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洒老人亭简介

马洒老人亭为马关县文物保护单位。

马洒老人亭位于马关县马白镇北马洒村委会大马洒村内,年代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类别为古建筑。
马洒老人亭为马关县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2011年7月(第二批)。
马洒村
位于马白镇北部,距离镇政府驻地 7 公里,距县城 9 公里,建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本自然村属于马关县境内壮族聚居最多的村寨,村内的传统建筑为杆栏式建筑、属壮族典型民居风格吊脚楼(俗称)。
马洒是编纸马、跳纸马的发祥地,是率先节俭办丧的改良者,是重视农耕的主导者。故皆称此地为“纸马”,由壮语译音、谐音而得名“马洒”。世居侬人,冠称“侬人大马洒”,壮语“恒宁曼侬马洒”。
村落四面依山伴水,主要以壮族为主,由李、高、王、田四大宗族先祖迁入定居,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小组。村寨内建有庙宇,神农殿(又称“老人厅”)与孔圣宫隔路坐落于中央;东面大寨门也作牛王庙,南门外有土地庙,北门以内有高氏宗祠。2009年,马洒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被列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村内保留记事性功德碑15块;村内李姓最早迁入,但族谱散佚;留有王、高、田三姓氏宗支族谱,宣纸装裱,经绫镶边,图案精美,脉络清晰,昭示子孙,怀宗敬祖。可惜的是,王、高、田三姓氏宗祠已不复存在。
神蛙广场
神蛙广场为举行壮家文化的大型活动广场,每周六的篝火晚会即在此举行。广场铺装上绘壮家“乾坤神蛙”和“蝙蝠”图案,寓意“神蛙祈福”。

铜鼓广场
铜鼓是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铜器,原是一种打击乐器,后又演变为权利和财富的象征。一般为民族首领贵族所独占,被视为一种珍贵的重器或礼器,因此也成为被祭祀的对象。在马洒村也同样传承着使用铜器、祭祀铜鼓的习俗,铜鼓被广泛用于婚丧节庆场合,你学我传,世代不衰。

神农殿(老人厅)
马洒先农亭汉语俗称“老人厅”、“老人亭”,壮语称之为“亭朋”。亭朋的古老称呼是“甘曼”,意谓寨子中心。壮乡建寨都要在寨子中部择地立寨心,每个寨的亭朋就建在寨心,马洒亦然。自古相传,亭朋是寨老聚会议事之地,寨内大事一经寨老议决,全寨男女老少均得遵从。如今,老人厅内还悬挂着“进士”、“培英楷模”等匾额。所以,村民视老人厅为神圣之地,是凝聚全寨的中心。

(0)

相关推荐