刊》《湖北日报》《荆楚群文》《涛声》《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石周刊》等。摄影作品多次在省级比赛得奖。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