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三十而已,别让写作困难症成为职场的绊脚石
自从今年创业以来,和合伙人一起坚持写作,每人每周2-3篇的输出。因为公司的经营方向是为客户提供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和运营服务,所以写作的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着我们以往在这方面的经验。好多人就是通过我们的文字认识到了我们公司,也能从分享的内容中知道我们是真正做过实际操作,而不是浮在天上的那种咨询公司。
写作已经成为了我们公司入职之后的硬性要求。我们都明白写作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好像有的是依靠天赋,但实际上这背后很考验一个人的功力,就如古代考试,写文章就能验证出来这个人的学识。
无论是写自媒体文章,还是在工作场所写计划、总结、竞品分析,甚至制作ppt等,其实过程都得是先有大量的积累沉淀,制作写作框架、查找资料并进行整理,把既往的经验和现实情况结合,把脑中发散的思路用有逻辑的语言写出线性的文字,还得让阅读者有兴趣看、看得懂。
上面说的哪一点都不是突然能够掌握的,都需要平时大量的练习,并反复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我会发现,每次给别人安排跟写作有关系的工作时,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人,第一反应都是:这可写不好,没有你那个写作天赋。实际上我们现在还没到比拼写作天赋的时候,仅仅是把从小学到大学所学习的写作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刻意练习了这么多年的一件事,肯定是有其学习的必然性。
其实自己是从2016年4月份开始每周写一篇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中,仅仅是觉得有一些想法想要跟别人分享,而且通过写作可以把一些平时一闪而过的念头总结出来1、2、3这样的要点,可以让自己不断精进。从一开始写800字都费劲,到后来轻轻松松就3000字,而且这个过程让我更加喜欢阅读,更加能够在书中提取出自己需要的知识。
今年当自己个人公众号开始撰写产业互联网平台相关的业务文章时,也有个转型的过程。有很多东西并不是马上就能写出来,自己用了1个月的时间查遍了所有的竞品公众号文章,把期刊和书籍又看了一遍标记重点,把需要的文字存储到了印象笔记方便查找。而且把新媒体各个平台的玩法进行了总结,学习了相关的课程,开始做内容运营和数据运营,快速应用到公司的宣传和经营上。
所以,真的没有什么写作天赋,只是认认真真的搜集资料、总结方法、实践、复盘,而我的合伙人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一个it技术男,到一个文章浏览量越来越高的写作者。
结合秋叶写的《写作7堂课》,我总结了一下在职场当中的2大写作问题,并在秋叶书中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法。
问题一:写作框架问题
在职场当中,最害怕遇到做事儿没有框架的人,这不仅仅体现在写作上,还有思维混乱、语言没逻辑等方面上。
记得有一年写公司的3年经营规划和下一年度的经营计划,上级集团给了模板,整个模板结构混乱,3年规划和1年计划根本就是脱节的,我在完成过程中反馈了这个问题,但仍旧要求必须使用这个模板。等再过半个月,企业管理部又要求我们进行精简,因为他们自己都发现没办法进行汇总向上级领导汇报。这反复修改汇报的过程,浪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还有职场当中要写业务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有时仅仅是个工作小总结,但好多人写作完全没有框架,写的东西复制粘贴,没有结论,我经常看完之后会问一个问题:你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没有框架的文章,浪费了写作者和阅读者双方的时间。那么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呢?
1、写作要有目的性。
有很多人写作是没有目的性的,尤其在职场当中,可能这种目的性更加不强烈,很多时候会感觉就是例行公事,或者怎么要求就怎么做。实际上任何一个文章在有目的性之后,写作的人和阅读的人的沟通效率大大提高。
所以在写作之前要想想自己写了之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是为了获得领导的业务支持,还是为了全体达成共识能够行动一致,还是通过分析得到下一步行动方案?
在有了这些目标之后,写作过程中的资料搜集、材料的取舍,哪句话应该标注重点都会变得轻而易举,也能让看的人知道看完之后应该做什么样的反馈,效率大大提高。
2、写文章要有大纲框架。
秋叶《写作7堂课》中提到:不仅是写微信公众号,其实我们写书、做在线课程、在公司里做商业计划书、写各种汇报,都应该先写大纲再填充素材。大家不要担心自己写不出好的大纲,重要的是先开始写一个,哪怕还不是那么完善。实在不会写,可以买一本好书,照着别人的大纲,先抄下来,把别人的大纲先变成自己可以借鉴的大纲,然后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在我自己的公司中就有要求,我们写文章要先做思维导图,就是要先把大纲框架确定好,然后再往里面填充内容,一方面可以保证框架是有逻辑的,另一方面保证方向不会偏。
无论在职场多少年,我们在平时都要注意积累好的大纲框架,无论是工作汇报、业务研究报告,还是竞品分析报告和考察报告等,好的大纲能够保证我们思考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也会保证我们的输出是又快又好。现在在职场速度也是我们比拼的一项重点技能。
问题二:写作的深度和广度问题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写的东西有大局感,而且对专业问题能够有深度解读,能做到这样确实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还需要有工具辅助积累,要不然平时的积累就会散落在大脑的各个角落,有的甚至长时间不用而被忘记。
在秋叶的《写作7堂课》当中,建议我们做联机学习者,这样就能加快自己的积累速度。那么一个联机阅读者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从记知识点到记关键词。通过各种搜索引擎进行问题的搜索,要关注这个问题是否有人研究过,研究后会去哪分享,会用什么关键词搜索到?这样大部分的问题都能搜索到答案或者线索。
2、从泛阅读到主题知识树阅读。在联机思考前,一定要在某个方向或专业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树,要保证一部分阅读围绕着自己的知识框架树的升级、迭代、进化去开展。
3、从“刷屏阅读“到开机阅读。在小屏时代,大数据不断推送我们喜欢看的信息和新闻,但这样也限制了我们的阅读视野。我们要经常思考一下是否关注超过5个不同领域的新闻?是否不满足于新闻报道而喜欢看深度评论?是否主动关注观点不一致的网站或个人?是否会去思考不同时间和观点背后的联系与原因?
4、从跟踪趋势到跟踪行业。在联机时代,要长期关注几个行业发展趋势,参加行业活动。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慢慢知道行业的来龙去脉和行业中的“牛人”,进入行业的核心圈子,接触到行业的核心资源。
5、从输入信息到输出信息。这就要主动的输出信息,在不同的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高质量的社群,经常与别人交流,进行深度思考。
无论我们处于什么年龄段,是三十、四十,还是五十,写作都是我们跨不出去的一道坎,当我们能够把心里所想用简单的语言输出,让别人轻而易举的看到关键点,我们就至少成功了一半。对于那些才三十而已的职场人来说,更要抓紧时间深耕自己的写作能力,抓住工作中每一次写作的机会刻意练习。
借用《三十而已》顾佳的话:唯一不担心后路的方式,是把前路走得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