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遇见一道东瀛金光,这件百年屏风如何重生?
▼
川原庆贺《长崎市出岛》屏风修复
由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独家授权
(Museum Volkenkunde)
视频翻译和字幕制作 | 小鹿
所谓屏风,“屏其风也”。
日本屏风不仅是实用的家具,
其或淡雅或富丽的屏风绘,
更是东瀛艺术的精髓所在。
典雅的日本屏风,不仅可用于防潮挡风,还起到分隔空间和艺术装饰的作用,此素材来自日本NHK屏风纪录片
▼
而此前TEFAF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上
便“出现”了这么一件罕有的东方珍品——
川原庆贺创作于江户时代晚期的
八曲屏风《长崎市出岛》。
川原庆贺《长崎市出岛》/约1836年/现藏于荷兰的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然而这件屏风却并没有对外展出,
幸运的是,小鹿在现场遇到了
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执行董事
Stijn Schoonderwoerd先生,
他对小鹿说起了这件屏风
从意外发现到最终来到荷兰的
“奇妙之旅”。
Stijn Schoonderwoerd
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执行董事
国立世界文化博物馆董事总经理
热带博物馆馆长
(摄影:Anne)
▼
日本屏风的历史悠久,
最初东瀛匠人吸收中国唐绘的形式,
在实用的屏风上创作各种绘画,
逐渐形成独特的日本屏风绘风格。
无论是日本最大的宗族画派——狩野派,
还是经典的"物哀"之作源氏物语题材,
日本的山水名胜、花鸟人物,
都在屏风上展现着独特而细腻的艺术美感。
源氏物语六曲屏风/狩猎派/东京富士美术馆藏
其中华丽奢侈的金地屏风,
被称为“日本美术之花”,
不仅寓意永恒,更可挡灾,
因而常常出现在婚礼等重要场合之上,
或作为珍贵的外交礼物赠予外国大使。
金地屏风《柳树与宇治川》/长谷川等伯/以605000美元于佳士得纽约成交
“那反照的阳光宛如夕阳西坠地平线似的,纤弱的金色光线沉入周围的黝暗之中。我从没有见过黄金能显示出如此深沉的美。”
——《阴翳礼赞》谷崎润一郎
而日本屏风中,江户时代的日本画师
川原庆贺的作品色彩雅致、
立体感强烈,令人称奇。
但川原大师的作品通常尺寸小巧,
在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里的
这一只大型的八曲屏风,
还真是极为少见!
来自川原大师的大型八曲屏风
通过Stijn Schoonderwoerd先生,
小鹿得知这件屏风的收藏起因
竟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
故事还要从一场家庭聚餐上说起,
屏风的主人邀请了一位日本专家,
而当众人落座,宾主尽欢之时,
专家的视线,一下子就被主人家里
那一面屏风所吸引了。
或许是这屏风中极具立体感的景观,吸引了日本专家吧
仔细地观察后,
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为这件屏风可是大有来头:
无论是落款还是绘画风格,
那分明就是日本画师川原庆贺的亲作!
经过专家鉴定,这件大型八曲屏风确为川原庆贺大师的亲作。
▼
细观川原庆贺的这件屏风绘,
他充分运用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法,
为屏风绘增添了强烈的立体空间感。
同时他也将观者的视角稍加“直立”,
让观者能够更直观地欣赏岛屿风光。
“这件屏风不仅是一件出色的东瀛艺术品,
更见证着日荷独特的历史关系。”
Stijn Schoonderwoerd先生说道。
原来在江户时代末期,
长崎市是唯一一处对外通商地点,
仅允许荷兰商船和中国商船停靠。
而川原庆贺接受当时荷兰官员委任创作,
因而能够随意进出日荷通商点。
川原庆贺《长崎港口》/约1833-1836年/现藏荷兰国立博物馆:川原作为当时唯一能够进出荷兰通商点的艺术家,常常创作长崎风景画
这幅屏风便描绘着这一历史景观,
来往的官员、漂荡的商船、林立的楼群,
融入远处的青山,
让整幅作品既具有大局的宏观,
又不失细节微妙之美。
伫立于屏风面前,
长崎市繁荣昌盛的过往
仿佛触手可及。
高高挂起的荷兰国旗,证明此处为荷兰通商点。图片来源:TEFAF
中国通商区域,仔细观察屏风,可以见到画面上来往的中国官员。图片来源:TEFAF
▼
最终这件曾属私人收藏的珍品,
流浪人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纳入了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藏中。
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藏有全世界最多的川原庆贺作品,一共超过500件。
得此宝物自然令人欣喜不已,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却更为棘手——
由于这件屏风在尘世间“漂泊”百年,
早已伤痕累累,亟需修复。
严重受损的屏风
所幸的是国立世界文化博物馆
在TEFAF修复基金会的支持下,
成功启动了这件屏风的修复工程。
然而屏风受损程度越大,
修复的工序就越繁杂,
所需时间也越长。
屏风需要18个月的时间才能修复完毕,修复工具与设备自然也不少
“你应该修复艺术品,至少要保证作品状况是稳定的。”
——TEFAF主席Nanne Dekking
将边缘的固定木漆框小心地拆除后,
便可卸下画,以及边缘的绫布。
每种颜色都会被涂上一层
薄薄的胶料以固色,
而后方可开始修复工作。
屏风绘脱框的过程需要修复师非常细心进行
屏风绘的每一处细节与色调,
都令修复专家们头疼不已,
天空是否可以更蓝一些?
人物服饰的色彩是否可以更艳丽一些?
绫边的纹样也必须完全还原,
力求恢复至它最初的华彩。
这立体的景观和雅致的色彩,需要重重的思量方才能修复
年代久远,屏风绘的很多绫布都已经缺失
需要新的绫布进行修补。
修复人员要细细比对新旧绫布
有时候甚至还要将绫布
送往日本重新编织。
专家团队正在进行新旧绫布的对比
有些地方绫边破损严重,
底层的带着云母纹的画纸
都暴露了出来,
有时就需要重新制作
云母纹纸来填补边缘。
每一处的小细节都不能错过,力求能还原屏风最原始的样子。
从脱框脱裱到固色着色,
再到最终重新组装,
大到原始色彩的填补,
小到底层画纸的纹路,
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
每一个动作都需仔细考量。
过程中出一点点差错,
都可能对屏风造成二次伤害。
新旧绫边对比,需要修复师完全按照屏风原先的边纹样打造
各式各样的绫边纹样是传统日本屏风不可忽视的精湛细节之一,此素材来自日本NHK屏风纪录片
然而也是在这千般琢磨
万般仔细的修复之下
屏风才能够恢复往日的华彩。
“好的修复一定只会带来最佳的作品”
——TEFAF基金会执行主席及CEO,
Patrick van Maris
▼
日式屏风集绘画、文学、家居摆件于一体,
华美金箔上或绘有灵动花鸟,
或传达源氏物语的诗意与哀思,
过去这样一件精美的日本屏风
往往被视为重要的外交礼物,
是达官贵人才能拥有的珍贵物件。
《年轻女子欣赏日本物件》/迪索/1869年/私人收藏
《侯爵夫人肖像》/迪索/1866年/盖蒂美术馆藏
而这件《长崎市出岛》,
正是诞生于东方艺术席卷欧洲的19世纪。
这件屏风虽沉淀着年岁的痕迹,
但却蕴含着东瀛匠人独到的智慧,
以富丽之色见证着历史的光辉,
每一处痕迹都记录下岁月的更迭流逝。
每一处印记,都是岁月的见证。
Stijn Schoonderwoerd先生告诉小鹿,
之所以这次TEFAF现场
不对屏风进行公开展览,
专家团队更希望能够
把这件经历坎坷的珍品
以最为完美的状态呈现在大众面前。
Stijn Schoonderwoerd与小鹿对话
听着Stijn Schoonderwoerd先生
讲述屏风背后的故事,
以及修复过程,
小鹿更深刻的感受到
一件古董从过去漫长的时光中,
保存至今需要多少幸运,
以及让它焕发出往日神采
这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每一个修复人员的“装备”都十分“精良”,打开它们的那一刻起,肩上便担起了沉甸甸的修复之责
“如果要进行修复,一定是因为有修复的必要,不要仅为了让它看起来更吸引人。”
——TEFAF主席Nanne Dekking
▼
日本屏风的淡雅与诗意,
穿越悠悠岁月长河传递至今人面前。
虽然身负“伤痕”,
幸而得到了焕新与呵护。
一件屏风,便能将时代的繁华细细记录
这一次和Stijn Schoonderwoerd先生的对话,
让小鹿感慨良多,更是受益匪浅。
待这件来自东瀛的雅物
“重生”的那一日,
再让我们一起细细感受,
旧人的细密情思。
采访 | Yingke、小鹿
文字编辑 | 小鹿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