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刊备选)​​黄玉金易经山水刍议(28)|云风景(广东)

本文由文学时代微刊(公众号ID:wxsdwk)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学时代微刊·总第6545期

黄玉金易经山水刍议(28)文/云风景(广东)二、正文(续上文)(23)易经山水六十四卦第二十三卦 阶段调整先生有一天对我说:学习传统写意山水画,要学会阶段性的调整;不要一味只知道埋头苦学,不去开动脑筋,这在学习方法上,是没有良好效果的。他给我打了一个比方——鸟儿在觅食的时候,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的,它们总是从这里又飞到那里去,它们懂得什么是最佳的选择,什么是最好的觅食地方。书画学习也一样,要注意大脑思维的适当调整。学会对画面的灵性分析;在分析当中,找到自己的练习方法;这就是说,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在这些阶段里面,调整好自己的思维状态,让状态发生新的变化,生出新的灵性。听了先生这番话后,我还是不太明白,好像觉得并没有艺术思维的逻辑性,倒是有一种感性思维的存在感。我又不好多问,只好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自己逐步去领会吧!有那么一些日子,我迷上了人物工笔画,每天乐此不疲地临摹练习。我把先生的写意山水给放到一边去了,不看,不想,不临。他也不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做?画着,画着,我觉得还是要看一看先生的写意山水画。看完之后,我又沉浸在临习工笔人物里面去了。可说来也奇怪!一天晚上,我拿起笔背临王铎、米芾的行草书,发觉不但形似,而且神也似,自己觉得很不可思议的!我之前怎么练习行书都不行。因此,我很少去看古人的行草书法帖。没有想到学习方法一变化后,书法的神态居然出来了,真是一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下子我才明白过来,为什么我临先生的易经写意山水,临来临去都不得法。可一变了学习的方法后,效果忽然出来了,而且学习水平大进!我们教孩子学习传统国画的时候,就因为末流的老师缺少了方法,欠缺了真正的方法;所以,他们把别人的孩子,引到学习的小胡同当中去了,孩子因此产生了对学习的厌倦,不想再去学了!象曰:山附于地,剥。象辞白话文解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山在地上,风雨剥蚀,这是剥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山石剥落。“山在地上,风雨剥蚀。”山在地之上,风雨的侵蚀都是不一样的。引伸来说,山下看风景和山上看风景,角度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角度过程的不同,不可以相提并论的。山附于地,因为有基础;所以,山体即使经历了风雨的侵蚀变化,但其体势都是很坚固的!学习也一样,基础牢固了,方法对路了,学习书画艺术的水平变化就出来了。因此,这种变化也是在意料当中的,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通过学习方式的调整,我才明白先生所说过的话,确实是正确的,很有道理的。先生的易经写意山水画,就是有思路经常性的调整。他总是出其不意,构图布局屡画屡新,真正做到阴阳互动,而变化无穷!读着先生的易经写意山水画,我犹如走进了一个艺术思想的殿堂,一个醉美的桃花源,这里面的一溪一云,一风一景,都蕴含着艺术的浪漫,透视出深邃的无边!我想:这或许就是先生写意山水行笔的独特旅行……(未完待续)辛丑年立秋后(公历2021年8月22日)凌晨写于南粤藏拙居。版权和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本刊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即删除。

特约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卢月明,笔名云风景,广东人,主修汉语言文学专业。蓑衣水岸,观鸟看云;传统易经写意山水画民间研究者。

《文学时代微刊》编辑部主编:郑清风执行编辑:早春丽日编辑:花想容兮 尚斌 鲁捷 师法自然公众平台微信号:wxsdwk

【往期回顾】如风亲吻小平,您好|周杰(云南)家国情怀壮志奋|保鹏云(云南)一片落叶一场梦|张超我(河南)夜宴|静远(山东)中元节|阳春三月(江西)黄玉金易经山水刍议(27)|云风景(广东)中元节的纸火|凡富堂(河南)

扫码关注我们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